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幼教网 作者:@佚名 2017-09-21 19:34:12
幼教网整理了关于幼儿游戏专题论文《和小班孩子做角色游戏》,希望对幼儿学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在组织指导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见解和经验,我们都知道细致观察、善于捕捉、及时提供、关注反馈、共同分享、学会关注对游戏的指导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如何把握好尺度,在动态的游戏中教师始终能站在合理的角度,对幼儿进行适时的恰如其分的指导帮助,既能使幼儿在游戏中的水平得到发展又能使孩子在自主的游戏中获得身心最大化的愉悦和满足是我们在实践中指导幼儿角色游戏是经常遇到的难题。不得不承认,在实践中我们经常身处一对对的矛盾中:什么时候应当介入指导?是介入还是继续观察待其发展?什么时候提供物质的支持?物质的支持会促进幼儿的发展还是会制约孩子创造性的发挥?
在对我们小班幼儿的角色游戏的指导实践中,我觉得解决上述的问题关键就是要把握以下三步。
第一,游戏观察到情感共享,我们参与游戏,成为幼儿游戏的真正玩伴。
角色游戏是孩子们将自身的生活经验的反映同时也是对成人社会的模仿,角色游戏之所以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是因为它能满足孩子的需要,教师在组织游戏的过程中观察是最为重要的,通过观察教师能了解到孩子实际的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教师能准确寻找到孩子游戏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教师不应急于将自己的认定的游戏目标、游戏内容灌输给孩子,要时刻认识到:游戏是孩子们的游戏,游戏满足的是孩子们的需要而不是教师的;教师要先安于做“旁观者”,在小班孩子游戏水平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观察重点。
例如:刚进幼儿园的小班孩子是喜欢玩“角色的游戏”的,虽然他们对“角色游戏”这个名词并不理解。但是面对着教室里琳琅满目的玩具孩子们会忍不住地去摆弄摆弄,在与玩具的“交流”中他们会很简单地模仿成人的一些动作,比如:我们班的李睿瑜爸爸妈妈给他理了一个光头,他就拿着玩具理发器拉住班级里另一个孩子给他理发,嘴里不停地念叨:“给你剔个光头、给你剔个光头……”;陈歆家住在浦东,坐地铁是他和爸爸妈妈的出行的首选,他在游戏中找到了方向盘,玩起了乘地铁的游戏;文文抱着娃娃的孩子会去找碗、调羹喂娃娃吃饭;史越玩煤气灶不停地炒啊炒;孩子们还会出现一些相当简单的语言比如:“你别哭懊!”“你吃呀!”……作为教师,我们没有马上对孩子的游戏进行干预,而是将观察重点放在让孩子充分自由的进行游戏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来自不同背景家庭的孩子在游戏中反映出的不同的生活经验,我们的观察就落在对孩子已有的水平的了解上,熟悉孩子们各自的经验水平,在此基础上逐渐完善我们班级的角色游戏的主题,从而使游戏更符合孩子们的需求。在角色游戏开展的过程中,由于我们对每个幼儿的生活经验和游戏水平有了较为全面的理解,我们就能真正地和孩子们进行游戏的交往,在游戏中准确地找到孩子游戏的最近发展区,并以玩伴的身份引领幼儿的发展。
又例如:一段时间后孩子的游戏水平有所发展了,经验更为丰富了,此时孩子在游戏中会不断地有闪光点,教师此时的观察重点就要捕捉闪光点。在游戏中原有的医院主题中出现了新的情节:医生找来了一张硬纸在窗的移动槽上来回划动。于是,我们对小医生说:“呦!医生,你们医院又有新的机器了?”此时,孩子会很自豪地对我们说:“是呀!这是刷卡的呀!”我就进一步对孩子说:“我是电脑工程师,我和你一起把你的机器搬到你的办公室,这样你就不用跑来跑去的了。”于是,孩子和老师一起动脑筋对小医院进行了“办公自动化工程”的改造,小医院的游戏内容的到了丰富和完善,孩子体验到了自己创新的成功。在角色游戏中只要用心观察我们会经常发现孩子们新花样,教师要先仔细观察并且和孩子进行适当的交流了解孩子的意图,通过了解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给幼儿的认知结构带来了发展,孩子们在游戏中,不知不觉体现出这些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此时,教师就应当根据幼儿实际的发展与他们共享他们的“创新”让他们的闪光点得以充分的发扬。
对幼儿游戏的观察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重点,教师要把握好观察的重点,只有观察了解的基础上我们才更能和孩子在游戏中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而自然而然地会以玩伴的身份和孩子进行游戏做到适时有效的指导。
第二,从情感支持到环境提供,我们把握幼儿年龄特点,提供充分的空间。
由于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的原因使他们的游戏进行不仅需要情感的支持,更需要环境的提供。游戏是儿童与环境交互作用的形式,儿童通常将一些刚刚经历过、看到过的新鲜事物反映在游戏中;儿童也常常把一些已经熟悉的各种事物综合起来,按自己的意愿进行改造,创造性地反映到游戏中。但是由于年龄所限,小班孩子的角色游戏大都停留在动作的模仿,尤其在角色游戏的初期孩子并无明确的目的和角色意识,而且,这些情节通常随该幼儿角色的变换而消失。因此,教师不仅应深入观察和了解幼儿游戏现状,预测幼儿的发展水平,更要从幼儿的需要、兴趣、能力所及出发,把握游戏中的闪光点,及时提供支持游戏发展的材料,有针对性地创设适宜的环境,适时适当的进行指导。教师应让小小的闪光点得以发扬光大,进一步增强孩子的角色意识,既使幼儿自主游戏,又使其获得各方面的提高。这方面的例子在我们班级的角色游戏中有很多:医院里的医生要为病人吊盐水,可是“吊针”很难固定在病人的身上,于是我们及时提供了白色即时贴,剪成帮迪的形状,放在医院的药箱里。孩子们在游戏中看见了就立即领悟了,他们将即时贴背面的纸撕下就可以贴在病人身上固定“吊针”了。娃娃家的爸爸下班了坐在沙发上说:“我要看晚报。”可是晚报在哪里呢?孩子根据他们自己的经验说:“从信箱里拿的。”于是,老师提供了一只小盒子并在盒子上开了一个小口子,孩子们就把它当作了信箱放在了娃娃家的门口,就这样娃娃家的爸爸有报纸看了同时还衍生出了邮递员送报纸的情节……
在材料的提供和环境的创设上,我们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不同孩子的情况建立了不同的途径:有的环境由老师帮助提供,有的是师生共同完成的。教师要让孩子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首先要创设宽松的氛围,让幼儿成为“幼儿园的主人”,使其享有充分自主的权利,这样,教室里的“一草一木”都可能激发他们的灵感。在小班下期天气转热了,孩子们想到了要为娃娃家装空调。孩子们有了设想,我们就带着孩子一起到幼儿园的仓库里寻找可以做“空调”的材料,结果孩子们找到了旧纸板箱,在老师的帮助下娃娃家里新添的“小空调”;生活角里练习扣钮扣的小衣服成了大舞台演员的新装;大型的积木被用来搭建成了一个淋浴房;元宵节的小灯笼在游戏中变成了霓红灯,点心店有没有开张只要看看霓红灯有没有亮……幼儿创造性的萌芽,将在这点点滴滴中慢慢滋长起来。
第三,从环境创设到适时回应,我们建构幼儿经验与教师预设之间的桥梁。
材料提供了、环境创设了,教师并非大功告成了,还要注意幼儿在材料的使用和新的环境中的适应反馈情况,建构幼儿经验与教师预设之间的桥梁。例如:当娃娃家有了“大浴缸”后,“爸爸”洗澡时又想出用矿泉水瓶做龙头。这一新点子立刻受到其他孩子的青睐,相继仿效。但是,几天后热情很快消失了。教师经过观察发现,原来这种新“龙头”极易被碰落,“安装”也不方便。分析得出:由于操作不便,幼儿丧失兴趣,材料是干扰和影响游戏发展的因素。于是,我们在游戏中生成了用什么方法将“龙头”固定住方便娃娃家使用的研究实践性主题。老师和几个对解决这个问题感兴趣的孩子成立了“物业维修公司”开始在娃娃家进行研究,教师从中预设了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引导孩子在游戏中尝试选择解决问题的方式。最后孩子们通过实践采取了他们觉得最佳的对策:可以用绳子将水龙头拴在门上,绳子就是橡皮水管可以弯曲扭动这样娃娃家洗澡的时候也很方便了。新“龙头”安装好后再观察,发现由于操作简便,幼儿乐意采用,这一情节很快又回到游戏中。当幼儿陷入困境时,如果教师不闻不问,幼儿的创意可能就此消失,所以需要教师细致观察,分析把握幼儿的游戏动向,预设孩子可发展的目标采取有效措施,在游戏中不断推动孩子游戏水平的发展,提高幼儿游戏兴趣。
当孩子在游戏中获得了支持,对游戏环境逐渐适应后,孩子渐渐有了与同伴交往分享的愿望,尤其是在小班下期,幼儿渐渐喜欢在集体面前交流自己的游戏体会。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更要有意识地捕捉发现孩子们生成的问题,回应幼儿在过程中引领幼儿达到预设的发展目标。例如:娃娃家经常发生角色混乱的情况,孩子们在游戏中进进出出各忙各的。在游戏的讨论中,他们都说自己是到娃娃家做客的。怎样做客?怎样做主人?孩子们有各自的说法,于是我们就回应孩子生成了〈小主人和小客人〉的主题。通过一系列的主题活动达成了预设的目标。
和小班的孩子一起做角色游戏我们追随孩子的发展,把握孩子的年龄特点,从观察到情感共享,我们参与游戏,成为幼儿游戏的真正玩伴;从情感支持到环境提供,我们把握幼儿年龄特点,提供充分的空间;从环境创设到适时回应,我们建构幼儿经验与教师预设之间的桥梁。孩子们就会在游戏中发挥出令人刮目相看的创造力和主动性,在游戏中分享快乐,体验成功,获得发展。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