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幼教网 2018-02-27 12:11:30
学生:是因为愁眠,所以感觉霜满天。
老师:所以,不是满天的霜,而是满天的——
学生:是寒满天,冷满天。
老师:看诗句。月落是景,乌啼是景,江枫是景,渔火是景,霜天是景,钟声是景。这景那景都围绕着(学生:愁眠),都伴随着(学生:愁眠),都笼罩着(学生:愁眠)。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学生:对愁眠。)
老师:对是什么意思?体会过对的味道吗?词典里“对”有这些意思。对:①对待;对付。如:对事不对人。②面向;朝着。如:对着高山。③对面的;敌对的。如:对手。④使两个东西配合或接触。如:对对联。
老师:应选哪个。(学生选,交流)
老师:有选2的,有选4的,都有道理。向着,朝着,就是江枫渔火向着愁眠;也可以两个事物配合得天衣无缝,江枫渔火与愁眠交织在一起。但词语理解不是这样死板的。有人说这里的“对”是指“伴”。换上去读一读(学生读),通吗?(学生:通)。行吗?(学生:行)。味道一样吗?(学生:不一样)。
老师: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听老师读这首诗,一边听一边感受,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背井离乡的张继,浪迹天涯的张继,无法入眠的张继,最希望谁来陪他?(师范读)
学生:最希望朋友来陪他。
学生:母亲、家人、妻子 ……
老师:但是,漫漫长夜,没有亲朋好友的相陪作伴,有的只是——(学生读诗);在这里,没有妻子的嘘寒问暖,有的只是——(学生读诗);这里没有亲朋好友相伴,没有父母兄弟的相伴,没有妻儿的相伴,这里没有伴,只有——(学生:对),只有——(学生:对)。老师:这一“对”,对出的是张继心中的无限——(学生:愁、悲伤、忧愁、寂寞、孤独)。于是情动于衷而辞发于外,《枫桥夜泊》就这样诞学生了。(配乐,范读)、(学生齐读)。
老师:月亮西沉乌啼声声,霜气布满了整个秋天;江枫瑟瑟渔火点点,寒山寺的夜半钟声划破了寂静的秋夜。此情此景,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的张继情不自禁在心中轻轻念道——(学生读诗)
老师:姑苏城外寒山寺——(学生接读:夜半钟声到客船)(反复三次,声音一次比一次轻)
老师:月亮落下去了,还看得见吗?(学生:看不见)(师擦去板书:月落);乌啼划破长空,转为沉寂,还有吗?(师擦去板书);这满天的霜气看得见吗?(师擦去板书);江枫还看得清吗?(师擦去板书);这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还看得见吗?(师擦去板书);这点点渔火忽明忽暗,忽有忽无(师擦去板书)。天地间还有什么可以相对的呢?没有了,没有了。突然,听——(视频、课件——钟声)
三、拓展延伸
老师:你听,钟声传来了,一声又是一声,这声声钟声一下又是一下,敲打着张继的无眠,那钟声好像在说些什么?拿起笔,展开想象,请用“张继啊,张继——”开头写写,那钟声好像在对张继说什么。(学生写)
老师:在这个霜气满天的秋天,张继夜泊枫桥,辗转反侧,愁眠之情萦绕在他的心上,这时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悠悠传来,这钟声好像在对张继说——学生1:张继啊张继,如果你无法入睡,如果你很孤单,让我来陪伴你。
老师:多么知冷知暖的钟声。
学生2:张继啊张继,人的一学生有悲欢离合,不可能是事事如意的,当你烦恼忧愁的时候,要学会调节好自己的心态。
老师:这是多善解人意的钟声啊。
学生3:张继啊张继,为什么不睡,为什么为么忧愁,这一切是为什么?
老师:这是充满好奇的钟声。
老师:这钟声有抚慰,这钟声有劝解。这钟声让张继的愁眠之情也渐渐化去了(师擦去黑板上仅有的“愁眠”)。其实愁眠是每个人都会有的一种心情,我相信你们也会有愁眠的时候。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愁眠啊,所以,古今中外,写愁眠的诗歌数不胜数,我们不妨来看一组中国古代诗人写愁眠的诗歌。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