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家长帮上海站 2018-02-06 13:52:25
最近读到了一篇教育好文,分享给各位爸爸妈妈,希望在育儿的道路上得到更多经验和感悟。
假如你看了书前的目录就先翻阅这一章,你很可能是当父母的,你很可能正和你的孩子有些界线问题,或者只想事前预防。更可能你早已深陷痛苦而希望借此得到解脱,比如:你的新生儿哭闹不停;你的幼儿在家无法无天;上小学的孩子不守规矩;上初中的孩子行为鲁莽;上高中的孩子爱喝酒。
这些差错都可能因界线问题引起。这里提出一些孩子应该学习也适合他们年龄层的界线训练大纲。我们当父母的需要考虑到孩子发展的需要与能力,避免要求超过孩子所能负荷的,却也不要要求太少,疏于管教。
出生到五个月
在这个阶段,新生儿需要与父母亲或主要照顾他的人,建立起亲密的关系。孩子需要有归属感、安全感、受欢迎感。在此阶段,设立界限不如给予婴儿稳定感与安全感那么重要。
这里唯一真正的界线是母亲的存在,给予孩子无限安全感。她保护婴儿,抚平他内心的紧张、害怕,或面对冲突的感觉。婴儿独处时,常常会因孤独或缺乏内心的架构(internalstructure)而感到恐慌不已。
好几世纪以来,母亲(包括耶稣的母亲马利亚)都襁褓过她们的婴儿,或用布紧紧把孩子包起来。包裹婴儿,除了可以调节婴儿的体温以外,也使婴儿有安全感——一种外来的界线。婴儿知道他(她)从哪里开始、哪里结束。所以,当婴儿被脱光衣服时,常常会因为失去外面的保护物而惊慌失措。
有些好意的基督徒老师提倡婴儿必须接受“训练”,认为抱、喂婴儿应该有特定的时间。这些方法试着教导婴儿不该随便哭或要求安抚,因为“那表示控制权是在孩子而不是父母”,或因为“那要求都是孩子自私与顺从肉体的表现”。不从孩子身心发展的理论来了解这些观念,对孩子将有很严重破坏性的影响。
一个四个月大的婴儿大声啼哭是她想知道这个世界是否安全。因为她还没学会在四周无人时感到自在,她内心感到恐惧、孤立。
“我晚上不再把她从婴儿床抱起来后,她就不再哭了。”她们会这样说。这或许是真的,可是,哭泣停止也可能是因为婴儿感到沮丧,他放弃希望而退缩了。所盼望的延迟未得,令人心忧。
教导孩子延后对需求的满足应该等到一岁以后,等婴儿与母亲之间的安全感建立起来以后。
五到十个月
婴儿从六到十二个月是“孵化期”,他们正在学习“妈咪和我并不是同一个人”。此时,婴儿正在一步步地爬向外面那个又可怕又美妙的世界。虽然婴儿有很强烈的依赖性,但他们开始慢慢地从与母亲的合为一体中挣脱出来。
在这个阶段,父母虽然仍是孩子可以依附的安全锚,为了帮孩子发展健全的界限,需要鼓励孩子尝试分离,成为独立的个体。允许孩子在父母亲以外,还能被其他人或事物吸引。让你的家成为一个安全的新大陆,让孩子可以探险。
帮助你的孩子孵育成长时,你还是不可忽略他们与人的感情联系,那是建立他们内心根基所需要的,因为那毕竟是婴儿最主要的工作。我们必须小心满足孩子跟父母良好关系的需要,让他们在感情上有安全感,同时,也允许孩子在自己的父母以外可以放心地往外发展。
可是,在这个转换期,孩子的注意力从母亲的身上转移到外面的大千世界,许多的母亲很难适应。那种失去跟孩子亲密关系的挫伤往往非常剧烈,尤其是在怀孕生子阶段过后。一个负责的母亲会设法使自己对亲密关系的需要,在成人的世界得到满足与慰藉。她会鼓励孩子的“孵化”,深知她正在装备她的孩子“离开与分离”的能力。
对“不”这个字,在这个阶段,大部分的婴儿还没有能力了解或适当的回应。为了避免孩子陷入危险,把他们抱起来并带他们离开危险的地方是最上策。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