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教育报 2014-12-12 10:00:00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建立在对学生及其家长广泛调查、深入分析基础上得出的研究结论,反映了当今我国家庭教育的现状和特点,揭示了普遍存在的倾向性问题,为我们提供了认识家庭教育的新思路。
多年来,面向广大家长的科学家庭教育理念传播、教育行为的引领、教育能力训练方面存在许多缺陷,不靠谱的家庭教育指导和以营利为目的的教育机构,迎合家长急于求成的心态,做了许多与科学规律相悖的传播。以至于家长们关心的和热衷投入的,往往偏离了家庭教育科学的轨道,违背了孩子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徒劳无益,事与愿违,自己受累不讨好不说,还给孩子的成长帮了倒忙。
家长们普遍认同的家庭教育常识为什么被研究结论颠覆了呢?细细想来,正是因为那些常识未必科学,在一些基本问题上没弄清楚。
家庭教育应当看重什么?家庭教育的特点是内容的全面性和过程的连续性,经过日复一日连续的培育、强化,形成良好的、稳定的行为方式和生存发展的能力,这是孩子成人、成才的基础。而研究报告显示:“学生减负并未减压,学习仍是家庭教育重中之重”,反映了家长功利的教育价值观。其实一些家长重视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而非学习过程、学习习惯、学习精神、学习力的提升。盯着孩子的分数,对孩子的要求、指导以提高成绩为目的,似乎看得见、摸得着、能立竿见影,却激发不出孩子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学习成了完成老师家长的任务,难免使孩子厌烦、抵触。如果从更广的意义上认识学习,注重培养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学习,效果会截然不同。
父母的教育责任是什么?从根本上说,父母的责任是培养孩子成为适应社会的独立的人。父母最该做的事,是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而许多父母把自己当作孩子学习上的“拐杖”,不惜花费大量时间精力、财力陪着孩子上学前班、课外班,指望提前的、额外的学习对孩子提高成绩有所帮助。在把孩子交给社会教育机构的同时,也放弃了自身对孩子的教育责任和家庭自身的优势。我曾引用研究报告结论“学前班课外班都没多大用”发了一条微博,新浪“育儿名博”@王人平先生评论说:“更大的弊端是,很多父母以这种花了很多钱送孩子上各种班的方式,来为自己在家庭教育上的不作为找借口,逃避责任。因为相比于送孩子去各种班,激发孩子内在学习动力,培养孩子学习习惯,找到适合孩子的学习方法,发展孩子专注力、自控力、自信心等意志品质这些让孩子一生受益的事,需要父母更多的付出。”我非常认同这一分析。众多家长看似勤劳、不惜牺牲自己陪孩子上各种“班”,其实是一种不自信、不善于动脑筋的做法。学前班、课外班、择校并不能换来孩子学习上的优势和理想的学业成就的研究结论,应当促使父母们认真反省自己的选择了。
家庭对孩子的作用是什么?家庭是一个生态系统,对孩子教育发挥作用的,不仅有家长的言教、身教,还有温馨、和谐、宽松的家庭氛围。如研究报告所言,“融洽的亲子关系是情感支持”、“丰富的家庭活动是智力支持”,给孩子一个好的学习及成长环境,即所谓“境教”。那些通常不被人们看重的“爸爸经常和孩子做的事”,乃至“家人共进晚餐”成为明显的积极影响的因素,正是这种“境教”的作用。还有的家长重视孩子教育却忽视夫妻关系,舍得为孩子投入却限制孩子的成长空间……难以使家庭教育收到理想的功效。
研究结论颠覆固有的家庭教育常识,所反映的不仅是家长的问题。不能否认的现实是,一些老师更喜欢那些上过学前班的孩子,一些学校依然把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社会的正面引领和帮助不足以使广大家长具有科学理性的家庭教育观念和行为……这组报告也启发教育领域的研究者和决策者进行更多的思考。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