来源:家长帮论坛武汉站 2018-03-07 14:23:26
1
上周末带着公司的小伙伴在三亚团建,因为住的是ClubMed,很多都是带小朋友来旅行的家庭,遇见了一场夫妻间的争吵,忽然有些触动。
有个看着一两岁的孩子貌似是饿了,正好是四五点下午茶时间,爸爸就兴致勃勃的拿来不少小点心要喂孩子,结果妈妈拦住不让吃,原因是觉得这些太甜不适合孩子。
爸爸就有些不高兴了:“孩子都饿成这样了,又不是天天吃!”
妈妈很恼火,依旧坚持:“他吃过一次就总想吃,太甜了对他不好,再说了,长虫牙了怎么办?你负责啊!”
爸爸反驳:“天天吃你就不会控制啊!吃甜的多刷牙就行了,我从小就吃糖,牙齿不挺好的吗?”
妈妈生气:“刷牙刷牙,你给孩子刷过一次牙吗?光说不练!”
爸爸急了:“这不让吃那不让吃,那你就不知道备点吃的吗?你瞅瞅他饿的!”
就这样,本来一件很小的事情,慢慢的火药味越来越浓,在闲散轻松的度假气氛中,他们的争吵显得格外醒目。而孩子,也在他们的对峙之中感觉到了不适,号啕大哭。最后,夫妻双方带着孩子急急离去。
看着他们的“战争”升级,有点无奈。夫妻育儿观不一致,真的就像炸药包,随时随地都可能吹响号角。你觉得你有理,我觉得我没错,针锋相对中再夹杂点个人情绪,就很容易变成吐槽抱怨争吵不休了。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场争吵本可以避免,下午茶也有水果,双方各让一步,喂孩子吃点水果就可以解决问题。
可是如我们很多人一样,事情一开始,我们就执着于争论谁对谁错,却忘了去解决实际问题。
而这,变成了很多家庭生活中常见的一幕。
2
如果说上述情景还好解决,控制情绪,解决问题就好。可在昨天午餐时跟读者一家聊天时的有些对话,却让我特别的有感触,感同身受。
那家有一个非常漂亮的三岁小姑娘,可以看出,那家爸爸和六爸一样,是绝对的女儿奴。跟那家妈妈聊天时,她半调侃半埋怨的说,孩子爸爸说了,六岁之前什么都不要学,就一个任务,玩!爸爸认为女儿快乐最重要。以后有的是时间学习,人生头几年与其学习那么多知识,不如就开开心心的玩,性格好,心态好,将来怎么都不会差。
孩子妈妈跟我一样,虽然不是虎妈,觉得成绩没那么重要,但也会认可胜利者效应,认为孩子在首度面临竞争环境的小学阶段,如果各方面都落后于别人家孩子,会对自信心和状态有影响,而且不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而且,坚持认为学习方法正确,学习也可以是快乐的,学习和快乐不矛盾。
这可是很常见也很难调和的矛盾啊,孩子只有这一个,时光只有那不能重来的几年,到底听谁的,我家也曾遇到这样的问题。
虽然育儿观不太一致,但六六现在五岁多了,我们家并没有为这些闹的不可开交。
因为,我们都清楚一件事情——没有任何两个人的育儿观会是一模一样的。
《杀死一只知更鸟》里这样说:“你永远不可能真的了解一个人,除非你穿上他的鞋子走来走去,站在他的角度考虑问题。”
作为孩子最亲近的爸爸妈妈,我们的出发点更多都是来源于自己的角度,所以孩子教育上有分歧再正常不过,我们没有必要把重点放在谁对谁错上。
爸爸让女儿尽情玩耍的初衷是让孩子快乐,那妈妈就尽可能摸索让孩子在快乐和玩乐中学习的方法,只要妈妈看到爸爸对孩子的爱和善意,爸爸看到妈妈对自己的理解和对孩子的用心。
虽然教育效果可能会和夫妻特别一致的家庭不一样,但我们都需要理解-教育并不是非黑即白的事情,没有什么育儿观是一定以及肯定正确的,而教育效果也并非一种标准去衡量的。
3
更何况,在现在信息繁杂,育儿观念更新飞快的今天,我们又怎么能肯定自己曾经坚持的,做过的一定是正确的呢?人的认知本来就是有边界的,很多医学指南也都是每年有更新的,包括那些权威的指导观念也是一样的,都是会随着时间变化和进步的。
比如在六六小的时候,退热贴还是很爆款的家庭常备品,酒精和冷水擦拭等方法在孩子高烧时被科学认可,但这两年许多医学科普都反对物理降温,认为物理降温退热效果并不好,反而可能让孩子更难受。
再比如前几年在对孩子退烧药的使用上,很多声音推荐泰诺林和美林交替使用,但这两年却大不建议这样做了,因为可能会增加剂量失误的风险。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幼教网微信
gh_5735a1f9f07c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广告服务 - 营销合作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诚聘英才 - 教育图谱 - 手机版
京ICP备09042963号-17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55号
幼教网版权所有Copyright©2005-2017 www.youji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