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幼教 > 家庭教育 > 家长教育心得 > 正文

四种父母,四种人生

来源:互联网 2015-10-14 11:45:24

说两句

孩子的人格形成于五六岁的时候,之后基本稳定。也就是说孩子在上学前这几年,与父母(主要抚养者)的相处,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将来的生活、情感、人际状态。相信每一位父母努力奋斗、创造财富,是为了帮助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而不是为了挣钱送孩子去见心理医生。如果父母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没有学会如何陪伴孩子长大,那么,为什么不从孩子年纪尚小,就开始学习,帮助他创造他美好的人生?

父母的养育方式直接影响孩子的人格特质。有研究发现,冷酷拒绝型的父母,所培养的孩子容易形成攻击性。这是因为,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是严苛的,拒绝性的,这就让他难以从内心与父母发生情感联结。对于一个孩子来讲,他感受到自己是不被爱,内心就缺少了建立安全感的基础。为了抵御不安全的感觉,往往会做出一些攻击性的事情,以确保自己有能力保护自己。

高度控制型的父母,所培养出的孩子容易社会技巧储备不足。所谓高度控制的父母,就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一切由父母说了算,孩子缺少了探索的机会;父母觉得什么是该遵守的,孩子就一定要服从,压抑自己的需求。

久而久之,孩子会习惯于服从父母的需要,因为只有这样,才不会被父母责备。服从的结果,可能是他长大成人后,无法自由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因为他没有“不被安排”的经验。自主的试探在他的经验中是要被父母惩罚的,为了避免被惩罚的痛苦,能力也就无法真正的调动和发挥出来。

溺爱型的父母容易培养出低控制力,也就是缺少心理边界的儿童。所谓的心理边界,就是一个人能够感受到自己与他人不同的能力,能够从情感上区分开我是我,别人是别人。有心理边界的孩子,不会要求一切都围着自己转,有能力接受别人与自己不同。

而被高度溺爱的孩子,缺少适当的挫败性体验,所以没有机会建立起对世界的现实性体验。在他的感受中,自己就像上帝一样,想要什么,就可以被满足什么,自己是世界的核心,全世界都应该围着他转。

当他渐渐长大走上社会后,会发现这个世界不像他成长中所体验的那样,可能会非常难以面对现实的社会,体验到严重的失控感,进而影响到他适应社会的能力。

父母努力的目标是做接受敏感型的父母,这样的父母培养出的孩子在关系上自信,在社会中活跃。接受敏感型的父母,能够敏锐地感受到孩子需要什么,并及时地给予恰当满足。所谓的恰当满足,就是给予的内容,恰是孩子所需要的。

比如,一个婴儿哭了,妈妈能敏锐地感受到孩子寂寞了,于是轻轻抱起他,跟他说说话,孩子会非常满足,这是孩子学习建立人际信任的重要基础。但如果这时候妈妈抓起奶瓶,此时的照顾对孩子来说,会是非常有挫败感的。他无法确信母亲能很好的照顾他,因为母亲不能恰当地满足他的需要。

接受敏感型的父母,可以比较准确地满足孩子在生理和情感方面的需要,这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与他的关系是安全的。更重要的是,一个能被恰当满足的孩子,在他的内心,会形成一个对自己“好”的解读。带着这样的体验成长,他也会在人际关系间中制造好的体验,在社会上很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拥有安全的人际关系。

那么,父母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呢?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情感的满足比物质的满足重要得多,这是孩子建立安全感、信任感、自信感的基础。但是,对于有些父母来讲,本身匮乏了情感满足的部分,为了补偿自己的缺失,往往会在物质上过多地满足孩子。这对孩子来讲,有时是非常具有伤害性的。那么,如何在情感上给予孩子支持呢?

第一,向孩子传递爱的信息,让孩子确信“我是被爱的”。这个信息的传递不是挂在口头上的,而是让孩子在情感层面真切感受到。比如孩子闯了祸很害怕,父母可以给孩子一个拥抱,再大一些的孩子,可以握住他的手,告诉他“这的确是一件不好的事情,但爸爸妈妈会和你一起面对,一起来处理这件事”。如果父母的第一反应是惩罚,可能会造成孩子为了回避惩罚,而不敢让父母知道,甚至是说谎。当孩子遇上一些难以面对的伤害时,无从寻求帮助,这会是更糟糕的情况。

第二,父母的抱持性态度永远不嫌多。所谓抱持性态度,就是接受孩子正在发生的一切,并在理解的基础上给予支持和帮助。比如当一个两岁的孩子打人时,对父母来讲,那是一件错事,但站在孩子的视角,他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表达,所以“打”就成了一个现成的工具。所以,打人的背后,其实是在寻求理解和帮助。

第三,给孩子一些高品质时间。对于年龄小的孩子,能享受与父母一起游戏的过程,对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即便父母时间有限,至少抽出半小时,专心和孩子在一起,做些游戏,读读故事书等。

对于大一些的孩子,可以选择每周拿出一定的时间到户外。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专心去倾听孩子,理解孩子正在萌发的独立思维,是人生非常重要的时段。

第四,允许孩子表达与我们不一致的想法。孩子所积累的人生经验和父母可能非常不同,允许他的想法与我们不一致,就会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允许独立的,会促使他愿意更多的探索世界,调动自身的潜能,激发更多的创造性。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幼教网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热点专题

  • 幼儿园教学课件:奇特的建筑
  • 幼儿教学课件:小鱼的梦
  • 河头幼儿园“帮水宝宝搬家”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认识时间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A Apple

幼升小

幼升小资讯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择校

幼升小指导

学区房

幼升小真题

重点小学

上海小学

广州小学

深圳小学

成都小学

武汉小学

南京小学

北京一类幼儿园

海淀区幼儿园

西城区幼儿园

东城区幼儿园

朝阳区幼儿园

其他区幼儿园

幼儿园资讯

教师园地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教案

教学论文

幼儿园课件

幼儿园教师心得

幼儿园评语

少儿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园必读

潜能开发

艺术培养

家庭教育

儿童乐园

科普知识

图书推荐

睡前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唐诗宋词

孕育指南

时尚妈咪

健康宝贝

美食厨房

趣味数学

健康饮食

专家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