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幼教 > 家庭教育 > 亲子关系 > 正文

孩子叛逆是好的开始,看懂的家长孩子有救了!(2)

来源:幼教网 2016-12-09 10:57:38

说两句

  在我们指控孩子叛逆的同时,我们也正好暴露了这叛逆的根源——过度呵护所演变的压制。正是这种看似善意的温柔的束缚,让正在成长中的孩子无所适从。所以在指责孩子不听话的同时也应该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束缚了孩子的身心,是不是没有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和足够的理解。

  要知道,叛逆并不是什么不可原谅的错误,也不是什么无法解决的难题。我们要做的是帮助孩子,而不是让他们远离父母,远离家庭。所以,在这特殊的时期家长要做的就是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然后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帮助他们。

  家有青春期的孩子,许多父母都回感到烦恼无穷,因为孩子大了,各种问题也会接踵而至。这时,他们有了自己的想法,不再什么都听父母的,有时甚至顶撞父母,做种种父母无法接受的事。使许多父母对自己的孩子经常感到又气又恨。

  在这个阶段来临之前,作为父母,如果想通过高高在上的“权威”来迫使孩子听话,那么,十有八九会使孩子的叛逆心理更加增强。因为时代在变化,孩子在成长,他们的叛逆始终是有根源的。而“关心、理解”,则是找到问题的根源,回答“怎么办”的开始。

  所以,面对成长中的孩子就需要我们彻底放下“父母”的架子,重新拾回我们的童心,才能面对所谓的叛逆。因为“强权”解决不了问题,更无法抚慰孩子的叛逆。

  我有一位学生的家长,在这方面堪称楷模。她有一个19岁的女儿,母亲和女儿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是朋友”。“我一直觉得,女儿和我是处在平等地位的,相互信任,经常交流。”她说,“从小到大,女儿有什么开心的、不开心的事情都会告诉自己,包括学习、和同学交往等各个方面,甚至连有男生追求她,她都会告诉我。”

  她告诉我,和女儿平时的沟通是平等的,有时候因意见分歧有所争执,若事后想想是自己不对,错误地批评了女儿,便会主动向女儿承认错误。

  孩子提出自己的要求时,她从不会不经思索地拒绝。即使是非常荒谬的要求,也会再慎重考虑之后,把它“当做一回事”的给予响应与讨论,找出充分的理由,让他明了您的看法。

  不仅如此,这位家长还在许多事情上都征求孩子的意见,即使孩子提出的意见很糟糕,也会认真倾听并与她讨论。就算是非常必要的要求,也会用“我希望…”或“我建议...”至少要在“形式上”给他留下可以自主的空间,让他有学习、思考、省悟的空间。而不是生硬地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

  这位母亲实际上是在施行一种前卫的教育理念,那就是像对待成人那样对待孩子,让他们感受被尊重的感觉,除非在某些情况下他们自动愿意充当小孩。这样的父母对孩子表示永远的支持与肯定,特别是在孩子犯了严重错误之后,更是会给予改正的机会,对其改正的态度始终抱持着肯定与支持。

  在我们对孩子的教导中,我们必须真正以一个人的态度来对待作为另一个人的孩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了解我们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也许不符合我们心目中的成熟条件,但并不能说是由于孩子不听话所造成的。

  有这么一个故事,两个即将成年的孩子,分别向他们的父母提出要搬到外面去住的要求。一个孩子的父亲说:咋啦?家里容不下你啦,好好给我呆着。另一个孩子的父亲却说:“好啊!需要我帮什么忙吗?”谁知,结果却恰恰相反,反对孩子搬出去的父亲不但没能阻止孩子从家庭中走出,还和孩子发生了深深的矛盾。支持孩子搬出去的父亲反而使孩子留了下来。原因是,第一个孩子听到父亲那么武断地阻止他,觉得在家里也是没有意思的,不如早些搬出去。另一个孩子则完全不同,当他提出搬出去住的时候,父亲不但没有阻止,反而问他需要什么,这让他感到了亲情的温暖,觉得其实在家里也很好,于是决定不搬出去住了。

  可见,孩子有了独立的想法,渴望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其实是可喜可贺的事情,如果他凡事都依靠父母那才是令人担忧的事情呢!

  但是要了解这一点,就要舍得放下父母的角色——“传统的权威”。也只有暂时脱开了父母的角色,才能以一个“人”的态度去面对另一个“人”的挣扎。

  也有许多父母担心,这样的教育会不会就是放纵,任其为所欲为了呢?其实,我们一点都不必担心我们的孩子不受制约,正如前面例子中所显示的,真正的制约并不完全需要强权或是威严。有时,一个关心的问候,一句温暖的话语,反而会使孩子更加受到约束。

  由于孩子正在挣扎着长大,最需要他人对自己的角色认同,正是自我观念的成形,思想的启发阶段,所以最容易受影响。不幸的是,许多父母总是奢望一种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经常使用绝对的压制手段,其结果不只是引起了叛逆而已,更重要的是,我们把自己对他的影响力拱手让人,造成其他不良影响有机可乘。

  于是我们的孩子,在我们的不理解中渐行渐远了。所以,面对孩子的叛逆,最重要的就是认清事实的真象;并不是谁叛逆了谁,顶多只有一个倔强的孩子悄悄“离开”我们而已。我们当然觉得痛苦,但愤怒则大可不必。如果,他走向正确的方向,我们就该以生命传递者的心情乐观其成;若他误入堕落的深渊,我们就该立即赶过去,陪他一块爬起来。

  暂时放下了父母的角色,我们并没有什么可失落的,因为许久以前我们孕育的生命,终将远离我们,独立的生活。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幼教网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热点专题

  • 幼儿园教学课件:奇特的建筑
  • 幼儿教学课件:小鱼的梦
  • 河头幼儿园“帮水宝宝搬家”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认识时间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A Apple

幼升小

幼升小资讯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择校

幼升小指导

学区房

幼升小真题

重点小学

上海小学

广州小学

深圳小学

成都小学

武汉小学

南京小学

北京一类幼儿园

海淀区幼儿园

西城区幼儿园

东城区幼儿园

朝阳区幼儿园

其他区幼儿园

幼儿园资讯

教师园地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教案

教学论文

幼儿园课件

幼儿园教师心得

幼儿园评语

少儿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园必读

潜能开发

艺术培养

家庭教育

儿童乐园

科普知识

图书推荐

睡前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唐诗宋词

孕育指南

时尚妈咪

健康宝贝

美食厨房

趣味数学

健康饮食

专家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