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幼教网 2016-09-21 09:52:21
2,积极归因:简单地说,积极归因、归因再训练,就是——把失败归于他们可以改变的、不稳定的原因,比如不够努力,而不是源于能力不足这一不容易改变的因素。这样的归因,有助于改变习得性无助,让孩子学会对失败有更建设性的反应。
对于失败,我们要引导孩子去认为——常常是,只要继续加强努力,就可以战胜困难征服目标。
研究表明,对差生进行归因再训练,可有效帮他们改进提高。由于差生往往把失败归因为能力不足,导致产生习得无助感,造成学习积极性降低。教他们练习积极归因,使他们学会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努力,最终从失望的状态中解脱出来。
特别提醒——如果孩子已经很努力了,仍然失败,这时,不要说,“只要尽力了就好”,这是否定孩子的感受,有时也否定了我们的要求和标准;也不要继续夸努力了,这在孩子听起来是对他能力的侮辱。我们此时要聚焦于具体细节上的改进——改变策略?调整计划?增加练习时间?变化方式?降低难度……
通过我们的反馈,让孩子对失败有一个健康的态度!
我们必须让孩子们懂得:错误和失败,只是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进步途中的脚印,是我们无法绕过去的。只要我们没有停止努力,我们就没有真的失败!我们的真正目标,不是眼下的表现和成绩,而是掌握、有提高和进步。
每个小小的错误和失败,都值得我们去珍惜和感谢,因为它们告诉我们,怎样是行不通的!
研究表明,失败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必然因素,意识到这一点的孩子实际上表现更佳。在2012年的一项研究中,111名法国六年级学生被布置了一些难度超出其能力的回文构词法问题。然后,有一组学生被告知,失败与再尝试是学习过程的一部分。在接下来的测试中,这些学生一直都比其他参与者表现更佳!
这些,都取决于我们家长对孩子的失败和错误是怎样的反应!您是恼怒、沮丧、失望,还是像上面这样去看待。您的态度,就是孩子以后面对失败和错误的态度!究竟是在培养习得性无助,还是成长型思维模式,我们可以选择!
不要剥夺孩子体验失败的机会!他们只有在失败中,才能学会“失败管理”!
目前的一个大问题是——孩子在我们的保护之下,缺少失败的经历!有时,我们怕伤了他的自尊或积极性,帮孩子错过各种失败和错误。有时,我们看到孩子失败了,沮丧了,就不知所措,急于去开导安抚。
对于小幼儿,我们尽量提供难度适宜的任务,提供必要的帮助,多让孩子积累成功做事的经验,增强自我效能感。但随着孩子的长大,对于6岁以上的孩子,我们必须给他一些要求和推动,让他有机会面对挑战、甚至压力,让他有一些自然遇到的挫败、小逆境。
这不一定都要通过学才艺和兴趣班来实现。很多其他经历,都可以。比如,对于好动的孩子来说,练习自控就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挫败的事情。再如,带孩子爬山,途中遭遇风雨、蚊子骚扰、挑战更高的山峰,这也是体验坚持和征服的好机会。
当孩子因挫败而沮丧难过时,允许他体验这种情绪,然后鼓励他自己分析、寻找积极的解决办法。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可以学到——不怕失败和错误,有主动管理它的勇气和经验!
小结:
孩子是否肯坚持,除了这里说的成长型思维模式之外,还跟其他因素有关,比如孩子的成就动机、自我效能感等。这个我在下篇再详写。
其实,成长型思维模式,这本就是中国传统的做事态度。国外的研究发现,亚裔家长和学生都更相信努力付出的作用。《为学》里面说:“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前面写的,如何对孩子反馈,这些是具体技巧、术,更根本的,则是家长首先自己要改变!我们真的这样想,才不必费力伪装!比如,我们在工作或育儿中遇到挫败,究竟如何面对!
所以,就是这样一个过程——
1,我们自己练习有成长型的思维模式,(这是可以通过练习而改变的!);2,我们对孩子有恰当的反馈;3,请记得随时跟孩子分享我们的小事:因努力和坚持而带来的额外收获;从错误和失败中受益的经过;对过程而不是结果的关注;克服挫败、转化逆境的体验……
真的练好了,在我们的心里,其实就没有成败可言了!我们达到一个新的境界——接纳并感谢一切际遇和经历,认真努力地成长!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