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幼教网 作者:@佚名 2017-10-11 21:25:02
幼教网整理了关于幼儿环境创设论文《如何营造温馨和谐的幼儿园班级精神环境》,希望对幼儿学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内容摘要]幼儿健康成长需要一个和谐的精神环境。创建温馨和谐的班级精神环境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本文以一个一线教师的视角,从建立民主平等的师幼关系;建立团结友爱的幼儿关系;建立团结协作的教师关系;建立和谐交流的师长关系等方面进行阐述和论证了如何营造温馨和谐的幼儿园班级精神环境。
[关键词]和谐关系精神环境
良好的精神环境能让人心情放松、精神愉快、心理健康。记得一位幼教名人在她的报告中曾这样说:我和我的老师们战斗在一起,大家都亲切的喊我“园长妈妈”,我们“累并快乐着!”她在列举了许多事例后,流下了幸福的眼泪,我们在座的每一位也都被深深的感染。因为,我们感到了“爱”的温暖、人与人的交流、心与心的碰撞。老师如此,更何况幼儿呢?孩子们一颗颗纯洁的童心,更需要一个温馨和谐的精神环境。大家都有着同样的需求,那就是“爱”和“被爱”的需求,对健康、和谐精神环境的需求,有时它比对物质环境的需求更加重要。
怎样才能创设一个温馨和谐的班级精神环境呢?我结合自己近二十年的幼教工作经验,认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建立民主平等的师幼关系。
一周的七天中,幼儿有五天是和教师在一起的,教师对幼儿的影响作用是巨大的。有时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孩子。记得有一次,我由于心情不好随便对孩子说了一句:“烦死人了!”早操后,我带领孩子们在院子里活动,看到几个小朋友围在嘉嘉身边转来转去好像在玩游戏,可他却生气的说:“烦死人了!老跟着我干吗?”开始我还觉得好笑,可后来一想突然意识到孩子这是在模仿我呀!这提醒了我今后应该以怎样的态度、言行去影响孩子,怎样和孩子们交往。
首先,教师应尊重、接受幼儿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这是建立师生间积极关系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培养幼儿良好社会性行为的基本条件。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不同的个体,来自不同的背景环境,教师要善于理解和满足每个幼儿的各种情绪情感的需要,例如:对发脾气的幼儿给他一个发泄的场所和发泄方法;对爱哭闹的、不招喜欢的和有攻击行为的幼儿多一些关注和理解;对善于表现的幼儿给他(她)一个点头表示承认;善于对幼儿的积极行为及时予以肯定和做出反应等等。
其次,教师应当以民主的态度来对待幼儿,善于疏导而不是压制或以权威的命令去要求幼儿。《纲要》指出:教师应是孩子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幼儿会经常“犯错误”,教师应以儿童的眼光看待幼儿的“错误”,对于幼儿的不良行为,要疏导、引导。例如:我用讲故事的方法帮助了我班宁宁小朋友认识到霸道、不讲理是不好的行为;并用赏识、对照、鼓励的方法帮助他逐渐改掉了这些毛病。现在宁宁变成我班守纪律、爱帮助人的小模范了,老师和小朋友们都非常喜欢他。我始终认为不对幼儿用粗暴的呵斥和严厉的指责,这样的教育方式能使幼儿理解和接受,使幼儿能够相信老师,同时,自我接纳和自我控制能力会逐渐得到提高。
另外,在教师与幼儿的交往中,要尽量采用多种适宜的身体语言动作。例如,点头、微笑、注视、肯定性手势抚摸、轻拍脑袋、肩膀等。这种身体接触、表情、动作表示着教师对幼儿的关心、接纳、爱抚、鼓励或者不满意、希望停止当前行为等。“此时无声胜有声”,幼儿会很好的接纳,感到教师亲切、可爱、关注自己。教师在与幼儿交谈时,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恰当的眼神、表情的使用也能使幼儿对教师的情绪状态和对自己行为的反馈有更为明确、深刻的体会。
二、建立团结友爱的幼儿关系。
虽说幼儿与幼儿间的交往态度、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幼儿群体的自身特征决定的,但教师可以为幼儿创造一个积极交往的背景,从而有效地影响幼儿的交往态度和社会行为。根据我国目前幼儿独生子女占多数的实际,由于家长溺爱等造成的种种问题,教师应当让幼儿在交往中注意做到以下几点:共同交流思想与感情,同伴间相互关心、团结友爱,玩具共享,礼貌待人等。为此,我设计了《对不起,真神奇!》等一系列教育活动,为幼儿创设一定的仿社会性交往的机会,使孩子们增进了解、加深沟通,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并注重及时在情感上加以引导。
(一)引导幼儿学会相互交流自己的思想、感情。
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差,尤其是存在自我中心的倾向,对他人的思想感情、需要等不善于察觉。教师在平时应让幼儿相互说说对班级某件事情的感受,在教育教学中引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人物和事件进行活的教育,引导幼儿学会观察他人喜怒哀乐的感情,较多的把班级孩子的喜怒哀乐介绍给全班的幼儿,以引起情感的分享与共鸣,有利于同伴了解别人的各种需要,进而产生帮助、合作等行为。
(二)建立同伴间相互关心、友爱的氛围
幼儿园的班级应该有一种相互关心、友爱的氛围。这是创设良好精神环境、帮助幼儿产生各种亲社会行为的重要基础。这样的教育应贯穿于日常教育活动中的每一个细小的环节中。例如,游戏时要玩具共享不抢夺;不小心碰倒别人时赶紧把他(她)扶起来,并帮着掸掸土,说“对不起”;而当自己被人撞时,要知道原谅别人;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