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幼教网 2016-08-08 17:54:54
措施三:请她的父母共同化解她心中的负担。由于她母亲的原因让她有的心理障碍,因此我认为必须请她母亲共同配合才能让她完全解除心理障碍。我又进行了一次家访,了解到她母亲一直在家做家务,没有上班,而且她母亲会绣一手漂亮的花。我在班里组织了一次好妈妈评选活动,请她妈妈现场表演刺绣,开始她妈妈一直不肯来,我对她说:“为了孩子的性格变开朗、大方,请你一定支持帮助我们。”她妈妈终于勇敢地来参加了比赛,并获得了好妈妈评选的第一名。我告诉小朋友们侯宇隽的妈妈虽然身体不好,但她一样在其他方面做的非常优秀,我们要尊重她。在颁奖时,她和妈妈一起站在台上,自豪兴奋之情流淌在她和妈妈的脸上。从此之后,她妈妈常常来接送她,我知道,锁在她心上的心结,就要开了。
那年冬天,在我的鼓励下,在同班老师的共同努力配合下,她逐渐喜欢参加各种活动,和小朋友玩,举手回答问题,变得越来越活跃、积极。放寒假时,我担心长长的假期会对她有影响,特别嘱咐她父亲要注意多带她到班里别的小朋友家去玩。当开学第一天她穿着漂亮的新衣服跑进教室大声说:“老师新年好!”时,我知道自己成功了,心里溢满了做老师的自豪感。
(四)反思与思考
1、冰心老人说:“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是这样的,爱孩子是做一个幼儿教师的首要前提。尊重孩子、爱孩子的前提,是教师真正了解孩子,读懂孩子,幼儿教育是特殊的,对于幼儿园里身体、心理都处于幼稚、不成熟期的孩子来说,老师的爱就象是春天里温暖的阳光,润物无声的细雨,滋润着孩子的心田。几乎每个班里都会有这些心理、性格或行为特殊的孩子,作为幼儿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用爱心呵护,用耐心感化,帮助他们走出心理的阴影或改掉这样那样的坏习惯。教育是一门艺术,怎样施教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是值得每一个老师用心探索及深思的。
2、孩子尽管年龄小,但有自己独立的意识与判断,教师应首先把幼儿看作一个有独立意识与判断的人,善于把握孩子的心理,了解孩子的内心需要,从尊重理解的角度去施教,启迪孩子的良知和爱的意识,让她们感受到被关心的愉悦。
3、对孩子的教育不是家庭和幼儿园任何一方面的事情,要取得好的教育效果,需要充分发挥家园双方的作用,应加强双方的沟通、交流,通过共同的努力对孩子的教育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