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 2015-07-20 15:20:23
真的是爱的教育,让孩子变得不可理喻吗?
这两天一则新闻,看得我怵目惊心!"教养压力大,幼儿多半被打骂!",新闻指出,在国内5岁以下的孩子,10个有7个,是被用打的教养长大,爸妈们有不得不的苦衷,让"不打不成器"的话题,再次浮上台面。
很多家长会在很多演讲后直接问我,以前我们也都是被打骂教育长大的,我们心理既没有创伤,行为的表现也很好,看来以前的打骂教育是对的。现在凡事讲道里,用爱的教育,才让孩子变的不可理喻~
我赶紧澄清说:这是爸妈们对民主教养的定义,有很深的错误解读啊!
第一:
我不支持对孩子体罚,因为很少家长可以在心平气和下,进行体罚,这样失手的机会非常高。但孩子有错,当然可以骂,当然可以处罚,应该让他们知道爸妈生气了。如果你不是经常性的对孩子进行体罚,倒不至于因为一次体罚,让孩子的心理产生终生影响,但一定要让孩子知道你是爱他的,别让孩子因为被体罚而心生恐惧。
第二:
"我们都是打骂教育之下的成功产物",这句话只看到一部份的孩子,因为也有一部分的孩子,因为你动手了,他跟家的距离变得更远了,一直在等待长大之后,逃离这一个阴影。
第三:
爸妈的教养行为,会影响下一代的教养判断。打骂教养代代相传,不是有效教养,对孩子的身心发展绝非好事。
第四:
很多孩子被打了,你问他犯什么错?他不一定能说出来!看来被打的当下,只是因为皮肉痛而投降,而跟你说"我下次不敢了~"根本没有学到什么经验及教训,这绝对不是教养的真正内容。
第五:
先跟孩子讲道理,再进行处罚,这个顺序的必要性,一方面在缓和爸妈的情绪,降低你动手的机率,做出正确的下一歩判断;一方面,在刺激孩子思考,同时也让孩子记住下次不要再犯。
第六:
当爸妈的,应该要去找到,除了体罚之外,对孩子最有效的处罚或刺激好行为的方式。大家应该不难发现,孩子总是能乖乖听老师的话,而老师也不会出手,所以用对方法,孩子永远都可以被教育。
3岁前被打骂教养,5岁后出手打人是5倍!
儿童心理行为研究发现,孩子的模仿能力非常强,但不见得是立即表现起来,有时候是先烙印在脑子里,有需要的时候再拿出来用!
例如研究发现,3岁前被用打骂教养,5岁后打人的机率,高达一般孩子的5倍,而且烙印在潜意识里的打人行为,跟你当下教育孩子说"你怎么可以打人?",会让孩子很混淆,脑袋里产生很大的抵触,修正行为自然要花上好几倍的功夫!这张图提醒爸妈们,迁怒也可能是被教出来的,值得大家好好看看!当老一辈的说,孩子不乖就要打,爸妈们真的得好好的沟通一番喔!希望大家一同推广正确的育儿教养
不用打的,爸妈可以怎么有效处罚?
打孩子,孩子只是皮肉痛,为了逃避处罚,当下立刻跟你说下次不敢了,可是经常连自己犯什么错都不知道!这不是正确的教养,你应该用其他的惩罚方式
1.带孩子去罚站读秒,结束时,让他说对不起,并完整的说出"我下次再也不敢再打弟弟了!"等错误行为!
2.把孩子抓到面前来,时间暂停,限制他接下来的活动,请他好好看着你,跟他说你现在非常生气,因为他做了一件非常危险的事,不准嘻皮笑脸,请他自己观察他做了什么,"例如他动手,让人家痛到哭,他喜欢这样吗?"
3.罚劳务活动"收玩具","整理家理","帮忙当小帮手"等,来换取原谅!
4.禁止孩子最喜欢的活动当作惩罚,"乱丢玩具没收拾好,就不会有再玩下一个遥控车的机会","鞋子乱丢,就不要出门,户外的活动是你自己担误的,你越慢,玩的时间及项目就越少","警告好多次还打人,我们得将弟妹跟你隔离一下,因为你动手,他会怕你,你必须尝到没有人玩伴的滋味"
5.在限制下,重复说出自己下次该做出的好行为!例如:不告而取,或抢人家的东西,边罚站边说出"我下次会先问,不会先动手!"
「迁怒」可能是被教出来的
你知道吗?打从婴儿时期,孩子就具有模仿能力唷!
那么……您还会这样教小孩吗?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