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本站原创 2012-07-20 16:27:01
1996年人大附小被命名为“北京市足球传统校。”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附小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办学宗旨:“创造适合于儿童发展的教育环境”,积极组织教研工作,与北京市教科所合作,开展了“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的实验研究――这就是日后闻名全国基础教育界,掀起新时代教改潮流的“学生质量综合评价”。
那是1987年万物复苏的春天,人大附小任惠莹校长率先提出了“以全面发展的动态过程来看待每个学生”的素质教育观念。作为素质教育实施体系的先导评价系统,“小学生质量综合评价”观念在当时的中国基础教育界是空前的。这种大胆的理念与实验探究更是基础教育界的一大创举。在80年代末的中国,在原有教育理论、教育评价反馈体系的基础上,实行素质教育的学生质量评价,其挑战性和需要面对的困难是难以想象的。任校长就是以一位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感和对工作的坚韧干劲,坚持着这一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研究工作。人大附小在任惠莹校长的带领下,成立了“评价”核心小组。开始结合本校教学实践工作,开展“小学生质量综合评价”的研究。学生质量综合评价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是“创造适合于儿童发展的教育”屏弃了以往“为了选拔适合于教育的儿童”的陈旧观念,在基础教育阶段淡化选拔意识,全面地、最大限度地促进每一个儿童的发展,力求发现并选择一切可能的教育方式,充分利用反馈原理,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面向有差异的每一个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综合质量评价体系的作用和目的并不在于“教育评价”过程本身,而是站在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的高度上,发挥教育评价、教育反馈、教育方法的能动作用,对整个教育体系做整体的调动。
为了使素质教育评价的研究不流于表面,深入挖掘评价体系在教学工作中的巨大作用。任校长和评价组的老师们翻阅了大量资料,借鉴了中外专家学者和教育部门的大量实践经验。其道路是漫长曲折的,先后历经无数次实践反馈、12次整体修正,才最后定稿。
一本小小的《小学生质量综合评价手册》,刚一推出,立即引起了学生、家长、教育同仁和教育专家的热情关注。犹如春雷乍起,即刻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素质教育评价的教育变革。1991年,人大附小正式召开了,北京市“教育评价工作研究”现场会。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文?、市教研所梅克参加会议并进行讲话。“学生质量综合评价”工作获得了市里领导及各中小学校长的一致好评。1992年,附小的《北京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荣获北京市“七五”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一奖。1993年底,教育界各大周刊相继发表了人大附小“质量评价体系”的相关文章。1994年,新版《小学生质量综合评价》手册在“全北京市校长会”上进行了交流展示,同年获得了国家专利。由此,附小的“小学生质量综合评价”经验,正式开始向全北京市的中小学推广。
运秉志校长继任惠莹校长之后,他和校领导集体继续加强和完善学生“质量综合评价”体系,随着教育艺术的不断发展,历经12次修改加工,将其制订为《学生素质教育成长手册》,分为高、中、低三册。《成长手册》里有“思想品德”、“体质健康”、“审美意识”、“心灵健康”、“个性发展”等内容,配有可爱的小图画,,还包括表现最突出的事件记录、获得荣誉称号等。实际上,这也将教师的工作规范化了,纳入了评价体系,对学生和教师都是引导、激励与监督。《成长手册》获得北京市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