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幼教 > 幼升小 > 幼升小政策 > 正文

莫让"名小"成"拼爹"战场

来源:eol 2011-11-08 11:20:41

说两句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当下父母最迫切的愿望。于是,众多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需求,转化为“名小情结”,家长们绞尽脑汁,争相把孩子送入“名小”。

  当前,在全国知名小学的择校热潮中,高校附属小学成为择校最为集中的靶向。在名牌高等院校的光环下,其附属小学在师资力量、教学设备、办学环境等方面占尽优势,自然成为家长们争夺优质教育资源的主战场。

  然而,由于高校附小实行自主招生,主要面向内部教职工子女招生,面向社会的招生名额有限。稀缺的资源使得争取入学机会,演变成了“拼爹”的现象,变成家庭地位、金钱、权力、关系的交锋。

  从推动义务教育发展的均衡来看,高校附小的招生政策和管理体制亟待改革。

  高校附小成“教二代”的大本营不利于实现教育公平

  综观全国,特别是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一二线城市的著名大学基本都设有附属小学,这些学校通常也是家长们趋之若鹜的对象。

  由于历史原因,高校附小不参与划片,其优势资源是用来满足内部职工子女的入学需求,并不是服务于所在地区整体基础教育发展,它通过降低内部职工子女的入学标准作为一项优惠的单位福利。因此,高校附小的招生对象主要为本校正式在编职工第二代或第三代子女、共建单位人员的子女以及部分择校生。简言之,对公众开放程度不高。

  以北京市教育资源最为集中的海淀区为例,各大名校的附属小学、中学占据了最好的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这些学校一般直接归属高校,不受当地教委的管理,实行完全独立的招生政策。因此,这些学校通常不适用北京市小学生就近免试入学的政策,其招生公告上明确标明只为本校正式教职工服务,只接收本校教职工第二代或第三代的子女。

  高校附小,高度集中优质资源,低程度开放,不利于义务教育阶段实现教育机会的平等。在公办教育的系统内,将孩子天然的受教育权,人为地按照父母的身份加以划分,造成的只能是特权和垄断。拥有特殊地位、关系、权力、金钱的家长在竞争中占有绝对优势,成为得利者和受益者,进一步成为社会两极分化的助推器,严重损害了教育的公平。

  高校附小招生政策可能滋生教育腐败

  高校附小入学机会的不平等、不完全透明,给金钱、地位、关系、权力提供了运作空间,甚至滋生了权力寻租和腐败。据调查,择高校附小的赞助费少则三五万元,多则十几万元,并且还是在有相当人际关系的前提下。

  家长的社会地位越高,在政府中权力越大,家长交的钱越多,其子女进入高校附小的机会就越大。在“教二代”之外,特殊子女也列入附小招生范畴。名校附小成了“富二代、官二代”的成长乐园。

  在名额有限的条件下,由于有关择校费收取和使用的规定不够透明,存在着相当大的随意性,这就给了权力和人情相当大的寻租空间。此外,高校附小没有纳入辖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进行管理,部分高校附小对教育经费进行挪用和截留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共建、择校、赞助的钱,由谁管理?如何管理?这些都应引起政府部门高度的关注。

  “拼爹”式的入学方式,以学生的家庭背景作为入学条件和基础,最终带来的只能是不公平、不公正。这种“拼爹”虽然赢来了优质教育资源,但也会带给孩子扭曲的价值观,难以在社会中形成公正风气,对教育本身也是一种极大损害。

  推动高校附小体制改革莫让“名小”成“拼爹”战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高校附小作为义务教育的国家公办学校,在推动落实《纲要》进程中,更应责无旁贷,充分利用其优质的资源。为此建议:

  一、改变现有学校的管理体制,脱离隶属高校,将高校附小划转所属地区,由地区教育部门统一管理,地方教育主管部门负责高校附小的人、财、物等管理职责。特别是部属高校附小,应由中央直管体制转入地方管理,提高地方教育水平,实现地区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二、高校附小应最大程度上和最大范围内促进义务教育的公平,要实现招生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程序公开、结果公示。即使是“教二代”,也要坚持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制度,全面推进教育公平,不断扩展公共教育服务范围,逐步实现义务教育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三、着力解决择校问题,规范捐资助学行为。建议对以入学名额为条件的共建、捐资助学行为,坚决取缔,严格杜绝。同时,教育主管部门应设立专门的内部机构,管理接收捐资助学资金,推动教育事业社会化发展,对教育资金合理分配,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切实缩小校际差距。

  四、实现教育公平,在均衡教育“硬件”资源的同时,保证学生共享优质的教育“软件”资源。高校附小师资好、优质资源多,纳入地方管理后,应切实加强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打造强弱校间、城乡间的教育共同体,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公平分布;缩小校际、城乡间的差距。

  教育公平的最终实现有赖于充分的教育机会。希望更多的人关注孩子享受平等上学的权利,让公平的阳光照耀在每一个适龄儿童的身上,不要再让“拼爹”这种不和谐的现象出现。

  (人民政协报)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幼教网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热点专题

  • 幼儿园教学课件:奇特的建筑
  • 幼儿教学课件:小鱼的梦
  • 河头幼儿园“帮水宝宝搬家”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认识时间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A Apple

幼升小

幼升小资讯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择校

幼升小指导

学区房

幼升小真题

重点小学

上海小学

广州小学

深圳小学

成都小学

武汉小学

南京小学

北京一类幼儿园

海淀区幼儿园

西城区幼儿园

东城区幼儿园

朝阳区幼儿园

其他区幼儿园

幼儿园资讯

教师园地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教案

教学论文

幼儿园课件

幼儿园教师心得

幼儿园评语

少儿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园必读

潜能开发

艺术培养

家庭教育

儿童乐园

科普知识

图书推荐

睡前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唐诗宋词

孕育指南

时尚妈咪

健康宝贝

美食厨房

趣味数学

健康饮食

专家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