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幼教网 2017-01-19 16:27:33
通过两年多的积累反思,我不断调整着自己的心态,微调对孩子的期望值,既然做不到完全不参与孩子成长的规划,也做不到为达目标如锐箭一般无畏前冲,那能做的就是更打开视野,把教育期限拉长,不以读书为唯一宗旨,把教育延伸至个性养成、习惯建立、身心健康、培养兴趣等更广泛的方面,前几天我在一个公众号中看到一句很合我脾胃的话:我们所有的焦虑都来源于站的不够高格局不够大,心越小事越难,只有站到更高纬度才会发现问题其实或许根本不是问题。
具体来说,有几对矛盾的关系需要梳理,梳理清楚后搞明白背后的逻辑到底是怎样的,能改进的就动手去做,无法改变的停止抱怨默默接受现状,一群深藏怨气却仍然按照自己不喜欢的样子去生活的家长是没有改变现状的能力的,我还是呼吁大家勇敢坚持内心想要的生活方式,因为人生苦短只有一次,如果自己活不到想要的生活,那么让孩子去拼搏一把吧~
第一对矛盾:学校与培训机构的矛盾。培训机构本应是对基层教育的补充,也就是说对无法理解课堂知识的孩子或者课堂知识喂不饱的孩子进行差别化辅导,然而现在全民补课的氛围越来越浓,对于某培训机构开设小班逻辑思维更是遭遇了极大的谴责,这背后说明什么现象?有些人看到的是培训机构赚黑心钱,无视道德底线,我看到的是市场经济下所有的产物都是市场催生的,也就是那些批判着培训机构的家长把培训机构炒的越来越热火,说的更极端一些,是中国课堂教育量化标准单一化造成的恶果。
让我们再仔细想一下,学校本身应该是什么?学校应该是孩子们学习成长的一个重要社会环境,也就是说,孩子们应当在学校学习到他们需要的知识,应该在学校学会社会生活的法则。看看现在的学校,沦为测试孩子课外补习的场所,并且狭隘到只关注文化知识不关注孩子本身的可怕境地了。这才是真正逼迫我去让孩子补课的核心原因,我担心孩子不补课,在各项测试中表现不好,会得不到老师的关注或者被老师冷眼看待,那么孩子整个的学习生涯将会成为非常痛苦的一段路程。
参与过培训机构授课的家长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种感触,培训机构的教案或许做的比老师的教案还要好,还要有针对性,家长们为什么蜂拥而至培训机构,为什么很少有家长坚信课堂老师也会教的很好?国家不停的给老师队伍增加薪酬待遇,可似乎见效甚微,因为名师在外面工作的薪酬市场的定价是国家无法想象的。所以,一个孩子一生中遇到一个好老师是非常重要的,这个老师不仅可以帮助孩子树立对学习的基本态度,更可以以一个老师的威严去引导孩子正确对待社会生活。如果一个孩子无论成绩如何,都能得到老师和家长平等的尊重,那么成绩真的不是那么好有那么重要吗?总会有最好的和普通的,愉悦的找到自己所处的位置不是也很好?
所以,对于机构不要那么充满愤恨,对于学校也不用完全谦卑,希望以后在各个机构门口少听见批判声,也希望以后有更多的家长站出来和老师探讨学习问题而不是默默接受或者在群里激情赞誉,只有每个家长都发出自己的声音,学校环境才可能变的更好。
所谓不焦虑,就是站的更高看更远,用高纬度来对待现在面临的问题:
1.学习成绩和未来发展的关系。中国高考毋庸置疑是相对最公平的选拔人才的方式,也是寒门子弟走向宽阔人生的主要途径,所以,我们现在所做的所有事理论上都是围绕这一特定目标而进行的,为了进一所好大学。那么站高一点看看,读书读的好的孩子未来发展一定优于读的不好的孩子吗?答案是,大部分情况下是,但不是充分必要条件。再讨论的复杂一些,一个人的幸福感到底是来源于哪里?是收入多,是权势高,是轻而易举能得到所有想要的东西?这些带来的是外部世界的羡慕,而幸福来源于内心,也就是说有钱人的困扰一点不会比没钱人少,只是种类不同而已。所以,如果拉长时间维度来看,我们的终极目标一定不是上好大学,而是让孩子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那么,教育背景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可以说重要,但绝对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一个人的内心。
2.学习成绩与身心健康的关系。这一点很关乎一个人的内心,以前我们一直听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句话,话是对的,可惜执行的时候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身心健康到底有多重要,相信每个父母在头脑清醒的时候一定会说,算了算了不逼孩子了,身体健康,快乐就好,然而一投身到社会大环境下又会不自觉的焦虑,把德体美劳全部扔到脑后了。智力发展毋庸置疑在中国是摆在头等重要的位置的,因为什么?因为大家认为智是这个社会暂时的唯一可以去争抢资源的资本。都在忙着抢资源,所以没空关心别的,孩子不开心了,告诉孩子这是你必须做的,孩子不喜欢学习了,还是告诉孩子这是你必须做的,关乎心理层面的东西没有人有时间去梳理他,而作为一个人,心灵的沟通能带来多大的慰籍满足和鼓励,连我们自己几乎都忘了。
中大班后期开始关注孩子的成绩,所以自己的确知道时间就是那么平等,你多花时间在学习上就一定会少时间在别的方面。那么,家长有没有勇气去调节学习与身心的配比?或者说,家长有没有这种身心健康更重要的认知。当你真正把孩子的心理发展放到很重要的位置的时候,学习上的焦虑自然而然也就卸掉了一半,而且,我可以负责任的说,和孩子沟通心灵一起运动带来的愉悦是在鸡孩子的过程中互相都无法体验的,这种互动积极正面且融洽,会让人欲罢不能,因为我就是这样走过来的。
我一直以来都非常在意孩子的心理变化,我始终遵循蒙特梭利教育原则中的爱和尊重+秩序三项指导原则去培养孩子。因为我把孩子当一个成人去对待去尊重,所以孩子处理问题很成熟,他会模仿大人的样子也会加上自己的思考;因为我给予孩子极大的爱,所以孩子内心充满着满足感,他和人交流充满热情开朗大方,甚至会主动和电梯里碰到的陌生人搭讪;因为我对规则意识特别强调,所以孩子很清楚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什么场合下什么事是不能做的,孩子在公开场合表现的的确比很多别的孩子要文明礼貌许多。再功利一些的说,有些知识可能我家孩子不如那些牛娃,但在学校面试的时候,他一定会是老师喜欢的孩子类型,因为他能静能动,充满朝气,这是不是也是一种另外的竞争优势呢?
最后,总结起来说:不焦虑并不是放纵孩子一味提倡快乐教育,因为快乐教育本身就是个伪命题,我一直说孩子不是家庭的私有物品,即使他在家里可以很快乐,但是如果不具备在这个社会生存的能力,扔到社会上也一定是千疮百孔的。不焦虑指的是把眼光放更远把视野放更高,把重点从简单的学习成绩上转移到更重要的事物中。和孩子一起成长是一件很幸福的事,那种幸福当爹妈自知,如果放松心情参与到孩子的日常点滴,看着他们牙齿掉落又长出恒牙,看着他们画出一幅幅色彩炙热的画的时候,听着他们嘴里冒出一些大人都没有想过的念头,更或者,只是看他们一点一点长高的时候,满满的爱是什么都替代不了的。
>>点击下一页继续查看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