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幼教网 作者:@佚名 2017-10-11 20:52:18
2.不断深化主题,形成渐进发展的完整体
墙饰的创设,是随幼儿学习活动主题的不断深化而展开、丰富的,从而构成一个渐进发展的完整体,使墙饰成为幼儿表达经验、想法的空间,成为幼儿体验成功的展台。
每一面墙饰某一主题下的每个栏目,都是一个有序的整体。由孩子们用绘画和语言(儿童口头表述,家长或老师的记录)表达的所见、所闻、所想组合而成。墙饰是反映不同领域的教育活动对幼儿的作用,是儿童学习过程和经验的总结,起到强化和概括、提升的作用。一走进我们的活动室,你就能一目了然地了解我们所开展的主题。在开展“可爱的家乡”时,我们布置了“家乡的特产”、“家乡的名胜”、“家乡的变化”、“家乡的街道”、“未来的家乡”等几个栏目,每一个栏目孩子们都用图文并茂的方法记录他们在活动中的体验、认识、信息和发现。在区域活动中,幼儿还尝试着制作家乡的特产。在老师的指导下,幼儿的经验越来越丰富,想法更加充实、生动、完善,将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制作的一些新内容添加到栏目中,主题就逐渐形成了一个渐进发展的完整体。这时,孩子们已经真正参与到了活动中,在活动过程中,墙壁、活动区、课程已经融为了一体。
在幼儿参与墙面环境创设的整个过程中体现了师生互动、人与环境的互动,这样的环境建设便是有更高层次、更深刻内涵的教育作用。实践证明:幼儿参与墙面环境创设,能使环境更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更能激发他们对环境的兴趣,满足他们的需要,从而使环境与幼儿、老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产生互动作用,形成幼儿和谐的生活空间,对幼儿的知识、情感、意志、行为起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变化五:从材料投放的盲目性转变为有目的性
1、家园配合准备区域材料。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通过材料来表现。区域活动材料越丰富,形式更多样,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就会变得更聪明、自信、大胆。而利用自然物和废旧物品就成了很好的丰富区域材料的形式,在材料收集中就需要老师、家长和幼儿共同配合。一是充分利用自然物,在区域里,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游戏材料。如小树叶粘贴成小动物、叶子拓印、制成“书签”;捡来小石头、小树枝当成计算材料;小石头染色,当成飞行棋子;叶子当成小伞、做成扇子、帽子、孩子们在随心所欲的玩乐中得到了自由的体验和创造的乐趣,也增加了想象力和合作能力。二是巧用废旧物品,如老师或幼儿带来家中的洗发水瓶、化妆瓶子投放到“理发店”;方便面碗种上葱、蒜;小朋友把以前穿过的小衣服带来,变成了“娃娃的盛装”;瓶盖做成串铃等等,幼儿参与制作,动手能力进步了,创新意识增加了,环保意识提高了,也更喜欢玩区域活动了。
2、根据幼儿兴趣投放材料。
我们通常在开展某一区域游戏前,先与幼儿共同探讨,再根据幼儿的认识特点、兴趣及教育目标,共同制定区域游戏的规则。如:中五班在开展“泉港文化特色”这一主题中,幼儿对泉港的古厝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于是,我们就生成了“泉港民居”这一游戏区,我们还带领幼儿参观了民居,了解民居的结构特点,我们与幼儿共同讨论了民居的不同构造,满足了幼儿的需要。又如,幼儿对自己没玩过的玩具很感兴趣,就可建议他们把家里的玩具带到幼儿园来,这样一个令幼儿留恋忘返的玩具区就可形成了。
3、提供层次性与多样性的活动材料,满足不同幼儿发展需要
一方面,材料的投放要根据班级幼儿不同的需要、能力,尽可能多地提供有较强操作性、趣味性、可变性的材料吸引幼儿的主动探索。如小班有的班级为了有助于幼儿小肌肉发育和培养细致操作能力,在手工角中设置了“夹玻璃球”的内容。在练习用筷子夹玻璃球时,能力强的幼儿可选择夹进瓶中,能力弱的幼儿可选择夹进盒中。在活动中,允许操作能力强,完成较快的幼儿在完成本次活动后选择第二区角内容,这样既让操作慢的幼儿有足够的操作时间,也让操作快的幼儿减少消极等待现象,使每位孩子都获得成功感另一方面,围绕教育目标,提供多样性的材料。如在小班的主题“认识花”中,就可以提供画花、花拓印、插花;中班认识“树”,提供树叶粘贴、叶脉标本、树叶变色等。
变化六:教师在幼儿与环境互动中的角色意识更加的明显
教师不再是幼儿自主活动的控制者,而是幼儿与环境互动的观察者、参与者和支持者。幼儿园注重对教师指导活动区的能力与策略方面的研究,使幼儿自主活动更有质量。教师突破了泛泛的观察记录,观察变得更加的具体有实效,并利用观察和记录的评价与调控手段,不断调整和丰富幼儿的活动环境。
在环境创设过程中,我们花费了相当大的精力引导、支持幼儿去创设适宜他们学习和发展的环境,不可否认,环境的改变对于学习氛围的营造、幼儿活动中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都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使幼儿在与环境的积极互动中自主地学习,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了发展。但我们周边的环境不光幼儿园园所环境,凡是有助于创造出幼儿主动学习和和谐发展的资源都应该加以开发和利用,因此我们如何整合利用教育环境资源(如有目的地选择和利用社区与自然教育环境资源、改善与发挥家庭教育资源的功能)让社会、世界都能成为幼儿学习的“课堂”,正如美国课程论专家泰勒所说:“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学校的资源、加强校外课程、帮助学生与学校以外的环境打交道”。充分利用教育环境资源,实现园内与园外教育环境资源的相互转化,这为我们幼儿园以后的环境创设指明了方向。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