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幼教网 作者:广州市教育局 2017-04-21 11:30:13
【荔湾区】
随祖辈住的需要入户两年
怎样才符合按学校服务地段对口入学的地段生资格?
适龄儿童本人与父母同户同住,并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按各小学服务地段对口入学的办法。
属手续完备的一手房,能提供与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同一户籍的本区居民户口簿,以及与该户籍一致的房产证或购房发票和购房协议者(即户主与业主一致,均为适龄儿童的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按区教育局安排对应地段的学校对口入学。
属手续完备、已经办理各种交易手续二手房的,只要该住宅单元以往业主没有小孩在对口地段小学在读1-5年级,并能提供与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同一户籍的本区居民户口簿,以及与该户籍一致的房产证或购房发票和购房协议者,按区教育局安排对应地段的学校对口入学。
属祖辈房产,能提供适龄儿童与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及与祖辈同一户籍(户主须为该同户同住祖辈)的本区居民户口簿,以及与该户籍一致的房产证或购房发票和购房协议者,该住宅单元以往业主没有小孩在对口地段小学在读1—5年级,且从入户该户籍地址算起到2017年8月31日止在该户籍地址入户并居住满两年的,按区教育局安排对应地段的学校对口入学。
“三同”只能安排一个学位
原则上同一户籍地址、同一房产、同一租住房只在辖内对口学校对应安排一个学位(孪生子女及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双子女户除外)。
【黄埔区】
增36个班招生添2公办小学
因楼盘适龄儿童数量骤增,黄埔区不少小学都有了扩招计划,总体而言,2017年黄埔区公办小学招生班数从去年的189个,增加至今年的225个。今年的招生计划新增了玉鸣小学(暂名)和凤凰湖小学(暂名)。另外,北师大广州实验学校从今年开始,正式招收小学一年级。
黄埔区户籍的适龄儿童入学途径
1.在地段就近入学(地段生):具有黄埔区户籍的适龄儿童,符合“人户一致”条件【适龄儿童与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住在一起、户口也在一起,并且户籍地址与房产或租赁地址一致,户籍户主与房产业主或承租人一致,是适龄儿童的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适龄儿童的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在广州市11区均无房产,需居住在祖辈房产的,户籍户主与房产业主或承租人一致,必须是适龄儿童的祖辈】,在规定时间内办理入学报名手续,按地段安排入读地段公办小学。
2.统筹安排入学(统筹生):具有黄埔区户籍或集体户籍的适龄儿童,不符合“人户一致”条件,或未在规定时间内办理入学报名手续的,由区教育局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入读区内公办小学。
3.入读民办学校:具有黄埔区户籍的适龄儿童,放弃地段生或统筹生入学资格,其父母(或监护人)可以选择为小孩(被监护人)联系入读经教育行政部门审批通过的民办学校。
【白云区】
新开办小学3所新增小学学位2160个
2017年,白云区新开办义务教育学校4所,包括京溪小学恒大御府校区、棠溪小学百荣园校区、金沙小学恒大绿洲校区、岭南新世界南区中学,共增加义务教育阶段学位共计3940个,其中,小学学位2160个、初中学位1800个。其中,新增教育学位资源主要分布在金沙洲、京溪、嘉禾望岗一带。近年来,这些地区新建楼盘较多,适龄儿童数量激增,导致小学教育资源紧张。
以实际居住地为主统筹安排学位
在招生政策方面,白云区教育局表示,各教育指导中心按“人户一致”原则安排本辖区内户籍适龄儿童入读对口地段小学。什么是“人户一致”?白云区教育局称,主要是指适龄儿童户籍地址与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所能提供的有效实际居住证明(房产证明、购房协议、宅基地证明、集资房证明、拆迁协议、租赁合同等)地址一致。
【番禺区】
番中附属学校今年首次招生
番禺中学附属学校今年首次招生,共招生4个班,共180人。在拟招生服务地段及条件方面要求:桥南街保利香逸花园、城南源著、可逸江畔、可逸阳光、番禺金业花园、番禺奥林匹克花园、金奥花园(爱巢)、冠军城符合“人户一致”条件的业主适龄子女。
适龄儿童需入户满一年以上
番禺区针对2017年公办小学招生计划、招生地段及条件还做出了特别说明,“人户一致”是指申请入读儿童的户口地址与其父母(监护人)所持房产证地址一致,且夫妻双方或一方须占有房产份额100%,适龄儿童入户该址满一年以上。
广州市教育局表示,2017年我市中小学招生政策坚持稳中求进的要求,目前,中小学招生工作正有序开展。
招生政策强调“三个不变”:
一是责任主体不变。义务教育招生工作由各区教育局负责具体实施;市属学校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工作纳入属地管理,其招生计划由属地区教育局统一下达并向社会公布。
二是招生原则不变。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招生坚持执行“免试就近入学”原则,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招生坚持执行“免试入学”原则。
三是网上报名程序不变。今年广州市公办小学、民办小学、民办初中招生继续实行网上报名。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