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幼教网 2016-07-26 16:38:16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灵活运用集体、小组、个别活动等形式。目前,在幼儿园常用的教学活动形式主要是集体、小组、区域活动,这三种形式各有其特点,适合于不同教育内容和教学需要。作为教师,要学会分析、判断,采用恰当的教育形式,而不是盲目跟随当前的潮流。
首先,我们要明确教学活动是相对游戏活动而言,是教师组织的学习活动,游戏活动也有集体游戏、小组游戏、区域游戏,因此,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区域活动都可称为集体教学、小组教学、区域学习。
一、集体活动
1、集体活动的特点
集体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带领下,全班孩子一起进行的有计划、有目标的学习活动。集体活动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儿童获得某些知识和能力;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尽可能促进所有孩子在原有水平上共同发展。幼儿在集体教育活动中要学会倾听,同时也要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要学会遵守班级规则,学会适当地约束自己,这对幼儿社会性发展很有帮助。集体活动的缺点也在于此,那就是在同一时间,全班孩子以同样的速度学习同样的内容,教师难以关注幼儿的个性和差异。
2、集体活动的指导要点
集体活动常常被看作是灌输式的教学,实际上是对集体活动的曲解。集体活动也可以采用启发、诱导、让幼儿主动尝试等教学方法,那么如何组织好集体教育活动呢?
首先,要深入研究“教”。
1)确定活动的重点、难点及目标。如果教师事先充分分析教材,确定好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在具体实施中就会游刃有余,较好地达到目标。
2)确定活动材料的性质、材料多少、材料何时出示。这些看似细小的环节,也能影响活动的效果。
3)确定教学活动的形式,确定幼儿座位的摆放,是围成半圆还是让幼儿坐在桌边,或坐在地板上。这些措施会影响幼儿的注意力,影响课堂气氛。
4)确定教学策略。教师要针对不同性质的活动内容,选择适宜的教学策略,如角色扮演、言语提示、提供材料、幼儿操作、幼儿游戏、言语强化等。
其次,要深入研究“学”。
如何更好地、更有效地让幼儿学习,也就是“学法”。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研究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中的“学法”就是研究幼儿的学习规律。
1)分析学习内容的特点。一般来说,学习内容可以分为认知的、情感的和运动动作,不同的学习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每一学科领域内容可能涵盖多个学习内容,或认知与情感相结合,或认知与动作相结合,教师在组织教学前,要充分分析学习内容的特点,制定恰当的教学方法。
2)分析、了解幼儿的认知结构。认知结构是存在儿童头脑里的知识结构,原有的认知结构对新的学习会产生影响。因此教师要注意:
①注意某些学科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特别是数学,因为儿童的认知结构是从教学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
②新知识必须适合幼儿的学习能力,适应幼儿原有的认识结构。
③预知幼儿学习新知识将可能面临的困难,可能提出的问题,并进行准备。
④针对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准备难易不同的问题、操作材料,提出不同的要求。
3)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年龄越小的儿童,越需要通过自我发展的活动学习概念,需要将感觉、运动系统和直接经验融入学习活动,在教学中需要提供充足的操作材料和具体形象的范例。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同年龄段之间的幼儿还是有细微的差别,应在教育活动中逐渐增加抽象、概括的学习内容。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