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幼教 > 家庭教育 > 家长教育心得 > 正文

离开大自然 孩子会生病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杨咏梅 2014-04-23 14:55:52

说两句

  ■和自然的接触就像营养和睡眠一样必需,领孩子到自然中去是父母的责任。

  ■观察力、想象力、创造性以及专注的持久性,这些现代人不可或缺的品质,不能等到孩子进入校园才开始“教育”,不能错失大自然这个最好的课堂,不能错过在轻松的玩耍中感知自然这个最简单、最天然、最便捷的方式。

  ■鼓励孩子多出去玩,建立起孩子和自然的联系,就是在孩子心中埋下敬畏自然、尊重生命的种子。

  自然缺失症是什么病?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每年有不同的主题——“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善待地球,保护环境”、“气候变化,需要全球合作”、“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节约资源做起”、“促进生态文明,共建美丽中国”、“绿色城市”……这些美好的愿景,都要由人来实现,但如果未来的一代是患上了自然缺失症的病人呢?

  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正在成为一个新的物种,与自然隔绝的“宅男宅女”。

  关心教育的人都知道著名的“多元智能理论”,那是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1983年提出的,他认为人类有7种类型的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和自省智能。但很少有人知道,最近他提出人类还具有第八种智能——自然智能。

  据威斯康星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威尔逊的研究,具有自然智能的儿童——

  拥有敏锐的感受能力,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随时可以运用这些敏锐的感觉发现并区分自然界中的事物;喜欢户外运动,如园艺、野外远足,观察自然现象的实地考察;容易观察到周围的形状——相同之处、不同之处、相似之处和不正常之处;对动物和植物感兴趣,并细心照料它们;能观察到环境中他人无法察觉的细微之处;创建、保管或拥有自然物品的观察记录、素描、图画、照片或标本;从小就对与自然、科学或动物有关的电视节目、视频、书籍或物品非常感兴趣;表现出对环境保护和濒危物种的强烈意识;可以轻松地记住从自然界中发现的物品或种类的特征、名称、分类和数据……

  但是根据美国作家理查德·洛夫的观察,现代城市儿童与大自然处于完全割裂的状态,他呼吁要拯救这些患上自然缺失症的孩子,因为“孩子就像需要睡眠和食物一样,需要和自然的接触”,如果没有与自然的接触,没有在自然中学习、探索、体验的经历,孩子的感觉和知觉都会受到影响,容易变得孤独、焦躁、易怒,在道德、审美、情感、智力成长中有所缺失。

  北京的一位资深环境教育工作者胡卉哲认为,自然缺失症听起来是个新词,但城里的孩子背过《悯农》却没见过禾苗,吃过猪肉却没见过猪跑;分不清五谷,辨不出花草,认不出飞鸟走兽……早已被人们默认为社会发展进步不可逆的趋势:下一代比我们生活得更好,所以就无需和自然打交道了。

  但在胡卉哲看来,自然并不只是一个任人类索取的资源集合体,同时也是人类生存所依的力量,是一切美、想象力和科学的源泉。和自然断裂,不仅会失去对生命的体察,更会让人生病——失去支撑内心的力量。

  遗憾的是,渴望孩子拥有成功人生的家长们,忙着(也可以说是盲着)给孩子报这样那样的培训班,唯恐孩子在奥数、英语等各种才能上落在别的孩子后面,却很少会想到:和自然的接触就像营养和睡眠一样必需,儿童肥胖、多动症和抑郁症都与自然缺失症相关,领孩子到自然中去是父母的责任。

  只有城市儿童易患病?

  “自然之友”是中国第一家民间环保团体,胡卉哲说自己在“自然之友”从事环境教育工作时,明显感到来自城市家庭的孩子更加见多识广、口才更出众,显得更聪明自信,但也更缺乏耐心和注意力,容易变得暴躁。“比如有的孩子会整段整段地讲述他对‘全球变暖’的理解,还有对北极熊的担忧,确实挺有见地。但如果请他观察一下临近树上的小鸟,他却无法静下心来寻找”。

  胡卉哲说,当把孩子带到林地,请他们去数数周围有多少种颜色的时候,很多孩子会兴奋地散开跑远,但有的孩子却会拿着笔站在原地,既不走也不看,埋头写下红色、绿色、紫色、棕色……“其实他写的只是他理解的颜色的概念。他就站在自然当中,却没想到要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和确认”。

  农村孩子的情况如何呢?根据山东省肥城市老城街道百尺小学洪艳老师的观察,农村学生亲近自然的机会也在逐渐变少。洪艳注意到,不少家长外出打工,爷爷奶奶只能让孩子吃饱,任由孩子看电视、玩手机、上网玩游戏,孩子随同大人下地干活儿的现象几乎不复存在,有的孩子一二年级就戴上了眼镜。

  洪艳认为,随着城镇化的加快发展,农民进城住上楼房,患自然缺失症的孩子会越来越多。如果说电视、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是孩子患自然缺失症的物质诱因,那么家长就是推手。因为家长并没有意识到大自然才是孩子们放松的好地方,“作为一名农村教师,亲眼目睹农村孩子的变化,无助又心痛”。

  “电脑、电视、游戏机让孩子更多地待在屋里,父母对于车祸、陌生人的恐惧,作业和各种课外班占满了孩子的时间,学校因为安全的顾虑,甚至连春游都不敢组织,孩子很难有机会前往树林和田野,大自然从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消失了。”“自然之友”会员、北京天下溪教育咨询中心负责人郝冰说,随着与自然的接触越来越少,孩子的感官越来越限制在电脑、电视的视觉单一使用上,其他感官退化,逐渐变成生活的旁观者,越来越被动,心灵得不到滋养,人生经历越来越单薄。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情况都很严重。

  自然缺失症能治愈吗?

  “当然能!”胡卉哲认为其实自然缺失症一点儿都不难治,只要走出屋门,来到户外,大自然自有其强大的力量,让躁动的心灵变得平静沉稳。玩泥巴,跳水洼,捡石头,听鸟叫,跑、跳、追……甚至什么都不做,一切交给自然就好。

  胡卉哲说:“我们每次做营地活动的时候,第一天肯定是最难最累的。孩子们不习惯和自然接触,不愿意坐在土地上,不愿意摸泥土,看到小虫子就跳脚哇哇叫。但是每次结束的时候,他们都会变得在自然中自在安逸,会把小虫子放在胳膊上看,会挑舒适的草地打滚,不在乎自己弄得一身泥。他们也会变得更健康,更快乐。”她注意到,不管来自什么样的家庭、带着什么样的情绪,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在自然中得到或多或少的“治愈”,本能地感受到大自然直指人心的力量。

  在北京,有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多年坚持参加各种环境教育活动。从事媒体工作的洋洋妈妈说,女儿从小就是“自然之友”和“绿家园”的志愿者,第一次去内蒙古沙漠种草时才3岁多一点儿,小学阶段去过山西壶口种树、山东东营看大天鹅,去过中俄边境的额尔古纳河,在西南的怒江峡谷赶上过几十年不遇的大雪……和同龄人相比,她的自然阅历算是丰富的,曾在大自然中调动各种感官闻过、听过、触摸过、品尝过,这些鲜活的体验,让她上学后写作文很有灵气,摆弄起相机来在构图和用光上时有独到眼光,似乎吻合专家所言——充分地观察和全身心地感知自然,能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洋洋妈妈认为,童年的自然体验看得见的好处也许并不多,但自然缺失症的潜在危险却不可小视。她说:“没有或少有自然体验的孩子长大后,听到沙漠化、泥石流、野生动物濒危这些字眼时不会心疼,看到长流水、长明灯懒得伸手关上,喜欢选择方便的一次性用品、豪华的过度包装商品,觉得环保、低碳只是少数专业人士的任务而非每个人都能选择的生活方式……这将是多么可怕的未来!”

  令人欣慰的是,有越来越多的家长自发地参与到各种各样的环境教育活动中来。民间环保组织“常青藤”和中国儿童中心合作的小木屋项目,自2012年6月1日启动以来,就吸引了2000多人次5岁至9岁的孩子。“常青藤”负责人林岳认为,孩子不仅天然地喜欢接触自然,更可以在观察、体验、参与、领悟中学习对环境的关爱和责任。

  到了自然环境中,家长应该怎么引导孩子呢?林岳说,首先要学会仔细观察,比如通常孩子们爱问这是什么花,我们从不简单地告诉孩子花的名称,而是启发孩子仔细看看,几个花瓣?都有什么颜色?长在哪里?有的花长在树上,比如樱花、桃花、梨花、海棠等,有的长在灌木丛,比如迎春、连翘、棣棠,还有的是草花,如鸢尾、雏菊。开花的时令不同、花期长短不同、生长环境不同……观察后我们再引导孩子们总结北京常见的花何时开,什么名字,有什么特点,如何观赏……

  “还有观鸟,先让孩子们静静地听鸟叫,试着理解鸟儿在说什么。鸟叫至少表达了两个意思:我是xxx,我在这儿。不同时候有不同的涵义,比如求偶、御敌等,只要是有心人,就能听得懂大自然的语言,小孩子更有这种天性。”

  除了观察和聆听,小木屋还组织类似“给小树穿棉衣”的环境教育游戏,“入冬之前,我们带着孩子们给树干绑草绳,变儿童破坏力为生产力,孩子干得可带劲了!”林岳说。

  如果家长担心自己没有足够丰富的自然知识,没有信心带孩子去探索自然呢?来自台湾的环保专家李伟文认为,对孩子而言,知识的重要性远远比不上真实的感受。父母最好只是陪伴,只是倾听,最积极的作为顶多是鼓励与引导。“即便我们不知道任何自然知识,也可以陪着孩子看看天空,听听风声,重新使用眼睛、耳朵、鼻子和指尖,让很久没有仔细感受的感官活起来。陪着孩子在自然中散步,只要有一颗安静不急躁的心,大自然就会引领着我们,体会大自然的美好,知道一切我们该知道的。”

  “自然之友”理事长、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东平认为,救治自然缺失症,就要沿着卢梭和梭罗向自然学习的方向,重建孩子与自然的联结,给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注入全新的营养,让孩子走进自然,体验自然,让郊游、户外活动和露营、野外垂钓和野外动植物观赏以及种植和园艺等传统方式回到孩子的生活中。当然,重要的前提是家长深信,“培养好人的秘诀就是让他在大自然中生活”(爱默生),“那些感受大地之美的人,能从中获得生命的力量,直至一生”(蕾切尔·卡逊)。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幼教网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热点专题

  • 幼儿园教学课件:奇特的建筑
  • 幼儿教学课件:小鱼的梦
  • 河头幼儿园“帮水宝宝搬家”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认识时间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A Apple

幼升小

幼升小资讯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择校

幼升小指导

学区房

幼升小真题

重点小学

上海小学

广州小学

深圳小学

成都小学

武汉小学

南京小学

北京一类幼儿园

海淀区幼儿园

西城区幼儿园

东城区幼儿园

朝阳区幼儿园

其他区幼儿园

幼儿园资讯

教师园地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教案

教学论文

幼儿园课件

幼儿园教师心得

幼儿园评语

少儿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园必读

潜能开发

艺术培养

家庭教育

儿童乐园

科普知识

图书推荐

睡前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唐诗宋词

孕育指南

时尚妈咪

健康宝贝

美食厨房

趣味数学

健康饮食

专家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