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幼教 > 幼升小 > 教育新闻 > 正文

教师节送礼收礼“两难”

来源:羊城晚报 2013-09-09 18:40:24

说两句

   报载,教师节临近,网上教师节送礼购物卡走俏。对此,不少学生家长表示,教师节一年就一次,也是向老师表达心意的最佳机会。别人送我不送,总担心自家孩子吃亏。而不少老师则表示,教师节“被收礼”让他们左右为难。

  收与不收,送与不送,似乎陷入了欲收不能,欲罢不能的两难困局。生活中,你经常可能面临这样的选择,明知给老师送礼不对,可是不送似乎又处于弱 势,因为别人都送了自己不送,孩子肯定会吃亏。既然大家都送,自己不送就说不过去,送总归比不送好。对于老师来说,同样面临着收与不收的选择,在“礼出心 安”的社会心态下,你若不收家长就无以安心,认为你对他们有什么成见,会对他的孩子区别对待。

  自然,在这样的心态之下,家长和老师都被“送礼风”所绑架而欲罢不能,以至于礼越送越多,越送越高档,导致了彼此攀比的恶性循环。其结果是,送礼已然是小事,送什么才是令家长们烦恼不已的事情,“生怕吃亏”和“比较中处于弱势”的焦虑,使送礼变成了一种实力的比拼。

  与之类似的还有医生与患者的关系,在患者心中已经对“送红包”形成了一种潜意识,认为如不给红包的话,医生就不会尽职尽责,自己就会面临更大的 医疗风险;而对于医生来说,如果不收红包的话,就可能会让患者产生某种不安。不收红包,应当是医生的职业底线和道德红线。但底线一再被突破,红线一再被僭 越,收红包成了“常态”,不收反而变得“不正常”,及至在患者和公众心中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送红包,就是保安全。特别是近年来“医患关系”不断被强 化,屡见报道的负面医疗新闻,让患者产生了“杯弓蛇影”的映射效果,更加剧了这种群体性的担忧。基于此,花钱买放心的“被红包”现象也就客观存在。

  事实上,处于这种两难的何止于教师和医生,整个社会都呈现出如此状态。现在的社会风气,干什么都托人,找关系,送红包,在“大家都送”的心态 下,送与不送,收与不收已经成为双方的纠结所在。原本是正常程序就可以办成的事情,也会给办事者一个红包,造成办事的成本不断增加,“红包”与“送礼”几 乎成了横亘于所有关系之前的必经程序。在一个资源化生存的社会里,送礼与被送礼泛滥成灾,无处不在,并演变成“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潜规则”。

  教师节送礼“两难困局”不过是社会病态的微观写照。送礼成潜规则,皆因为道德、法律和责任上的显规则没有发挥作用,权力寻租和利益互换现象没有得到禁止。欲治教师节送礼风,就得根治社会“潜规则”病。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幼教网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热点专题

  • 幼儿园教学课件:奇特的建筑
  • 幼儿教学课件:小鱼的梦
  • 河头幼儿园“帮水宝宝搬家”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认识时间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A Apple

幼升小

幼升小资讯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择校

幼升小指导

学区房

幼升小真题

重点小学

上海小学

广州小学

深圳小学

成都小学

武汉小学

南京小学

北京一类幼儿园

海淀区幼儿园

西城区幼儿园

东城区幼儿园

朝阳区幼儿园

其他区幼儿园

幼儿园资讯

教师园地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教案

教学论文

幼儿园课件

幼儿园教师心得

幼儿园评语

少儿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园必读

潜能开发

艺术培养

家庭教育

儿童乐园

科普知识

图书推荐

睡前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唐诗宋词

孕育指南

时尚妈咪

健康宝贝

美食厨房

趣味数学

健康饮食

专家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