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 2015-11-04 22:28:35
不用怀疑
你的一言一行
正在被你的孩子学习、模仿着……
——————————————————
人的许多良好品质与行为习惯都是在儿童时期养成的,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模仿和学习的对象。因此,父母的言行举止,甚至脾气秉性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家长的习惯最容易被孩子模仿,做了很多事情以为是为孩子好,但却在不知不觉中“带坏”了孩子……
1、没有礼貌
如果家长平时有“出口成脏”的习惯,或者总做些没有礼貌的事情,孩子很有可能会有样学样,在长期的模仿中逐渐把这些举止变成自身行为的一部分,成为一个没有礼貌的人。以后无论是在人际关系上,还是在学业、事业上,没有礼貌都将成为孩子的绊脚石。
改变建议:
审视自身的行为,争取做一个讲文明、讲礼貌的人。在教育孩子上,言传、身教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
2、自己勤俭,对孩子却大手大脚
有的家长省吃俭用,对孩子却出手大方,以为这样是爱孩子,但这可能除了让孩子学会奢侈、不懂回报和付出、没有良好的理财意识外,也不能让孩子明白一些他该学会的品质,如节约、有计划的支出等。
改变建议:
爱孩子不是给他昂贵的东西,而是给他合适的。从小教会孩子理财,懂得感恩和回报、明白节俭的道理,才是给孩子最好的。
3、喜欢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比较
有一种孩子叫做别人家的孩子,家长总喜欢拿别的小朋友和自家孩子比较,首先可能会让家长自己出现心理落差,从而在教养上对孩子过于严苛,或者因为总是对孩子说“你看XXX怎么样”之类的话,让孩子总是把注意力放在别人孩子身上,很容易让孩子受外界影响,没有信心、自卑。
改变建议:
不要总是用别的宝宝的标准衡量自己的孩子,让孩子顺着自然的方式自由发展,只要他没有出现滞后、迟缓的情形,就不必过于担心。
4、过于爱护孩子
你心疼孩子,所以什么也不让他做,但这样实际上就是剥夺了孩子动手的机会,没有学习的机会,得不到锻炼,孩子就很难学会照顾自己,同时会出现依赖的思想,变成一个“懒惰”的小孩,将来也很难适应集体生活。
改变建议:
给孩子一些自主的机会,在他的能力范围内,给他分配一些事情,让孩子明白付出才有收获的道理,也让他学会该有的能力。孩子动手是学习最有效的途径,过于爱护孩子实际上是害了孩子。
5、带着宝宝玩电脑/看成人剧
有的家长既想玩电脑/看电视,又得照顾宝宝,于是“两全其美”地带着宝宝一起玩游戏/看成人剧,很多成人节目并不适合孩子看,容易让孩子产生错误认知,且长期看电视,对孩子的发育不利;电脑的辐射对孩子神经系统和大脑的发育很不利,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刺激都会伤害宝宝,也容易造成颈椎等骨骼发育问题。
改变建议:
孩子接触电脑/电视不是一件好事,如果一定要看,也要选适合孩子的发展阶段,内容健康,且时间也要严格规定,最好还是用亲子游戏来代替。
6、当着孩子的面宣泄你的各种不满
工作有压力了、朋友间有误会了、夫妻间出现争执了,都毫不隐瞒地当着孩子面抱怨,说这个不好、那个不对。这样做不仅解决不了问题,也会造成孩子的负面情绪,同时也让他慢慢学会找别人的毛病,而不能审视自身的错误,学会错误的处理事情的方式。
改变建议:
可以用公正的态度向孩子诉说,告诉他生活中有不美好的事情,但是别指望孩子替你解决,你也要尽量试着给孩子更积极的印象。
7、说谎
有时候,家长在说谎也是被孩子看在眼里的,这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首先,孩子会觉得说谎不是错,那么他也可能拥有这种“品质”;其次,会让他因不解而对家长的认识产生偏差。
改变建议:
珍惜孩子的信任,不要敷衍孩子,承诺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做到。无论孩子在不在场,都争取做一个有诚信的人。
8、不守交通规则
看看左右无人、无车,就随意乱闯红绿灯,这样不仅威胁自身及他人的安全,也让孩子不重视交通规则,存在侥幸的心理。没有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孩子,无论出门在外或者在家都很容易遇到危险。
改变建议:
不论是否带孩子出门,都要遵守交通规则。平时也尽量告诉孩子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告诉他,这样做实际上是在保护自己。
9、当众批评孩子
有的家长为了挽回面子或其他的原因,总是在宝宝犯错的时候当众责骂他或者羞辱他,这样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觉得自卑。也会影响亲子间的情感,同时这样的做法并不能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改变建议:
孩子犯了错误要及时指出来,但态度一定要温和,告诉他为什么错了,你的目的是让宝宝改正错误,并不是当众打击他。
10、不爱运动
这大概是大多家长的通病,自己不爱运动,自然就不会带着孩子一起运动,甚至忽略运动对孩子发展的重要性,让孩子成为一个小胖墩,或者因为缺乏运动而导致某些技能发展滞后。
改变建议:
多运动是利于自己也利于孩子的事情,所以平时尽量抽时间带着孩子一起做些运动和游戏,既锻炼了身体,也培养了亲子感情。
11、做事拖拉,没有时间观念
有些家长做事总是拖拖拉拉的,一点时间观念都没有,这样的做法延续到孩子身上,容易让孩子也没有时间观念,对不守时、迟到之类的不良事件都没有正确的认识,日后就很容易出现类似的问题。
改变建议:
从小给孩子灌输时间观,让他们了解时间的重要性。平时做事一定要按计划进行,严格按规定的时间完成,不要总是“来日方长”。
12、脾气大,随时发
这首先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增加他的恐惧情绪,也不利于孩子心理建设。同时会让孩子也成为一个暴躁的人,不能很好的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绪。父母的争吵会给孩子提供一个坏榜样,让他学会攻击性行为,如说脏话、粗话
改变建议:
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是在没办法控制的时候,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随时爆发,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和成长环境
弗洛尹德认为,一个成年人的价值观、性格气质、行为取向等,背后的动机都跟童年的经历有关。人最隐秘的记忆,往往跟在童年、特别是六岁以前植入的味觉、嗅觉有关。所以孩子从出生到六岁,一定要形成一种美好的世界观。他得看好的东西;闻好的东西;听好的东西;接触美好的人,才能自己做一个好人
很多人都已知道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了,那我们再往深想一层:这个‘榜样’的行为,是由心而发还是只做做样子又有多大的区别呢?这个问题可能思考的人不会太多,我曾经看过对此分析的一段话,今天分享出来
谨言慎行,不如完善自我。
托尔斯泰有句名言:“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父母谨言慎行,处处为孩子做好榜样,孩子自然会从父母的言传身教中受益。但如果仅仅是为了教育孩子提供一个复制的样本,而非自我要求,便又走上了歧途
孩子复制的不仅仅是父母的言行举止,更重要的是这些言行背后的心境、态度、思维、品格
意识层面的言行,不足以掩饰潜意识层面的实质内容,在孩子面前惺惺作态是没用的,孩子完全有能力洞察父母的真实想法。而做父母很重要的一个境界是,既能够为了教育孩子而提升和完善自己,也明白“我是谁”比要求孩子“成为谁”更重要。一位对自我要求较高的家长,真正在意的是自我完善,而非教育孩子.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