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幼教网 作者:@佚名 2017-10-12 19:58:39
(3)演示导入。
幼儿以形象思维为主,运用演示的方法学习动作,通过直观感受让幼儿产生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体育活动的质量。如大中班教材《双脚立定跳远》,开展这项体育活动,对幼儿来讲,其技术是比较难掌握的。以往单一的语言传授——“臂摆起,脚蹬直,落地轻”——来解决教材中的这个重点,其效果不够好。而结合游戏“变高了,变矮了”、“超人,飞人”,运用演示法,引导幼儿一会儿当高人,一会儿当矮人,要想当超人,就得往高跳,要想当飞人,就得往前跳,如此,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幼儿起跳差,落地重的问题,而且调动了幼儿锻炼的积极性。
(4)表演导入。
幼儿不但爱听故事,也爱表演。如果表演的内容与幼儿身边的事物息息相关,尤其是让他们自己来表演,就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如,用“看哪一队排得快”游戏来练习排队,用“开火车”等游戏来练习排队走步,并伴有拍手、击铃鼓、手腕花等有表演成分的动作,既能激发幼儿兴趣,也能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再如,小班教师组织幼儿练习时可先把一个熊猫玩具放在场地边,然后对幼儿说:“小熊猫客人今天来看我们做游戏,它要看看谁做得最好!”幼儿会练得很认真,而且效果好。
(5)游戏导入
德国著名教育家福禄培尔认为,幼儿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为游戏,游戏是学前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游戏可以增强幼儿的体质,开发儿童的智力,培养儿童优秀的品质,因此,体育游戏是幼儿园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
总之,我认为在组织幼儿开展体育活动时,恰当运用各种导入法,能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锻炼的积极性。
(四)重视课堂环境的创设,调节幼儿的学习情绪
平时很多观摩课的教学,均不同程度的采用了音乐进入到体育课的教学之中,有的应用在课的热身活动和放松活动中,有的让音乐贯穿整节课的始终。音乐出现在课堂,一是教学内容的需要,比如热身和放松以及舞蹈,二是构建教学情境,配合情景教学,三是创设环境,调节幼儿学习心理。这种做法在许多类似的体育教学展示课均有出现,正确而恰当的让音乐贯穿课堂教学,符合心理学规律,符合新纲要提出的关注幼儿的心理感受,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能够在轻松,愉快地课堂环境中学习和练习。我认为结合音乐可利用以下几种方式
(1)运用游戏教学法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幼儿情绪高涨,他们参加活动的主动性就会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练习密度,改善课的质量。为此,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课的类型、教学方法上都应充分考虑到兴趣性原则。幼儿园体育课的类型主要应以游戏型为主,利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形象的玩具和道具(如头饰、动物和水果图片、彩带、花环、拱型门、平衡木、动物玩具、房屋树木模型、木桩等),中、大班还应多采用竞赛性游戏等方式来调动幼儿的兴趣。我曾观看过两次体育活动,
活动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目的是训练幼儿跑的基本动作,这个游戏很贴近幼儿的生活,符合小班幼儿年龄,通过游戏既发展了幼儿跑的动作,也训练了他们穿衣,穿鞋,洗脸,刷牙等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通过几个游戏来完成活动,孩子们玩得非常的投入和愉快。
活动二:猴子摘桃,目的是训练幼儿向前行进跳的基本动作和一物多用。当《西游记》音乐响起的时候,一群小猴和猴王跳着蹦着做起了热身运动,然后是发挥幼儿的想象,想出金箍棒有哪些玩法,大家一起玩一玩,自然的过渡到向前行进跳的练习,再去河对岸摘桃,并数一数每个人摘了几个桃,最后是随着音乐高兴的把桃抬回家去。这是两节观摩活动,孩子们的积极性挺高的,效果还不错!在这里我只想说体育活动的创新,游戏一定要非常有趣的,是孩子们最大限度投入和参与。如小班学习双足跳,可在设计课堂结构时采用小白兔采蘑菇的主题。小兔子清早起来到草地上玩,由老师扮演兔妈妈带领幼儿进行跳的练习,最后采了菇回家去。幼儿练习的时候兴趣才会高。须注意的是运用的游戏要多从幼儿生活中去挖掘,不要强制性的运用游戏,并将体育活动目的显露在中游戏。这样会使游戏失掉它的价值,降低孩子的兴趣。
有一个孩子,在院子里滚一个破铁桶,铁桶滚动的响声十分讨厌,炒得周围人无法休息工作,然而不管人们怎么说,他就是不听,而且兴趣非常浓。有位老人走了过去,悄悄告诉他,你干得不错,这次你滚一个来回,我给你一元钱,孩子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当他完成之后,老人果真给了他一元钱。然后又对他说,你再滚一次我给我你五毛钱,孩子还是很高兴,没想到,自己这么容易就得了报酬。又玩了一次,老人给了他五毛钱,这次,老人说:“我只有一毛钱了,你再玩一次就给你”,孩子听了有点不乐意,但想想还有一毛钱,勉强又重复了一次。最后,老人说:“没钱了,你再玩一次好吗?”孩子兴趣全无的扔下铁桶走了。这个故事,十分形象的描述了儿童游戏怎样转变为工作的过程,及儿童的游戏兴趣怎样在成人的要求下一点点消失。所以在运用游戏教学法时,应体现游戏的如下特征:一,目标对幼儿是隐蔽的(但教师的心中是清楚的),二教师的要求尽可能转化为幼儿的需要(内容是幼儿感兴趣并是力所能及的),三尽可能发挥幼儿的主动性(诱导幼儿自己去发现知识)。四不急功近利和过于追求结果(应重在过程体验)。
(2)运用情境教学贯穿始终
例如:我在上次健康领域培训中上的一节公开课《逛动物园》,就是以带幼儿“逛动物园”为主题,把发展技能和游戏有机结合起来,从幼儿听到去动物园消息(幼儿高兴请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高兴的心情来做准备运动)去的途中(幼儿遇到各种障碍然后请幼儿运用跨、跳等动作到动物园)动物园内(幼儿遇到各种动物如大象、猴子,就对动物进行模仿,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回园(创设幼儿开车回园情境,进行交通安全教育,让幼儿的身心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各个环节紧紧相扣,让幼儿好像置身逛动物园的全过程中,尽情玩耍。再如可利用《小蝌蚪找妈妈》这个童话故事,教师用语言描述故事的同时,师生共同进入角色,模仿小蝌蚪找妈妈途中遇到的各种小动物,最后找到妈妈跟妈妈一起学本领。体现了《纲要》中各领域教育相互渗透的教学思想。虽然,《纲要》将幼儿园教学相对划分为五个领域,但各领域不是独立分开的,而是相互渗透的。
此外,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也很重要,在体育教学中适当地运用节奏鲜明的乐曲,也可极大地提高幼儿练习的兴趣。
(五)处理好教具的使用与有效教学
案例:小班健康活动走钢丝”,老师准备了一根直径约法3厘米粗的麻绳(即成人用的绳子)作为”钢丝”。在幼儿自由天无玩绳、教师示范、个别尝试后,老师提出要求:请小朋友在“钢丝”上练习直走和侧走,不要从“钢丝”上掉下来(即保持平衡)。由于提供的“钢丝”实在是太粗了,老师示范直走时,也不能保持平衡,更何况是小班第一学期的孩子,结果,没有一个孩子在尝试直走(根本无法走),侧走也成了“垫脚”走。该活动之所以低较,“钢丝”罪责难逃。其一,“走钢丝”其实就是一样假想的情境活动,根本不需要实物道具,在地上划条粗线即成,老师花大力气搬来的器材是多此一举,(当然,也许这是一节评优活动,老师想让材料逼真些,幼儿兴趣浓一点)其二,小班第一学期的孩子,平地走路保持平衡尚须锻炼,而现在却让他们在成人都难以做到的粗麻绳上练习平衡,自然是徒劳无效。
作为教学必不可少的教具(器材)选用时老师首先考虑的应该是它所蕴含的对本教学活动的价值,即能有助于幼儿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和发展能力等,而非随便拿来即可;其次,先用什么样的教具,要与本活动的内容及幼儿的年龄相贴切;最后,教具的选用,要考虑到其简便有较,尽可能就地取材、一物多用。切不要把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寄托在教具上,而花不必要的精力去“精心”准备教具。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