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幼教网 作者:@佚名 2017-10-09 22:27:53
2、运用拟人化、童谣式的美术教学语言
徳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赫尔伯特.里特曾说:“艺术教育不是为了训练儿童的服从性,而是为了儿童生长的自然序的陶冶。”美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给予儿童的应该不是威严,而是亲切的爱心,在爱心的熏陶下,快乐的情绪油然而生,教师可通过各种的身体语言、幽默的笑话、有趣的游戏让幼儿直接体现到美术不在只是画画,而是能自由表现自我的、有趣的活动,致使其独立的个性和真实的感情在美术活动中得到更好的培养。
⑴拟人化的扮演:
利用幼儿情感发展的特点,引导幼儿进行“移情”和“拟人”,在此基础上,用语言引导幼儿对审美对象进行整体想象,将他们想象成有生命的形象,这样,眼前的物体就不再是毫无生气的物体,而是充满了生命活力的美丽形象。在第二次的《毛毛虫》美术活动,活动中,老师扮演“魔术师”的角色,很快就将幼儿都吸引住了,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幼儿跟着我这个魔术师很快就掌握了变“毛毛虫”的方法,游戏符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幼儿学习的热情很高。通过扮演角色既增强了师幼间的亲切感,又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为幼儿在后的创作活动奠定基础。
⑵童谣式的讲解
朗朗上口的儿歌是小班幼儿非常喜欢的,活动中的教师应以引导者,串联整个活动,《纲要》中指出:“要以幼儿为主体,游戏为主要形式,老师在活动中是引导者、合作者、支持者”这一理念。在后一次的绘画活动中,先是在次对毛毛虫有了具体详细的了解之后,将毛毛虫的外形特征用童谣的形式教给幼儿,“小小球,排好队,长出脚,添眼睛,可爱的毛毛虫变出来了。”边说边画像玩游戏一样的美术学习很适合小班的幼儿。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美术画画的技法步骤。
3、采取多元化的美术作品评价
徳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赫尔伯特.里特曾说:“艺术教育不是为了训练儿童的服从性,而是为了儿童生长的自然序的陶冶。”美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给予儿童的应该不是威严,而是亲切的爱心,在爱心的熏陶下,快乐的情绪油然而生,教师可通过各种的身体语言、幽默的笑话、有趣的游戏让幼儿直接体现到美术不在只是画画,而是能自由表现自我的、有趣的活动,致使其独立的个性和真实的感情在美术活动中得到更好的培养。
一般来说,可以从三个不同的视域来对幼儿的美术进行评价。即:
?儿童与自我:即纵向地将幼儿自己当前的美术创作与过去相比较。有利于教师和家长了解儿童成长各方面发展。
?儿童与群体:即横向地将幼儿的美术创作与某一群体中的其他幼儿的美术作品相比较。有利于教师和家长对某一群体中儿童之间个别差异的把握。
?儿童与标准:即横向的将幼儿的创作与某一个评价标准进行比较。它使家长和教师能清楚的把握到幼儿在其所处的发展阶段中的位置。
其实在我们日常的美术活动中,经常发现,幼儿所惧怕的就是老师对于自己的评价,积极的评价方式是影响幼儿参与活动的诱因,当幼儿拿着自己的作品问:“老师,你看我画的好吗?”你会怎么说?仅仅是“恩,你画得很好吗?”还是,“呀!你画得太棒了,只是这里好象少了什么?”“是什么呢?”(地上)幼儿:“我画个小草吧!”“真好!”“我在画个太阳!”“更漂亮了!”幼儿:“我画好了!”“你画的真好,抱一下吧!”拟人话指导语提醒其他幼儿注意,吸引幼儿观察,符合小班幼儿的情感认知,参与式的指导既不烦琐又容易被幼儿所接受,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特点中的喜欢成功、喜欢称赞,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使幼儿更自信。
我们在评价幼儿的作品时,另外还采取了幼儿自评、家长参评等多种形式的评价,依据小班小朋友的特点,邀请小木偶、奖品花等一些富有情趣的角色评价,
4、家园共育,保持幼儿的美术学习兴趣。
美术教学不仅仅是在幼儿园进行的活动,在家中也需要爸爸妈妈一起来参与,所以我们需要建立畅通的家园沟通途径,让家长们了解幼儿目前的情况,与幼儿园配合,共同保持幼儿高昂的学习兴趣,快快乐乐玩美术。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