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本站原创 2012-10-22 15:45:34
10月15日,教育部网站公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给学前孩子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的成长设定了一个“阶梯”状的标准。3岁学会不跟陌生人走,4岁学会体谅父母辛劳,5岁学会说出家庭住址,6岁学会接受不同意见。政府希望通过这部《指南》有效转变公众的教育观念,防止和克服“小学化”倾向。
成长标准值得参考
钱报网网友hehongxia:儿童成长本来就没有什么统一的标准可言,只有根据儿童自身特点安排教育内容才是科学的,也就是孔子说的因材施教。但是,在现实中,儿童教育早已被应试教育冲击得七零八落,过度教育现象比比皆是,这当然是纯粹的揠苗助长,只能对孩子造成伤害。父母们齐心协力为孩子划定拔高的起跑线,培养天才的意志和决心真的都很坚决。早教班便油然而生,幼儿园小学化也成为常态。教育部此时公布儿童《成长标准》,对转变一些家长幼儿园教师的意识应该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成长标准》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每一位家长都应该好好研读,每一所幼儿园都应该重新设定教育目标修正教育计划。
@谜思夏:这是作为参考的标准吧,具体实施起来要因人而异。
@momo妈妈咪丫:我觉得这个比让他们认字、背唐诗、学英语有用多了。
标准别成“紧箍咒”
@李行勤:感觉这是根据大人想法要求孩子成长为什么样子,还定个标准,这和标准答案一样,让人觉得很别扭,个人觉得应该根据孩子的天性来成长吧。
@qingfeng1984:按这标准,全中国那是有多少“弱智”儿童啊!
@种田的农民最辛苦:崩溃了,我女儿7岁了不知道体谅父母。
@为谁强悍:貌似我国6岁以下的国民很多啊,说明中国还年轻?
@疾控医生武南:把娃当木头咧,做家具呢!一个娃一个样,才是生命!
钱报网网友无敌红桃六: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就像世界上本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因此每个孩子的成长轨迹也是不相同的,没有统一的标准非得遵循。要我说,符合孩子的个体发展,适合孩子的教育就是好教育,而不是不计后果的“拔苗助长”式的摧残教育,这样的教育不但打乱了孩子正常的成长规律,也给孩子留下了一个噩梦般的童年。儿童成长指南如此详细地公布了学前孩子的种种发展标准,表面上是想对学龄前孩子“减负”,而实际上是给这些孩子戴上了更紧的“紧箍咒”。
穿不透应试教育的“铜墙铁壁”
钱报网网友孙维国:《指南》就是教育孩子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这是儿童教育的回归,基于应试教育的大环境,这种回归本身就是儿童教育理念的进步。儿童是一张白纸,怎样教育儿童事关儿童一生成长,然而,不得不直面的现实是,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在如同机械式的教育体制下,学习至上成为第一要务,童真和天性被日渐消解,一个个“计算器”、一部部“高级词典”,在“教育流水线上”源源不断地被“生产”出来。
不是家长不想践行《指南》,而是身不由己被“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左右,明知这样做对孩子不好,可谁能够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独善其身?谁又能凭借个体之力改变这一大环境?面对坚挺的应试教育体制,个体的反抗只能头破血流,家长只能随波逐流。
钱报网网友王军荣:希望通过这部《指南》有效转变公众的教育观念,防止和克服“小学化”倾向。这样的出发点不可谓不好,但要追问的是,幼儿“小学化”倾向难道是因为缺乏“成长标准”?孩子有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不该过早“小学化”,该让孩子多些睡觉时间和玩乐时间,这一点家长是清楚的。可为何家长喜欢幼儿园“小学化”,就是因为害怕孩子跟不上。幼儿园不“小学化”,孩子就不认识字,就不会读拼音,到了小学,能跟上那些从“小学化”幼儿园中出来的孩子吗?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是因为家长有着浓厚的“应试教育情结”。
@哆啦小美Z:一方面要防止幼儿园小学化,一方面入小学还要考试,而且入了小学之后的拼音等基础知识学习一带而过。把小学问题解决好了才是关键!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