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幼教网 2018-03-06 21:57:02
2、本文是一首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史诗,适于朗读,教学中加强诵读指导。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红军不怕任何艰难险阻、所向无敌的革命英雄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感受红军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
教学难点:
理解二、三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及艺术的概括和夸张的手法的应用。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长征路线图、歌曲《长征》、有关长征的电影录像剪集、图片),下发一些关于长征的资料。
学生准备:课前观看反映长征的纪录片或故事片,收集红军长征的有关资料,了解作者,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1、播放电视剧《长征》的录像片段。
2、激情导语:同学们,刚才我们观看的是根据红军长征这一史实改编的电视剧《长征》的片段,我们被红军长征途中克服重重困难的精神所感动。给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你还知道关于长征的一些故事吗?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毛泽东同志的《七律·长征》这首诗,看毛泽东同志是怎样通过简洁而蕴涵深刻含义的语言,来表现红军战士大无畏英雄气概的。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要读好课文首先要对文章作者、写作背景有很好的理解,对于这首诗你了解了多少呢?(自由汇报预习情况)
(教师及时评价、补充写作背景: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36 ~1976),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主席(1943~1945)和中央委员会主席(1945 ~1976),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49~1954)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54 ~1959)。
1934 年10 月,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不得不退出苏区,开始长征。1935 年1 月,长征途中,在贵州遵义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见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左”倾路线的统治。随后又粉碎了张国焘的右倾分裂主义,胜利完成长征。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红军在陕北会师,开创了抗日救亡的新局面。1935 年12 月,针对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华造成的危机,毛泽东在瓦窑堡会议后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策略》的报告,阐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和政策。1935年10月,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二、合作交流
1、作为五年级的同学,我觉得有很多内容包括诗句的意思,不应该老师给你讲,要靠你们调动自己的潜能来自学。现在老师想看看你们课文读得怎么样。(教师相机指导关键字的读音,及时评价)
2、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我觉得你们的自学能力非常强。你看我刚才一点也没讲,同学们就把这首诗的作者、背景、诗的意思基本上了解了。真了不起,现在给你一点时间,你认为哪里还比较薄弱,你没理解到或哪个地方意思还不明确需要再查一查,你抓紧时间补习一下。另外,还有哪些不懂得地方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类整理)
三、品读领悟
1、解读“难”字
(1)请同学再读课文,长征万里迢迢,红军的态度怎样?用原文回答。
(2)听老师读,你从这句话里读出了什么信息?(范读)
(第一遍读,强调“红军”;第二遍读,强调“不怕”;第三边读,强调“远征难”)
(3)看同一句话我们读得重音不同,强调的意思就不同。毛泽东在长征胜利后的总结会上说:“长征千回百折,顺利少于困难不知多少倍。”关于这篇文章我知道同学们预习的很好了,请你结合资料围绕“难”字来谈,长征难在哪里?(随生回答整理)
A、难在环境:五岭逶迤、乌蒙磅礴;金沙水、大渡桥;岷山千里雪……
理解“逶迤”“磅礴”: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这两个词的理解。谁能到黑板上画一画?(注意“岭”和“山”的区别“逶迤”与“磅礴”的区别)
B、难在人不和:外有蒋介石的围追堵截,内有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和张国焘右倾分裂主义的排斥。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