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幼教网 2016-11-11 16:53:55
不久前,我家楼下搬来了新住户,两位老人和一家三口。本应该是其乐融融的三代同堂,可是从搬来那天起,气氛就不大对。每天早上和晚上,几乎都能准时听到大声的训斥和争吵。
早上,是奶奶训孩子。
奶奶:“快点吃,都几点了,上学晚了昂!”
孩子:“哦”
奶奶:“晚上不睡,早上不起,吃个饭磨磨唧唧!”
孩子:“哦,知道了,我这不快吃了嘛!”
奶奶:“你还犟嘴?我说错了?说你多少遍了?听过一次吗?皮贼!”
孩子:“哎呀!你还没完了!走走走,我吃饱了,走走走!”
晚上,是妈妈训孩子。
妈妈:“把电视给我关了!我出去遛狗前就嘱咐你练琴,你干嘛了?”
孩子:“我就看一小会儿,这就去练,还不行吗?”
妈妈:“赶紧的!人家秦老师天天跟我说,一块练琴的7个孩子里,就数你懒!”
孩子:“哎呀,我这就练!”
妈妈:“整天跟个皮贼似得,说800遍也不听。让你练个琴,跟害你一样!”
孩子:“……”
这样的场景,大家都或多或少经历过吧!不用说,每位家长都希望孩子上进、学好,关心孩子的出发点是不容置疑的,可有时候也确实是头疼:孩子就是油盐不进,好说歹说就是不听。
于是,我们一气之下就会吼孩子、骂孩子,可是时间一长,孩子真的变成了个“皮贼”,越骂越不听话,甚至还学会了顶嘴。这或许是无数家长最烦心的事儿了。
2、孩子为什么越吼越不听话?
(1)超限效应
心理学上有一个有趣现象,叫“超限效应”:当一个人接受的刺激过多、过强、时间过长时,内心就会滋生不耐烦、逆反的情绪。用一句俗语概括一下,就是: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当我们第一次大声斥责孩子的时候,孩子确实很害怕,会表现得很老实、很听话。可是大声训斥的次数多了之后,孩子就会习惯这些大强度的“刺激”,看似在听你吼,其实注意力早已经游离到别处去了,根本不在乎你在吼什么。
时间一久,孩子发现你除了吼,并不能拿他怎么样,于是就大胆起来,敢跟你顶嘴对着干。
(2)大脑的逃生机制
当一个人感到强烈的恐惧、感到受威胁时,大脑会启动紧急逃生机制,精神紧绷,时刻准备逃避灾难。这是人类的本能,孩子当然也不例外。
有意思的是,当我们大声责骂孩子时,往往会触发孩子大脑的这种逃生机制。虽然家长在大声教育孩子,但孩子满脑子想的都是:“别骂了,别骂了!什么时候结束?”
最后,家长责骂完问一句:“以后还这样吗?”
孩子立马表现得很老实,回答:“不这样了!”
其实,孩子并不知道以后怎么做,只知道家长狂风暴雨般的责骂终于结束了,可以松一口气了。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