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本站原创 2012-10-26 09:45:04
【导读】孩子似乎总有问不完的问题,这些看似毫无意义的问题,却包含很多颇具哲学意味的思考,是孩子积极思维的体现,是他们向未知领域的探索,家长可不能应付了之,如何回答孩子的问题,也是一门学问。
孩子是天生的学习者,他们有一种自然的力量,促使他们不断向未知领域进行探索。从身边的花花草草,到遥远的太阳和月亮,都会激发他们的疑问和想象。
孩子的问题经常被家长忽视
两个做客的小朋友抢着看一个节目,而小主人却想看另外的节目,抢不过来就去找爸爸:“他们两个不让我看电视。”爸爸说:“他们是两个,少数要服从多数。”孩子委屈地问:“为什么?难道两个人自私就比一个人自私好吗?”爸爸忙工作,不再理会孩子。
彤彤看到一辆冒着烟的摩托车,好奇地问妈妈:“妈妈,妈妈,那辆摩托车是锅做的吗?它和锅一样冒烟呢。”她又捧着一捧草问爸爸:“爸爸,什么是草?”父亲说:“草,就是草嘛。”
默默有问不完的问题:“草为什么是绿色的,它怎么不长成花的颜色?”他会问:“为什么我是从妈妈的肚子里出来的?”早上起床,他会问:“月亮姐姐为什么不见了呢?太阳为什么那么热?太阳要是掉下来了怎么办?”父母一开始还会耐心回答,后来就让他自己去想了。
昊昊拿着一本书跑到爸爸身边问:“爸爸,这个狐狸老跟在鸡后面干啥?”“问你妈去。”……过了一会,昊昊又拿着书跑过来问:“母鸡为什么没发现狐狸?”爸爸:“一边去,没看我在忙吗?”
孩子的问题中蕴含着智慧和探索
孩子们看似司空见惯或者毫无意义的问题,却容不得家长小看。这些问题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有些甚至切中人类发展中最本初的、重大的问题。
孩子的问题即是智慧
雅斯贝尔斯说:“我们常能从孩子的言谈中,听到触及哲学奥秘的话来。”老子也认为,最具智慧的圣人恰恰就是复归于婴孩。也有人认为孩子的问题甚至比那些哲学博士更深刻。如上文提到的,两个做客的小朋友与小主人抢看节目,孩子反问爸爸:“难道两个人自私就比一个人自私好吗?”再如,捧着一捧草的彤彤问:“爸爸,什么是草?”孩子的这些发问是否更具哲学的意味?是否比大多数家长的认识还要深刻呢?可以说,很多时候孩子的问题本身就是智慧。这些智慧需要我们家长向孩子们不断地学习,甚至不断地反问我们自己。
孩子的问题显现着积极的思维
孩子有问题恰恰说明了孩子的思维在积极地运转,他所提出的问题往往是他的发现,以及他是怎样用他的思维加工他的发现的。如上文中彤彤看到一辆冒着烟的摩托车,她就问:“摩托车是不是锅做的?”在她的经验中锅会冒烟,看到摩托车冒烟,她就将自己的经验联系起来。
摩托车是锅做的吗?从孩子的问题里可以发现她敏锐的观察、活跃的思维。孩子的问题说明了他正在通过这样的方式将自己生活中的发现建立起联系。杜威说教育即经验的不断重组,而这个孩子不正是在完成自己生活经验的不断重组吗?同时,通过孩子的问题,家长还可以发现,孩子的思维水平正处在复合思维的阶段。他通过联想将各个具体成分和复合物连接起来的特征扩散了,形成了直观到具体的形象或者物品连接的复合体,它们所连接的联系的广泛多样是惊人的。这也是为什么这一时期孩子的问题特别多,同时又充满了发散性、创造性。
孩子的问题显示着孩子向未知领域的努力
幼儿期,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还未成熟,其操控外界的能力相对较弱。对于他来说,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未知的、神奇的,而孩子天生有一种力量,他是天生的学习者。孩子试图控制他周围的环境,他以无穷尽的问题,向未知领域做出不断的努力,以求得安全的欲念。
这样一种向未知领域的努力,转换到现实生活中即孩子可以从身边的花花草草、猫狗虫鱼开始,一直问到遥远的太空。正如上文默默的那些问题,正是他向未知领域的努力。他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就问:“为什么我是从妈妈的肚子里出来的?”早上起床,他看不到月亮就问:“月亮姐姐为什么不见了呢?”这些都表明他不断向未知领域进行探索。而孩子们向未知领域的努力也正是人类能够不断获取知识,不断向新的知识领域前进的重要力量。
如何对待孩子的问题
孩子的问题本身就是智慧,它也蕴藏着孩子向未知领域的努力,所以家长不能小瞧了孩子的问题。家长需要,孩子们也需要家长耐心地、认真地对待他们的提问,并给予积极的回应。
正视孩子的提问
理解了孩子为什么有那么多问题、孩子问题的重要性,以及满意的回答对于孩子成长的长远影响,就需要我们家长谨慎地、正确地面对“十万个为什么”。孩子有时可能会提出一些十分滑稽、甚至无法回答的问题,这时候一笑了之、敷衍或者粗暴制止,都会影响孩子,甚至导致其智慧停滞不前。而当家长正视孩子的问题,对他的问题给予适当的回应时,不仅能促进其认知的发展,而且能激发他对外界探索的兴趣,继而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给予孩子积极回应
对于能直接回应孩子的问题,如“这个狐狸老跟在鸡后面干啥?”家长可以直接回答孩子“狐狸喜欢吃鸡,跟在鸡后面是为了捉住它”。有些问题则可以引导孩子通过进一步观察,全面了解,如“母鸡为什么没发现狐狸”,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观察狐狸走路的姿势等,让孩子较全面地认识和理解事物。相反,如果家长敷衍,甚至嘲笑他的话,则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孩子甚至没有问题了。
提高孩子的提问水平
孩子提问的水平与其自身经验,认识的广度、深度,思维的灵活性以及学习的兴趣呈正相关。家长要利用日常生活资源,让孩子发现问题。对于有一定生活经验的孩子,可以适当地提供反问的机会,激发孩子的思考。如彤彤捧着一捧草问爸爸什么是草,家长可以回答:“我觉得绿色的,矮矮的就是草,你觉得呢?”这样使孩子不仅仅停留在某一个问题上,还可以引发对事物的整体思考和认识。甚至可以结合孩子思维发展的水平,有意创设适合其思维水平的环境,给予其机会发现问题,通过进一步引导,提高孩子的提问水平。如默默问:“太阳为什么那么热?太阳要是掉下来了怎么办?”这说明默默将生活中某些经验迁移到太阳身上,但他不像“摩托车是锅做的吗”问题一样,可以清晰地看出彤彤的经验的重组。这时家长可以通过进一步引导,或者反问:“你为什么担心太阳会掉下来?”聚焦到默默最初的经验上,这样既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又能根据孩子最初的经验,提供合适的帮助与支持。
孩子的问题是不可小觑的,家长不但不能忽视孩子提出的问题,还应该鼓励孩子提问,并在回答问题上下功夫。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