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幼教 > 家庭教育 > 家长教育心得 > 正文

每个熊孩子背后,都有一个熊家长

来源:奥数网 2018-02-07 11:06:21

说两句

  小长假刚结束,出去玩耍的你有没有遭遇到很多熊孩子?

  在电影院里,在飞机上,在你想安静度过某个下午的一切场所……

  今天来聊一聊憋了很久的熊孩子们

  有一次我在宜家买热狗,排队时看到一个小女孩的妈妈示意她去买东西。小女孩插入队伍中,转动着机灵的小眼睛观望四周,然后迅速挤向队伍前方。当时排队的人非常多,在曲折的环形队伍里她的插队之举并不显眼。

  小女孩挤过几个人到了队伍前列,我看着有的大人好心让她排到自己前面,有的则不予理会。小女孩并没满足当前的排位,继续又挤过了几个人,早早买到食物并跨过护栏递给了在外等候的妈妈。

  我买完东西后走到女孩妈妈面前对她说:

  “我本来想当时就提示小朋友不可以插队,但忍住了。因为这明显不是小孩的错,是家长的失误。希望您以后能让她知道在公共场合插队是错误的,任何一种形式的投机取巧也都是错误的。”

  可能在一些人眼里我这样做有点刻薄和多事,把一件看起来“没什么大不了的事”上纲上线。

  很多人会说,小孩子不懂事,就让着他嘛,你去跟一个小孩子计较什么?

  但我试图对抗的,是每个“熊孩子”背后一定存在的那位“熊家长”。

  小孩子不懂事不是他的错,但对孩子最好的保护绝不是任由他高兴就好,而是教导他去做对的事:当他在飞机火车上大喊大叫时,当他用力踹别人座椅时,当他哭闹着要随地大小便时,当他不礼貌的跟人讲话时……作为家长需要及时控制,在无法控制时则有必要向受到干扰的人解释和道歉。

  我们都知道小孩子的行为非常难以控制,无法控制小孩不是家长的错误,但认为这种对别人的打扰理所当然就是非常可怕的行为了。

  这种干扰对家长们已然习以为常,但对他人始终是一种冒犯。体谅和理解是一种气度,你不能要求他人一定要有气度。

  有一次我和朋友在咖啡馆喝东西,一个妈妈正带着一个还不太会说话的小朋友独自用餐。小朋友从头至尾在大声哭喊、尖叫、摔盘子扔食物,妈妈对小孩束手无策,于是很快就置之不管了。

  在小孩无尽的吵闹声中,所有人都难以正常聊天了。我和朋友忍无可忍正准备离开,却看到一个客人走了过去。

  客人对妈妈说:“我知道你自己带着小孩很不容易,这么小的小孩也很难控制。但这是公共空间,我们每个人都想在这里过一个轻松安静的下午,而不是一直被干扰。如果您还不能控制您的小孩,我觉得您需要离开这里。”

  看到这一幕时朋友告诉我,她小时候就非常非常吵闹,所以在有行为控制能力之前,父母都坚决不会带她到公共场所。

  这位妈妈没有争吵,当然也没有离开。我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和评判这个客人的举动,但我很佩服这个人顶住道德审判的压力去说出这番话。毕竟,这件本来该由店家出面解决的问题非常不恰当地留给了一个顾客。

  在中国,教导我们长大的是“人情”大于“事理”的价值观,所以在这些时刻我们的意识往往告诉我们要理解和谦让,用沉默来表达不满足矣。但人情和事理并非矛盾,我们尊重有自知力的家长,但也绝不该谦让那些比孩子更无知的大人。

  在剧场和电影院我无数次遇到这种情况,小孩子会忍不住把一切他脑子里的话大声说出来,而家长也乐此不疲地回应,全然不顾公共场所的基本礼貌。

  有一次我在剧场低声提醒前排热烈讨论剧情的小孩的家长安静一点,却被家长反问,我们说我们的关你什么事?小孩用难以置信的成熟口吻跟着反问,对啊,关你什么事?我回答,因为你们实在太大声,影响到别人了。他们不屑的哼了一声,继续自顾自大声讨论。(遇到这种情况建议大家直接去找剧场或影院工作人员处理,他们有义务阻止干扰观众的噪音或者合理清场)

  每当这种时刻我都觉得可悲大于可笑,不敢想象这样的小孩未来会变成一个怎样的大人。成为一个合格的家长,不仅要给小孩足够多的爱和保护,而是要尽力让他成为一个更好的大人啊!

  我们不能因为面对的是一个孩子,就去切换另一套处事标准。正如我们面对一些老人,当他们毫无道理的倚老卖老,当他们因为年龄而无理地行使特权时,我们也完全有理由拒绝。

  记得有一次在伦敦,我给刚上地铁的一个老奶奶让座位,她很吃惊的看着我说,很感谢你,但我看起来真的有那么老吗?

  当时我觉得十分羞愧,感到自己的举动对她造成了一点冒犯:她认为自己能够照顾自己,并不需要别人的帮助。

  所以说,一个人值得尊重的不是年纪,而是阅历,我们礼让的原因也不是同情弱小,而是礼貌尊重。社会文明的基本规则是不针对年龄和阶层的,是通用于人类的准则。

  这个世界上的很多准则都是由那些看起来“没什么大不了”的小事组成的,这让我们更有必要去做一个注重细节的人,去注意自身对他们的影响。

  面对非道德行为,我们需要采用的方法是告知而不是吵架,是提醒而非指责。

  在任何时刻,都不要轻易把自己置于特殊群体之中看待。毕竟,特权不是自己定义的,而是群体给予的,所以更要学会尊重群体的声音。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幼教网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热点专题

  • 幼儿园教学课件:奇特的建筑
  • 幼儿教学课件:小鱼的梦
  • 河头幼儿园“帮水宝宝搬家”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认识时间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A Apple

幼升小

幼升小资讯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择校

幼升小指导

学区房

幼升小真题

重点小学

上海小学

广州小学

深圳小学

成都小学

武汉小学

南京小学

北京一类幼儿园

海淀区幼儿园

西城区幼儿园

东城区幼儿园

朝阳区幼儿园

其他区幼儿园

幼儿园资讯

教师园地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教案

教学论文

幼儿园课件

幼儿园教师心得

幼儿园评语

少儿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园必读

潜能开发

艺术培养

家庭教育

儿童乐园

科普知识

图书推荐

睡前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唐诗宋词

孕育指南

时尚妈咪

健康宝贝

美食厨房

趣味数学

健康饮食

专家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