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幼教网 2016-11-28 12:19:23
还记得电影《小王子》里望女成凤的妈妈吗?带着小女孩搬进了学区新家,为了帮助她赢得“成功的人生”而制定了异常严苛的“人生规划表”。处于“高压”下的小女孩,多么渴望自由的翱翔!这张“人生规划表”简直是一个噩梦,但这种“清单式”的人生,对许多孩子也许并不陌生。
诚然,这是一个竞争日渐激烈的时代,一方面我们在感慨孩子课业压力太大,社会对他们的要求太高,一方面我们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关注孩子成绩好不好,才艺学得够不够多,有没有按照常春藤大学标准打造履历表,能不能考入好大学,从而有一个看得见的光明的未来。因为担忧和焦虑,我们恨不得事无巨细的帮孩子准备好一切,孩子的时间就是我们的行动指南,随便问几个妈妈,就可以看到孩子排得满满当当的行程表。
对孩子,我们不遗余力地
督促哄骗
暗示帮忙唠叨讨价还价
以确保TA不会毁了自己的未来
让他们把清单上的所有事情做好,
不浪费光阴,
每一分钟都过得充实有意义。
直到……
有一天,孩子问:
我这样活着到底有什么意义?
我们是否无言以对?
朱莉(Julie Lythcott-Haims),斯坦福大学前新生教导主任,呼吁父母停止用分数去衡量孩子的成功,强调无私的爱才是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我们都希望孩子有一个幸福的未来,可是过高的期许和事无巨细的干预往往事与愿违。
孩子有孩子的未来,我们给孩子的不应该是一份清单式的人生!
清单式人生的害处
但是如果你真的有勇气仔细看看这样做的后果,你会发现不仅仅是孩子们把自己的价值简单地等同于成绩,而且就在我们把自己的意识强加于他们宝贵的成长中时,就像电影《Being John Malkovich》那样,我们就在发出这样的信号:“嘿宝贝,你能做到这一切全靠我。”于是通过过分的帮助、保护和手把手的指挥,我们剥夺了孩子们发展自我效能的机会。(注:自我效能(sefl-efficacy)是当代最重要的心理学家之一AlbertBandura提出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一个人对于通过自己的行动达成目的的信心,是一个包含了自信自律自强的概念,似乎和周易里面那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类同)。
作为人类最基本的心理天赋,自我效能的重要性远高于他们从父母的表扬中所建立的自尊。自我效能建立在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行为能够导致某种结果,注意是自己的,而不是父母的行为。
所以简单来说,如果我们的孩子要建立自我效能,那他们要有更多的思考、计划、决策、实践、期望、妥协、尝试、犯错、想象还有体验自己的人生。
我有没有说过每个孩子都是努力的,有主动性的,因而不需要父母的参与和关心,我们大可放手让他们自由发挥?我可没有!
我要说的是,当我们把分数,成绩,和奖项当作是童年的目标,完全为了将来能够有希望进入那屈指可数的几个大学或者职业,那我们对于孩子成功的定义就太狭隘了。即使我们通过过度帮助让他们达成一些短期的成果,例如帮他们完成作业拿到好成绩,或者让他们的简历更长点,可长远的代价却是孩子们的自我意识。
我要说的是,我们应该少把注意力放在那少数几个他们能够申请或者有希望进入的大学,而更多的关注他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掌握的技能,和健康状况,这些让他们在任何地方都能取得成功的东西;
我要说的是,我们的孩子需要我们减少一点对分数成绩的苛求,而把更多的兴趣放在一个可以为未来成功打好基础的童年,放在一个建立在爱和“琐事”上的童年。
我得向你们承认,就像我之前提到过的,我有两个青春期的孩子Sawyer和Avery。曾经有段时间,我觉得我对待他们俩就好像对盆景树一样,我会精心的剪裁,把他们塑造得完美无缺,完美到确保让他们进入那几所最难进的大学。但是通过养育自己的两个孩子,通过和上千位其他人的孩子一起共事,我意识到Sawyer和Avery不是盆景。他们是不知名不知种类的野花,而我的任务是为他们提供养分,让他们经历锤炼,爱他们使他们能去爱别人并收获爱,让他们能按照自己的轨迹收获学业和事业。我的任务不是让他们变成我想象中的Sawyer和Avery,我的任务是支持他们成为熠熠发光的自己!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