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幼教 > 专题_小学资源库 > 二年级 > 正文

2018人教新课标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赠汪伦》教案设计(2)

来源:幼教网 2018-01-04 16:21:58

说两句


  ② 找出难记的字,交流识记方法。

  "潭"字:学生边说记忆方法,教师边板书,并用红色笔提醒大家注意"潭"字右上部是两个竖,而不是"西"。

  ③ 了解诗意: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其他同学纠正或补充。

  ④ 说方法:你们平时是怎么理解古诗每句话的意思的?

  连词解句法是理解古诗句意最常用也最实用的一种方法。

  ⑤ 质疑解答,重点理解"深千尺"、"踏歌声"和最后两句诗的意思。

  四、重点感悟

  1、体会踏歌

  师:通过同学们的汇报,我知道了这是一首描写朋友之间告别场面的诗,我想问问同学们,平常家里来了客人,我们是怎样送人的?或者生活中你有没有经历过和朋友或亲人告别时的情景呢?和谁告的别?你们是怎么告别的?

  师:拥抱、互赠礼物、招手示意等等都是送别常见的方式,可汪伦对李白却与众不同,他们是什么方式(板书:踏歌相送)

  踏着节拍唱歌那是什么样的呢?想不想体会一下?老师放段音乐,谁愿意到前面来踏歌。其他同学看他做得对不对。(放音乐请同学踏节拍)。还想试一首吗?全班同学在座位上踏歌。(一首是找朋友、一首送别)

  汪伦把李白送出村口、送上船,还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为他送行,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汪伦与李白的情谊特别深)试着读出你的感受。(练读-指读-齐读)

  你推断一下汪伦当时应该是用什么样的调子来踏歌的呢?

  2、体会深千尺

  师:一尺有多深,用手比划一下,千尺是多少米,难道李白用尺量过桃花潭?他怎么知道桃花潭水有多深呢?这是一种夸张写法,说明桃花潭的水很深。

  师:桃花潭水深与汪伦送"我"的情谊有什么关系?(学生讨论)

  师小结:我明白了,这是用水深比喻情深(板书:情谊深厚),是啊!纵然桃花潭的水再深,也比不上汪伦与李白的情谊深啊!让我们通过读来表达他们之间那种浓浓的深情。

  自由朗读--指名读--评读--再指读--齐读--师生轮读

  五、句式训练

  师:他俩之间的情谊这么深厚,你觉得在解释这两行诗的时候,用上哪些关联词语能恰当地表达出他们之间深厚情谊呢?老师给你提供两个关联词语(课件:即使···也,纵使···也)

  师:你说说用上关联词语好,还是不用好?为什么?

  师:不仅关联词语能使意思表达更清楚,其实不同的句式对句子也同样可以起到加深程度的作用。不信,你把这句诗的意思变成感叹句和设问句的形式再体会体会?

  师:不管是关联词语还是变换句式都是我们理解句子意思的好方法,今后同学们一定要把这些方法运用到平时的说话、作文、阅读中去。

  六、配乐感情朗读和背诵

  一首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诗就是一曲动听的歌。此时此刻你就是李白,此时你就站在船头,让我们把对好友的深情尽情表达出来吧!(生边看图边自由朗读--指读--评读)

  熟读成诵,哪位同学可以背诵?(指名背诵--会背的齐背)

  七、扩展学习

  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以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几首送别诗。(课件出示:《送元二使安西》《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别董大》《渭城曲》)

  希望同学们在课下多搜集、积累这样的诗。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幼教网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热点专题

  • 幼儿园教学课件:奇特的建筑
  • 幼儿教学课件:小鱼的梦
  • 河头幼儿园“帮水宝宝搬家”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认识时间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A Apple

幼升小

幼升小资讯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择校

幼升小指导

学区房

幼升小真题

重点小学

上海小学

广州小学

深圳小学

成都小学

武汉小学

南京小学

北京一类幼儿园

海淀区幼儿园

西城区幼儿园

东城区幼儿园

朝阳区幼儿园

其他区幼儿园

幼儿园资讯

教师园地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教案

教学论文

幼儿园课件

幼儿园教师心得

幼儿园评语

少儿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园必读

潜能开发

艺术培养

家庭教育

儿童乐园

科普知识

图书推荐

睡前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唐诗宋词

孕育指南

时尚妈咪

健康宝贝

美食厨房

趣味数学

健康饮食

专家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