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幼教网 作者:@佚名 2017-09-20 21:04:33
看到一只只可爱的小猫咪,就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将小猫一只只放倒,让它们恢复了本来面目,全趴下,他们真诚地以为,实际生活中的小猫本来就趴着的,根本无视老师要排出高矮的原本要求,而且一只小猫身边一只小水桶,而不是按高矮、大小要求各放一排,无论老师用指导语怎样启发,幼儿就是不改他们的初衷。他们对这套操作活动材料的认识只是单纯地停留在一只小猫提着一只小水桶去钓鱼这一趣味的情节上,不利于他们数学能力的发展。又如:在学习配对比较两组物体是否一样多时,有的老师设计了小兔拔萝卜的操作活动,小兔为一组,固定在板上,多数幼儿是一只小兔拔一个萝卜,表面上好象是完成了目标,但其实幼儿是被这一故事情节所吸引,而没有理解它们之间的数理关系,这就使这套操作活动材料失去了学习数学的意义,不利于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有的操作活动材料,为了美观,而做得很复杂,不便于幼儿操作,这样的操作活动材料也不利于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
(二)操作活动材料单一,不利于体现教育的层次性。
在设计操作活动材料时,虽然考虑到了人手一份,但忽视了幼儿的个别差异,整个操作活动材料都一样,或者材料不一样,但体现的要求同一层次。如:在分类教学中,常常看到全班幼儿都使用同一颜色、同一形状、同一大小的图形,统一按同一颜色、同一形状、同一大小进行分类。又如:在复习5以内加法时,为幼儿设计了“插花”、“盖瓶盖”、“停车”等操作活动材料。“插花”,把5朵花分别插进相应的瓶子;“盖瓶盖”,5只瓶盖分别盖到相应的瓶上;“停车”,5辆车分别停到相应的停车场上。这些操作活动材料表面上是不一样的,但蕴含的要求却是一样的,都是根据一个算式找一个得数,而且花、花瓶、瓶盖、瓶子、小汽车、停车场的数量都是一样多的,这些材料用在复习活动中,只照顾到了能力弱的或一般的幼儿,对于能力较强的幼儿来说太简单了。这样的同一操作活动材料(材料一样或体现的目标层次一样)不能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不能达到因材施教、分层指导的原则。
(三)操作活动材料贫乏,不利于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
在操作活动材料设计时,有的老师因为没有时间制作,故而总是选择一些实物作为操作活动材料,有的老师即使一开始制作了一些,但也总是反复使用。如:在学习数的组成时,从5——10的组成练习中,有的老师让幼儿所使用的操作活动材料都是积木,图片材料都是水果图片。在操作活动中,贫乏、单调、式样陈旧的操作材料,重复出现在数学知识的发展系列之中是很普遍的。但操作活动材料的一成不变,使得幼儿在操作活动中没有新鲜感,不能产生兴奋情绪和操作的欲望,会造成幼儿认识范围的狭隘,知识经验的贫乏,概念形成不正确,所学知识不能迁移等不良状况,限制和阻碍思维灵活性的发展
(四)操作活动材料过多,不利于幼儿探究能力的发展。
虽然,提供丰富的操作活动材料是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各种感官、各种方式进行探索活动的条件,但是,过多的操作活动材料(特别是新的操作活动材料)一下子放在幼儿面前,有的幼儿可能一下子被吸引住了,但他们只是对操作活动材料的本身感兴趣,一件一件地玩,而不去对这些材料进行研究和探索;有的幼儿可能会发呆,望着一大堆的操作活动材料无从着手。这都不利于幼儿探究能力的发展。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