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 2015-09-10 16:16:03
功能自闭症患儿进入小学一年级时很容易对新环境出现适应不良。
每年秋季学期一开学,小学新生中常会冒出一批“怪孩子”。他们在座位上扭来扭去,对老师的指令置若罔闻,还有人突然在课堂上大喊大叫,甚至从桌椅下一路爬到讲台前。
记者昨天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获悉, “幼升小”阶段是“高功能自闭症”患儿发现和确诊的集中时期。与普通患儿相比,这些孩子的智商接近常人甚至超常,幼儿园阶段甚至会被称为“聪明伶俐”。患儿家长常常不能接受孩子上小学前后的巨大反差,而同学和老师面对这些爱“闹场”的特殊孩子,往往不知所措。
7岁的成成(化名)今年9月成为一名小学生,短短几天,竟就成了校内闻名遐迩的调皮鬼。原来,他是一个高功能自闭症患儿。
“老师,救命!快救我!他又揪我头发了。”同学小南哭丧着脸找老师告状,老师却有点束手无策。在确诊自闭症之后,成成还是在普通幼儿园上了一段时间学,而小南,正是成成幼儿园的同班同学。
开学第一天,成成就追着小南揪他的头发,而且用力较猛,揪掉了小南耳背后的一撮头发,痛得小南哇哇大哭躲到了课桌下面。
专家:关注度减少易引起“适应不良”
自闭症专家、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邹小兵主任医师指出,“高功能自闭症”过去叫“阿斯伯格综合征”,如今则被列入“自闭症谱系障碍”。高功能自闭症患儿有人际交往的愿望,但严重缺乏交往技巧,无法遵从社会规则。据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的统计,该院13年间收治了过千例2到14岁的高功能自闭症患儿,很多孩子能够顺利上完幼儿园,一上小学却显现异常。
邹小兵指出,高功能自闭症患儿的智商与普通孩子相差无几,有些人甚至高于普通孩子,但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对社会规则的遵从能力赶不上生理年龄的相应要求,因此,一旦从环境相对宽松、老师呵护备至的幼儿园阶段进入秩序规则要求较高、老师关注相对减少的小学阶段,很容易出现适应不良。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康复训练效果较好的高功能自闭症儿身上。每当升高一个年级,或者更换任课老师时,由于无法适应新变化,孩子的表现便容易有所反复。
症状好转后,还要防“崩盘”
相当多的高功能自闭症孩子,在人际交往能力得到明显改善后,学业方面的表现很好。这时,家长常以为孩子“变正常了,苦尽甘来”,便要求孩子“加把劲,补上欠账”。
“家长要克制这种‘补欠账’的冲动。不要拿普通孩子的标准来要求自闭症孩子。即使是训练效果良好的孩子,也不能承受过多的压力。”邹小兵说,有些孩子进入青春期和成年后,情绪问题可能重新爆发,往往导致更为严重的“崩盘”。这些孩子需要的是在人际交往方面的适度补课,在兴趣爱好方面则应“做加法”,因人而异挖掘其所长。研究显示,一些高功能自闭症患儿在适宜的教育下可以成为出色的专才。
教育资源,还有待完善
目前,广州要求在普通学校,每5名特殊学生须配备1名特教老师,在条件许可情况下,接收特殊学生的普校还要为特殊学生配备支援教室。支援教室除用于特殊学生的课业辅导,还配备简单康复设备以及作为宁绪功能室。广州日报记者获悉,今年内广州将有20多所普通小学陆续建立起支援教室。
然而,这些还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特教老师和支援教室的配备不足,确实是融合教育的一大瓶颈。”广州市越秀区启智学校教导主任刘劲指出,目前自闭症患儿随班就读数量逐年增加,增加训练有素的特教老师相当重要。但事实上,现在还未能在普校很好地实现这一目标。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