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幼教网 作者:@佚名 2017-09-20 21:28:21
幼教网整理了关于幼儿数学思维论文《观点报告:从活动中感知数学,在操作中理解数学》,希望对幼儿学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纲要》在数学领域的目标和价值取向中明确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在《纲要》的引领下,我们选择了贴近幼儿生活的内容,根据秋天丰收的季节,结合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创设果园这游戏化的学习情景,以秋季常见的水果为载体,提供材料让幼儿自由操作,进行水果分类和数数,在快乐的游戏中玩一玩、摆一摆,来具体形象地感受生活中的数及数与物的对应关系,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的乐趣。
一、从生活中感知数学。
数学具有抽象性、概括性、逻辑性。幼儿数学学习依赖于对具体事物的探索和体验,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使数学经验逐渐内化,并自我建构获得发展。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我们在数学活动中更注重启蒙性、生活化,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身边的事物,都能提供诸多的数学信息。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资源,有助于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自主学习。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生活中的各种水果,是幼儿最能真实地感受到的秋天特征。因此我设计了一个连环的游戏情景——摘水果、分水果、数水果、运水果,引导幼儿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情景游戏中,边摘边数,边分边数,数物对应运水果,在这个游戏化的过程中,获得了数学知识,提升了数学经验,并感受到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实现了数学来源生活,回归生活、运用生活的教育价值。
二、在操作中理解数学。
数学知识的抽象逻辑性和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决定了幼儿数学概念形成要经过操作层次→形象层次→符号层次的逐步抽象和内化的过程,这需要以作用于事物动作的足够经验和体验为基础,通过自身活动的操作层次,借助被操作的物体获得感性经验,并从经验中抽象概括而逐步建构起来,也就是说幼儿通过操作过程,与材料相互作用,来建构数学关系。所以我们创设与生活相联系的情景,提供与目标相适宜的材料,鼓励幼儿操作交流,丰富幼儿的经验,促进其逻辑思维的发展。
1、设计操作材料。
操作材料是数学教育的载体,它蕴涵了教育的目标,幼儿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主动地建构数学知识。因此,每个环节选择的操作材料,我都努力体现目标的适宜性,操作的层次性,学习的有效性。并创设良好的外环境,促进幼儿在操作中内化学习。
我设计的水果卡片力求适宜性,突出了数学操作学习的价值——运用大小、颜色不同的三种水果,在游戏过程中感知并体现水果分类的数学特征,幼儿通过操作,把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可感性的操作活动,获得有益的经验。
我设计的果园和卡车,更多地考虑了材料的多元性,既满足幼儿求新、求美、求动的需要,刺激幼儿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最大程度的地激发幼儿的兴趣,又能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营造一个开放的环境,让幼儿自主选择。
分类标记设置,我努力体现层次性,联系幼儿的学习经验——通过课程学习的方式认识标记,结合水果分类,自然渗透标记的学习,感受科学的学习方法。同时为不同的分类方法进行归纳。本环节使不同层次的幼儿能够有兴趣地参与学习,并深入探索,适合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促进每个幼儿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新的发展。
2、设计操作环节。
我创设游戏化、情景化的学习环境,让幼儿在操作中学习,提升经验。
第一环节:在果园的情景中进行摘水果游戏,摘的过程中感受水果的数量,自然的进行数数,呈现班级幼儿的不同数数水平,也感受摘水果的快乐。
第二环节:在分水果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进行按水果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知道同样的几种水果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概括不同的标记是一个新知识的提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