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幼教 > 幼升小 > 幼升小择校 > 正文

2015年幼升小择校问题详解

来源:本站原创 2014-09-12 19:00:11

说两句

  择校,是明确禁止的,但家长的热情不减,根据政策规划2014年择校控制在5%比例以内,2015年要100%划片入学,全部禁止择校,不去探讨是否能百分百禁止,但趋势肯定是更严格是确定的。

  政策是统一的,明确的。但各区执行起来有些区别,这些区别不在于政策把握,主要原因在于各区入学孩子数量和校舍的比例有些差别,因此必然控制的程度就会不同。下边分别说明以及提出建议。

  先说择校,大家对这个两个字的理解不同,政府说不让择校,其实更多的是指那种毫无划片或就近依据的择校,例如户口,房产,居住,工作都不在就近。但家长说的择校意义更广泛,通过各种手段把户口,房产,居住,工作都变成就近也都在择校的意义范围之内(暂称为就近择校),当然也包括那种托人什么都没基础的去择校(为了便于说明暂称之为关系择校)。

  纯关系择校是基本不建议家长采用,原因想必都清楚,反腐不是一阵风,没必要把朋友,把自己,甚至把孩子都搭进去,2014年这种择校方式可以说是锐减,绝大多数人都失败,家长听到成功的也是极其个别。既然是低概率事件,极其不建议家长采用,明知基本都会失败的事,而且是有风险的事,应该理智。另外关系择校很多还是跨城区的,2013年应该是锁区的元年,到2014年跨区择校入学,没有就近入学依据的基本不会成功,是红线最好别碰。因为这种一查一个准,凭什么莫名其妙就去另外一个区入学了?联网系统一看就能看出来。从不敢,到不能,到不想择校。。目前是不敢,谁敢给你帮忙谁倒霉。

  划片内的户主为监护人的房产的北京户口:这个基本在哪个区都好使,也是最正宗的划片的定义,要做到这点其实就是买房,当然如果谁都能做到买房,择校就不是问题,尤其西城海淀等地区一平米7万----30万的学区房让许多人止步这种择校方式。即使能买房,在教育强区买房也有风险,风险主要是年限和入学指标。

  年限:西城等区,不少学校有年限要求,根据入学孩子数量多少对比学校容量,根据年限长短来排,这个是没有固定年限要求的,实际上每年有变化,因为每年入学新生数量有变化。所以很多家长探听年限是多少,谁也不好准确回答,例如西城的中古友谊,育翔,复外一。。。几年来1年,2年,5年,6年的年限都出现过。不过总体趋势是:随着要求严格划片入学,年限问题反倒会松,否则不能划片的家长肯定意见大。教育部门也年年受煎熬,家长肯定不干。于是另外一个命题提上议程,学区房入学指标

  入学指标:自2014年开始,6年才有一次入学指标的风声不断传出。而且有些是来自政府基本部门,例如街道以短信或电话通知的名义说的。但至今未见到正式红头文件。这事看来很难明确说,买了房不能随时入学,从就近入学原则上显然说不过去,想必有违背教育基本法的嫌疑。但对于空挂户口,学区房爆炒,尤其非京籍租赁入学的确会有抑制效果,很多人揣摩是针对非京籍,这点从有些街道通知房产中介的信息里也看得出来,“不要随意租赁给非京的入学用,有6年才一次的指标”。

  总结:1已经买了学区房的也就不用担心了,即使年限很短硬着头皮也往下走。相信大部分城区是没问题的,除非你过了招生期才买房那是会比较麻烦。历年有家长临到入学才知道政策,当即抛出几百万乃至近千万买学区房,等办下所有手续错过了招生期。想划片入学就难了,但分配一个其他就近学校还是可以。2孩子还小,经济也允许的,也想择校的,就毫不犹豫买房3一年二年后孩子入学的,不太建议买太拥挤的热门的学区房,例如有些学校周边都是密密麻麻的楼房为主的,那么孩子必然多,入学新生也必然多

  非划片内的北京户口+划片内的房产:

  有了房子迁移户口其实不是问题,问题在于许多家长或者户口有其他用途放在另外一个房子里,因为在其他区也有房产。有房产也是可以作为入学依据的。这时候就要看你想以哪个房产或者以户口为依据来入学。当然除了考虑学校好坏,个人工作生活也要考虑,另外还要考虑一点:只有房产,或者只有户口,在入学划片优先级排序肯定是低于划片内的户主为监护人的房产的北京户口。那么这时候就要规划好你的选择,因为选择只能娶其一,入学信息采集系统不能填好几次,虽然中途你可以改,但改的时间有限,别耽误招生。当你做出选择,在优先级排序中,优先级高的已满,你面临被重新分配的情况,这时候就必须找找人了,或者你改弦更张以其他区的房产为依据在其他区入学,在招生期结束前后1-2周去改下信息采集城区还是来得及的。当然要去有关部门改,而不是自己在电脑上能直接改,至于改完之后那个其他区学校过了招生时间了,能否还再划片进去,又是一个问题。一般来说不是很热门的学校都可以。

  非京户籍+房产:同样道理房产可以作为划片依据,但这里又要细分一下,五证+房产的形式,建议五证一定办理到房产所在地。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是趋势,2014年表现出来的限制非京籍也是趋势,所以五证的一定提前准备,暂住证等起码半年以上,否则会失去入学资格。为了保险,建议暂住证办在房产地越久越好。当然也有家长有另辟蹊径的,房产和五证在不同区,另外的区可能是租赁的房子,这就看个人需要了,不过一定记住:五证在入学资格中优先级极低,想进稍微热门点的最好想办法,有些区,五证根本就没有划片的说法,都是统一调剂分配,例如东城区。北京工作居住证+房产,工作居住证视同绿卡,这点在入学方面还是执行得比较好,工作居住证极少有出现被卡住不让入学的现象。非常建议家长办理工作居住证,也好为下一步积分制成为北京户口准备,虽然很难,但比起孩子以及全家在北京要生活几十年,是有希望的。工作居住证也建议办在房产所在地址上,尤其孩子一定要随迁,也就是在居住证上要体现出来孩子名字.

  集体户口:集体户口是最无奈的事情,在有些区比非京籍的五证都不如,例如在海淀区。集体户口就一定没房子么?显然是未必的,这点家长,教育部门都知道。但在房产没能联网并供各部门查询的情况下,显然没有否定的依据。于是2014年要求家长去开无房证明,难住了很多家长,找谁开?怎么写?这个难题还真难住了家长,谁也不知道谁能,谁有权利,谁有资格来证明你无房。最后不了了之。思路换过来,其实还是证明你有房居住更直接,这就是租赁。但即使租赁了又如何,集体户口优先级很低,还是进不了热门校,因此集体户口孩子除非能接受调剂分配,否则是必找人的(这反过来又是一大优点)。另外,迁入集体户口各区都冻结,一般也只有刚毕业的大学生才行了。打这个主意的家长自己掂量下自己人脉。还是那句话,孩子入学问题上不做低概率的事。

  挂靠户口:这其实是政策的无奈,又历史原因,例如房子拆迁。也有人为原因,户口放在亲戚家。2014年西城区有过明文政策,头年12月31日之后迁入的都不能作为入学依据。这话说的很模糊,正是无奈之处,不让在本区入学,难道其他区连户口都不在就更有资格接收你入学?其他区有房产,谁去查?哪里查?谁有这么大力量查?挂靠户口都是一般都是调剂分派,但聪明的家长显然也知道找人。这点,对于保障生尤其重要。

  保障生:首先,单位必须具备保障生资格,家长在单位能争取到资格,其次,户口或房产某项必须在本区,不得跨城区。保障生在户口或房产所在学区内调剂。由于有资格的单位少,大部分家长就别指望这点了,像往年共建那样可以顶替冒充的情况也极少了。以前共建的范围极其广泛,现在基本只剩下各大部委有保障资格。因此对于有保障资格单位的家长,现在唯一要做的就是赶紧具备户口或房产在某学区资格。火速。

  港生美生孩子入学:说明这个问题前,明白监护人的法律概念,当然一般来说都是指孩子父母,除非特殊情况下监护人有变。港生美生特指父母是纯中国人,中国户口,连国外绿卡都没有,只有孩子是香港美国的户口或国籍。孩子入学都以监护人的情况来判断。父母是京籍的按照京籍入学,例如参考父母的户口房产来划片,父母是非京籍的参考五证,工作居住证。有些孩子除了港美籍还有国内户口的,若以国内户口名义,也是按照监护人的情况来定。至于填写采集系统时候是自己填写还是要去教委登记,看各区规定,2014年是个别区不去教委登记也可。尤其港籍的现在不认为你是外国人。但是常说的华侨,或者一家都是外国籍的,还是要去侨办开证明,教委做登记等待分派学校。入学优先顺序自然也不高,从等待分派这点就能看出来,至于自己是否可以联系学校,当然是可以的,但难度挺大,得这么多部门同意,这也太明显了。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幼教网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热点专题

  • 幼儿园教学课件:奇特的建筑
  • 幼儿教学课件:小鱼的梦
  • 河头幼儿园“帮水宝宝搬家”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认识时间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A Apple

幼升小

幼升小资讯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择校

幼升小指导

学区房

幼升小真题

重点小学

上海小学

广州小学

深圳小学

成都小学

武汉小学

南京小学

北京一类幼儿园

海淀区幼儿园

西城区幼儿园

东城区幼儿园

朝阳区幼儿园

其他区幼儿园

幼儿园资讯

教师园地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教案

教学论文

幼儿园课件

幼儿园教师心得

幼儿园评语

少儿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园必读

潜能开发

艺术培养

家庭教育

儿童乐园

科普知识

图书推荐

睡前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唐诗宋词

孕育指南

时尚妈咪

健康宝贝

美食厨房

趣味数学

健康饮食

专家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