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本站原创 2012-10-29 16:20:20
【面向未来还是过去】
学生读经、学传统文化,培养的是兴趣,本是好事,不过也应该从现代环境的角度考虑,而不是要回复到过去。
孙立群说:“小学生读经,也曾引起过很大的争论,是全盘读还是删节读等,其实这并不是最重要的。生活在现代社会,最重要的自然是培养学生作为一 个现代人的基本素养。传统文化的教育,也应该放在现代社会的环境下,因此不管是读原文还是读删节的,都应该对他们加以引导,哪些是当时特有的,哪些是对今 天仍旧有用的。至于说按照传统文化中的教育模式,让他们背多少书、行什么礼,其实都不是最重要的。”
然而,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并非易事。从上个世纪初开始,就有无数的学者研究这个领域,也因此产生无数著作。对此,孙立群说:“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 毕竟是有隔膜的,比如诸子,大多都是一两千年前的著作,时代变了,社会在发展,想要完全融合不大可能。所以,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现代精神,然后让他们能够以 现代眼光看待传统文化,最终形成自己的判断。而不是把传统文化照搬出来,从不盲信过去一定胜过现代。这是不对的,面向未来才是应有的态度,人类文明也总是 向前发展的,而不是向后。”
【学国学不可急功近利】
国学风潮之下,很多家长把孩子送到各种国学班、读经班,赞同者认为此举对普及传统文化有益,反对者则认为不过是和奥数班、兴趣班之类并无不同。
孙立群说:“家长希望孩子在未来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这可以理解。对孩子来说,读一些古籍也可能会因此引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这也是好事。但需要 注意的是,学传统文化需要的是积淀和熏陶,是潜移默化的功夫,不可急功近利,不能人为地定下什么目标、指标,一个假期必须背会多少古书,要达到什么程度, 这些并无益处,对孩子反而压力太大,没什么效果,甚至起逆反心理。传统文化积淀了几千年,传承了几千年,又何必急在一时。”
学国学是好事,却不能把好事变成坏事。孙立群说:“对于孩子的教育,基本的是现代精神的培养。此外课外的培养,最重要的是兴趣,学传统文化可能 会激发孩子对历史、对文化的兴趣。所以说,建立兴趣才是根本,倘若能够在传统文化中领悟到一些优秀的部分,和现代教育形成互补,自然更好,但这应该是学生 主动的,而非被动的。”
【别把宝压到国学身上】
然而,当今社会兴起创办的国学班、国学夏令营等,以各种名目招徕学生,参加的学生和家长们往往也寄以厚望,不管是对学生,还是对国学本身,是否都太过沉重了?
孙立群说:“迷信国学的人,肯定是有的,也曾经有过这方面的争议。在学界来说,国学的界定本身尚未定论。而我个人的理解是,传统文化本身产生于 农业时代王权统治的环境之下,如果说对今天的社会有什么重要的指导作用,这无疑是一个伪命题,传统文化绝无这种指导意义,也没有这么大的能力。一个现代化 的社会,自由民主的时代,它和农业社会、王权时代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学习借鉴其中对今天有益的部分,没有问题,但绝不能提高对它的评价,传统文化的那一 套价值观,在今天早就过时了。即便是说当今社会道德滑坡、信仰缺失等现象发生,那也应该用现代思想来培养和重建,把宝压到国学身上,国学承受不了。”
对于学生来说存在同样的问题,孙立群说:“学生学国学,本来应该是吸取传统文化对今天有益的部分,甚至是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而不是要学生去信奉传统的那一套价值观,把学生变成那个时代的人,这既不可能,也绝无好处。”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