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幼教 > 幼儿园资源 > 教学论文 > 环境创设论文 > 正文

主题活动环境创设与幼儿发展

来源:幼教网 作者:@佚名 2017-10-11 21:08:08

说两句

  幼教网整理了关于幼儿环境创设论文《主题活动环境创设与幼儿发展》,希望对幼儿学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在开展主题活动“甜甜蜜蜜”的过程中,我们从主题内容和主要目标出发,布置了相关的主题墙饰,张贴了许多相关的资料、图片。在游戏活动区,我们也创设了相应的内容,如:在美工区中,让幼儿包糖果。用橡皮泥捏棒棒糖等。在探索区域中,让幼儿按照颜色和形状将糖果分类并喂进小动物的肚子里等等,绘画区我们也以拟人化的形式让幼儿给糖果穿上漂亮的衣服,学习涂色。试图以这些活动的开展,为幼儿积累相关经验,让主题活动更好的进行。但是,从整个主题实施的总体情况看,效果却没有想象中的理想和完美。活动中,幼儿似乎只是木纳的接受,并没有真正感受到主题活动给他们带来的快乐,也没有完全地投入到老师为他们精心准备的主题环境中,感觉有些走形式主义的误区。那我们应该为主题活动创设怎样的环境呢?主题活动又需要怎样的环境来支持呢?

  为了更好地开展以后的活动,为了幼儿的发展,最近查阅了很多资料,探究和分析了主题环境的创设,我觉得可以分为两方面:第一就是“主题墙”的布置。陈鹤琴先生说:“室内布置应以儿童的成绩为主,儿童画的图画、剪的剪贴、做的纸工、泥工和其他手工,都应该陈列出来,这样才可以鼓励儿童。”所以在主题活动实施中,我们不应该“自以为是”的把主题所需要的内容全部展示出来,应该在主题实施中,根据幼儿的学习,把孩子们不同阶段的作品展示在主题墙上。如:在手工区中用糖纸包的“糖果”,绘画区中绘画和涂色的“糖果”等等,这样他们就体验到了一起参与布置环境的快乐,又巩固了对该主题的认识。主题墙也可以呈现幼儿学习的过程,在“甜甜蜜蜜”主题中,我们可将收集的各种糖纸、孩子与家长一起完成的甜甜蜜蜜调查表、幼儿经过想象绘画出的各种形状的糖果等一一展现出来,当主题活动结束时,幼儿就能从中获得有关主题活动的经验。然而随着主题活动的深入开展使我们的墙面布置更加丰富生动。只有当环境适应幼儿的特点和需要时,幼儿才会积极去适应环境,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获得发展。

  第二就是“区域活动”,是主题环境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区域活动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这里有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满足幼儿发展的不同需要。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应注重提供符合阶段目标和幼儿发展需要的材料,让幼儿尝试和探索。在“甜甜蜜蜜”主题中,手工区开始投放了糖纸作为操作材料,让幼儿用报纸做“糖果”,用废旧糖纸进行包扎,但是实际的操作中发现,报纸本身比较硬,加上糖纸的特有材质,使幼儿在拧的过程中出现了困难,常常会自动松开,包不住。这样,幼儿的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了!第二天的游戏中,我就提供了:橡皮泥、皱纹纸、报纸、糖纸等,让幼儿自己尝试探索,结果大家实践下来发现皱纹纸和橡皮泥比较容易操作,还由于橡皮泥有很大的可塑性,幼儿可以在操作中进行变形。这时,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也相应提高。

  孩子作为环境创设的主人,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也更高了。新《纲要》指出,环境应充分发挥其教育价值,注意体现教育的进程及幼儿发展情况。因此在主题环境创设中,我们始终坚持“儿童参与”的原则。力求区域活动与主题布置相融合,就像一首两重奏的音乐,两者缺一不可,紧密结合。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幼教网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热点专题

  • 幼儿园教学课件:奇特的建筑
  • 幼儿教学课件:小鱼的梦
  • 河头幼儿园“帮水宝宝搬家”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认识时间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A Apple

幼升小

幼升小资讯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择校

幼升小指导

学区房

幼升小真题

重点小学

上海小学

广州小学

深圳小学

成都小学

武汉小学

南京小学

北京一类幼儿园

海淀区幼儿园

西城区幼儿园

东城区幼儿园

朝阳区幼儿园

其他区幼儿园

幼儿园资讯

教师园地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教案

教学论文

幼儿园课件

幼儿园教师心得

幼儿园评语

少儿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园必读

潜能开发

艺术培养

家庭教育

儿童乐园

科普知识

图书推荐

睡前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唐诗宋词

孕育指南

时尚妈咪

健康宝贝

美食厨房

趣味数学

健康饮食

专家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