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幼教网 2016-07-12 16:05:35
宝宝和别人一起玩耍的时候,突然发起脾气,把别的小朋友一把推开。宝宝所表现出来的“暴力”行为称为儿童攻击性行为。那么,儿童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影响因素有哪些?
什么是宝宝攻击行为
它是指宝宝常常生气并有攻击行为,而攻击对象也比较广泛,从家长到好朋友,甚至是宠物。而攻击的主要方式有打、咬、踢、抓等等。不过这很普遍,是每个宝宝都要经历这个阶段。儿童攻击性是儿童社会性发展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一个人生来具有一种内在的攻击倾向,但随着生理心理发展,这种攻击倾向会指向一些有意义的目标,如征服外部环境。朝这个方向发展的“攻击性”,会变成人心理中的积极成分,如坚忍性、毅力、意志品质等等;如果这种与生俱来的攻击倾向指向伤害他人,那么这种攻击性就是有害的。
宝宝攻击性行为的表现
主要就是孩子有暴力行为,喜欢攻击别人,具体可以分为两大类:工具性攻击主要是为了抢夺物品或者空间而攻击他人,并不是为了伤害他人。比如宝宝通过咬、推、打等攻击行为,占有玩具或者活动范围。·敌意性攻击这种就是为了伤害他人而进行攻击,主要通过语言、工具以及肢体攻击他人,以得到心理以及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比如宝宝在别人跌跤时嘲笑,直接打小伙伴,或者背后说坏话或者造谣等等。TIP:需要提醒的是,攻击行为在大部分孩子身上都有体现,而随着年龄变大,其攻击方式也有改变。所以家长一定要时刻关注宝宝,一旦出现攻击性行为,就要及时阻止并纠正。
宝宝攻击性行为的原因
1、语言表达贫乏
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对孩子来说是件很困难的事。也正是因为他不会说话或者说话说不清楚,无法和别人建立有效的沟通,所以他选择咬人或是打人,来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因此,下次你看到孩子急切向你表达,但你又不能弄明白时,一定要好好安慰他,肯定的告诉他“别着急,妈妈会帮助你的”,这样他就不会把怒火发到其他小朋友身上了。
2、宝宝的自卫
有时候孩子打人是出于一种自卫,或是其他合理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小朋友抢了他的奶瓶,或者有人先打了他,甚至有小朋友抓了他的头发。宝宝决不会容忍自己被欺负,他会全力维护自己的利益,这只是一种本能。
3、宝宝口腔发育
宝宝口腔内牙齿、肌肉得到不同程度的发育,他会喜欢把东西放到嘴里咬,可以帮他缓解口腔发育给他带来的不适。另外宝宝在学习说话的时候,也很喜欢把能抓到的东西放到口中,当然也包括小朋友的胳膊或手。这仅仅是他感知事物的一种方式。好像只有这样做他才能得到准确的认识。
4、宝宝的尝试
很多爸爸妈妈都想知道,为什么一旦孩子们和玩具在一起时,就会出现可怕的哭闹声,为什么他们每个人拿到自己的玩具还不能安静呢?答案很简单,宝宝在玩耍的过程中,除了知道玩具带给他乐趣之外,还意外的发现他的行为可以带来不同的后果,“如果我打了其他的小朋友,就一定会有事发生”。所以他总是不断尝试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周围事物。
5、宝宝的空间感
小宝宝不能准确的把握空间关系。所以他经常会发现自己被其他小朋友挤到一个小空间里。出于一种条件反射,他会不自觉地推开挡在他前面的孩子,或是对身边的小朋友采取武力进攻的方式。这样就可以确保自己有充足的活动空间了。
6、宝宝情绪不好
孩子在心情不好的时候也会选择自己的方式发泄不满情绪。比如在他饿了、累了、尿布湿了时,他的心情就会很糟糕,这时候最容易出现孩子之间互相打闹。另外,孩子正在学习各项技能的时候,当他遭遇失败时心情会跟着变坏,打人的行为就很容易出现了
如何纠正宝宝攻击行为
首先家长站在孩子的角度,帮助孩子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别着急,妈妈会帮助你的”。这样孩子就不会把气撒在小朋友的身上了。有时候孩子打人也是出于一种自卫,出自本能。
当孩子心情不好或者各项技能失败的时候,就会选择自己的方式发泄不满的情绪。这时家长需要提供温柔,积极地安慰,以防止孩子情绪变得暴躁,帮助孩子树立信心。
当孩子抢玩具时,这只是出自本能的自卫或者生理的特征,一旦从这种行为重获的利益,得到了玩具,就会把攻击别人得到玩具联系在一起。这时,家长应该告诉孩子这样是不对的,把正确做法告诉孩子。
纠正宝宝攻击行为的误区
1、不要训斥打人的宝宝
因为宝宝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时错误的,突如其来的训斥只会让孩子感觉到莫名其妙。
2、不要因为孩子打人而揍孩子
孩子不会理解家长的用意,只会觉得受到伤害,这样会让孩子不再信任家长。
3、父母一定不要鼓励孩子去报复小朋友
如果“受害人”反过来报复的话,最终的结果只会是受害者越来越多。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