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幼教 > 家庭教育 > 亲子关系 > 正文

妈妈的迷茫:“抢跑族”破灭了我的教育理想

来源:互联网 2015-10-12 10:19:40

说两句

新学期伊始,读者张女士打来咨询电话。女儿琪琪刚升入小学三年级,张女士却陷入了困惑和迷茫之中。
 
“三年级刚开学,孩子班里的同学们都纷纷报英语班、大作文班。这种知识类的培训班,孩子们少则上了一两个,多则三四个。大家都报,闺女不报,她会不会落后于同学们呢?我的内心隐隐不安。
 
作为80后这一代家长,我自认为比较用心,也加入了一些亲子教育类的群。群里的家长都很有一套育儿方法,他们的孩子都各有所长,比如小小年纪就有作文得奖出书的。我感觉有一些压力,目前没看出我的孩子哪里有特别的才能。我担心孩子以后成了一群大树中间的一株小草,他如何能吸收到阳光雨露呢?
 
有时,我真想退出育儿群,真想不过多与其他家长沟通,就按自己的思路来,让孩子慢慢成长。不报知识方面的课外班,多给她玩耍的时间。但这似乎也不可取。在这个快时代,感觉人人都在抢跑,我若慢悠悠,孩子会落后吗?”
 
这位80后妈妈的心声,也是许多家长的困惑。教育孩子,该何去何从?
 
父母为何如此纠结
 
怕落下是一种心理需求
 
特邀观察员:张丽(北京闻心斋心理工作室)首先,是什么原因使家长们趋之若鹜报各种训练班补习班而唯恐自家孩儿落下?为什么要尽可能和其他人保持一致甚至还要争取领先?那是人们渴望获得安全及尊严的心理需要。
 
许多家长意识到孩子的快乐成长很重要,但在教育主流观念下,更期待自己的孩子在班集体、学校及社会保持优越以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和职业发展前景。这也正是家长陷入困惑迷茫的原因。我们无法逃离社会大背景,所以在教育上也必须考虑到大背景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因此,对待训练班补习班可以采取开放的态度,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和发展需要做出规划,引导鼓励孩子主动选择一些适合自己并承诺坚持的科目。这样既满足了希望孩子健康快乐的愿望,也达成了让孩子成为阳光雨露下一棵大树的期待。总之把课外学习班当成协助培育孩子的工具,善用它,让孩子从中获益。
 
择“群”而居
 
特邀观察员:郑懿(亲子教育专家,著有《家长手册:幼小衔接,你准备好了吗》)非常理解这位家长的焦虑,因为现代社会的竞争之激烈已经远远大于我们小时候。育儿真的是在“拼爹拼妈”,这里拼的不是金钱地位和权力,真的是拼家长们的智慧。许多父母为了多学习加入各种育儿群体。
 
育儿群会分几类,比如关注升学的,英语学习的,亲子育儿的。作为家长要有清晰的意识,每个群都有自己明显的趋向。对于一些升学类的群,关注的目的,主要是了解升学动态、相关政策,及时把握外界动向,为自己孩子的学习调整方向。因为这类群本身就是应试类的导向,所以家长要有思想准备,不要因为“牛孩”晒的成绩,而让自己受影响。对于提升育儿水平的群,一定要慎重挑选。现在很多群,集结一些所谓的专家,轮流做线上课程,但真正的目的是商业行为。关于教育水平的提高,其实是家长自我提高的过程,这个过程并不容易,简单快捷的方法不信也罢。总之,积极学习是正确的,选择慎重也是需要的,育儿学习没有捷径。
 
学习类课外班报不报
 
一切从孩子出发
 
特邀观察员:岳坤(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我周围的80后父母,其中不少受过点诸如“自由放养”一类理念的熏陶,每谈及对孩子的期望,总能很潇洒地来一句:“只要孩子健康快乐就好”。但孩子进入小学以后,渐渐地,父母们听到的都是:老同学的孩子得了征文大赛二等奖、咱班一半以上的孩子都报了英语班,一来二去,他们曾经的潇洒劲儿烟消云散,这班是报还是不报?
 
其实,只要拿出“一切从孩子出发”这条标准量一量。如果孩子在学业上确实有困难,父母首先要做的不是把孩子推给课外辅导班,而是要发现问题出在哪儿:是孩子缺乏学习兴趣,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是孩子的课内外活动安排得太多,使孩子无力应付。
 
找出问题之后再对症下药,争取与孩子、老师合力解决。如果孩子学业表现不错,那么报不报班还是要看孩子:是否有兴趣,是否有精力,以尊重孩子的意愿为主,同时辅以父母的观察,避免孩子仅仅一时心血来潮或是跟风报班的情况。父母还要帮助孩子综合分析已有的和拟新增的各项课内外活动,确保孩子健康合理地安排时间和精力。
 
社会实践,比单纯知识学习更重要
 
特邀观察员:郑丹娜(北京市朝阳区垂杨柳中心小学)我的孩子现在读高中三年级。小学四年级时,我第一次给孩子报了奥数班。我发现每一节课几乎都是讲公式,再做题练习。这种模式对于中低年级小学生来说比较枯燥,对孩子思维水平提升和学习兴趣激发并没有好处。于是,第二个学期便取消了这个奥数班。
 
我个人认为,把小学生送去上学习类的课外班不如亲子共读一本好书,培养孩子阅读兴趣;陪伴孩子走进博物馆,拓宽孩子的视野;引导孩子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培养孩子的爱心……这样的童年是美好的,孩子的心性是健康的。
 
目前课程改革已经进入了高考改革的深水区,更注重孩子的综合性学习、阅读能力、社会实践、创新能力。这一转型正在自上而下、自内而外地影响到学校、社会、家庭。但是要改变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固有观念需要时间。孩子的成长不在于一朝一夕,小学阶段更是培养学习习惯、激发学习兴趣的好时节,正如一篇文章所写:小学关注习惯和兴趣,中学关注学习品质,大学关注学习成绩。所以,即便时代的节奏很急,但是我们仍需保持冷静,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和内心需求,有目标,有思考,有定立,是我们每个父母都需要修炼的本领。
 
学习之外,更需要注重什么
 
因材施教,给孩子广泛意义上的学习
 
特邀观察员:赵澜波(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困惑来自于内心的追求和外在评价之间的矛盾,于是形成了我们内心的冲突。在育儿的过程中,我和大家一样,在思考后,坚持自己内心的追求,内心强大之后不会再有困惑。
 
首先,因材施教,不盲目攀比。因材施教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人生是长跑。孩童时代需要为孩子能够长跑、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打下基础。这个基础是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思维习惯、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当我们困惑时,需要时时反问自己:我究竟要把孩子引向何方,是为自己的面子,还是为孩子长远的发展与幸福。
 
其次,因孩子的特长、兴趣而学习,学中玩儿,玩儿中学。
 
学习是个宽泛的概念,不仅指学习文化知识,在更广阔的意义上,任何的活动、玩耍都是学习。玩耍也不是简单的玩儿,比如体育运动中,学习的既是一种技能,也是与人合作的能力和毅力的培养;比如旅行,学习如何规划形成、了解各地风土人情;比如下棋,学习的是如何独立思考、运筹帷幄等等。我会鼓励孩子在业余时间发展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当然,任何学习是艰苦的过程,父母要帮助孩子坚持,坚持就是成功。
 
对于文化知识的学习,如果孩子没有欠缺,没有必要因为攀比而去提前学习。尤其是语文的学习和写作。需要孩子多读课外书,到外面走一走,多一些生活的体验和思考,才能写出好的文章。
 
长远来看,孩子感知幸福的能力更重要
 
特邀观察员:罗红燕(北京171中学副校长)以往我们总强调注重孩子的生活能力、学习能力,最新的理论表明,父母应该注重培养孩子感知幸福的能力。感知幸福的能力,包括感恩心、耐挫力,非智力因素的行为规范等等。影响孩子学习的因素很多,提高感知幸福的能力和非智力因素,孩子才能全面成长。
 
我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原来比较关注孩子理科学习,学数学物理等知识,但之后我发现孩子的文科素养特别重要,包括他的阅读量、摄取量、表达能力(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与人沟通能力,这些远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因为它是孩子以后生活中最基本的技能。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是两条线,齐头并进。我们学校对孩子的评价标准是,与自己比进步就好。正确引导孩子,只要家长没有攀比之心,孩子的压力就小了很多。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幼教网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热点专题

  • 幼儿园教学课件:奇特的建筑
  • 幼儿教学课件:小鱼的梦
  • 河头幼儿园“帮水宝宝搬家”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认识时间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A Apple

幼升小

幼升小资讯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择校

幼升小指导

学区房

幼升小真题

重点小学

上海小学

广州小学

深圳小学

成都小学

武汉小学

南京小学

北京一类幼儿园

海淀区幼儿园

西城区幼儿园

东城区幼儿园

朝阳区幼儿园

其他区幼儿园

幼儿园资讯

教师园地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教案

教学论文

幼儿园课件

幼儿园教师心得

幼儿园评语

少儿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园必读

潜能开发

艺术培养

家庭教育

儿童乐园

科普知识

图书推荐

睡前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唐诗宋词

孕育指南

时尚妈咪

健康宝贝

美食厨房

趣味数学

健康饮食

专家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