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技日报 2011-05-23 10:13:20
正当北京、广州等大城市家长为孩子上幼儿园昼夜排队,媒体对入园难、入园贵大声疾呼时,与北京一水之隔的河北三河市,无论是城里的孩子还是农村的孩子,都能上公立幼儿园,“不仅进得去,而且质量好,花钱少”。
幼儿园建在小学内,家长愿意送,孩子乐意来
在三河,最漂亮的建筑是学校。
地处三河市偏远地区的高楼第二小学是所新建的农村校,学校校园占地63亩,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5月12日下午,记者随教育部组织的“落实纲要看基层·河北行”采访团来到该校,一眼望过去,一排栅栏把学校分成小学和幼儿园两个区域。栅栏南侧的小学,标准的塑胶操场格外显眼,有些同学正在操场上活动。而栅栏北侧是高楼二小幼儿园,有的孩子在教室里作手工,每人一块胶泥,四个矿泉水瓶盖,不大工夫,这些“零件”就被“组装”成了一辆“汽车”;有的孩子在画画,画他们心中的海底世界;还有许多孩子在院子里玩滑梯,玩沙子,做幼儿操。
这种小学和幼儿园一体化的农村小学校,由校长全面负责。
高楼二小校长周景强介绍,现在学校有小学生450余人,幼儿园有220余人。孩子们来自周边的13个自然村。记者注意到,与周边的农民住房相比,校园格外亮丽,环境十分整洁。“孩子愿意上幼儿园,这儿比家里条件好,在幼儿园有的玩,还能学东西”。一孩子家长说。
陪同采访的三河教育局局长李维宁告诉记者,农村实施小学和幼儿园一体化建设,软硬件环境都好了,现在是“家长愿意送,孩子乐意来”。
东营小学,地处三河最东南,距市区35公里,学校往东一公里外就是天津蓟县,南边紧临宝坻县。校园占地40亩,建筑面积近1万平方米。同样是“校中有园,校园分立”的格局,校长刘兵介绍,学校小学在校生460余人,幼儿园在园220人。
在东营小学幼儿园,不仅有与城里幼儿园一样的蹦蹦床,组合滑梯等游乐设施,还有一个名叫“娃娃农庄”的小菜园,记者看到,“娃娃农庄”里十几个小朋友正在除草。
李维宁告诉记者,通过新建、改建、扩建等办法,三河所有农村小学全部建成了高标准幼小一体化学校,现在,东营小学幼儿园等43所幼儿园都已成为省级示范性农村幼儿园。
“实施农村幼小一体化建设,直接把幼儿教育纳入了财政支持体系,幼儿园性质性公,园里教师与小学教师一样有事业编制,工资按教师系列走,幼儿园经费以财政为主”。张纬东,三河市副市长,主管教育工作。多年在基层工作,他对农民很有感情,“一定要坚持幼儿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教育,让农民的孩子上得起园,享受高质量的学前教育。”
他告诉记者,在三河农村幼小一体化的幼儿园,执行国家最低收费标准,每生每月90元保育费。农村幼儿冬季取暖费全部由市财政按照每平米32元标准单独拨付。幼儿园运转经费全部由市级财政全额列支。这一系列政策,保证了每个农村家庭的孩子上得起园。
目前,三河在园幼儿19100人。其中,农村幼儿11300人,学前三年教育普及率达到98.2%。
稳定边远地区教师队伍大学生全部充实到农村学校
在三河,农村小学不仅有美丽的校园,更有优秀的教师。
李亚文,河北师大毕业后来到东营小学,教五年级语文兼班主任。学校里像他这样本科毕业的年轻老师有14人,都是近3年新来的,占到教师总数的22.6%。
张纬东介绍,最近3年,三河每年招聘100—150名师范院校本科毕业生,招聘进来的大学生全部充实到边远地区的农村学校。目的是“优化边远地区的农村学校的教师结构,提升教学质量”。
他说,为稳定边远地区教师队伍,统筹推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三河对在边远地区任教的教师采取补贴机制。根据学校与城区的距离差别,教师每人每月可享受200—800元的补贴。不仅如此,还在高楼二小、东营小学等边远学校修建教师周转宿舍。这些倾斜政策的实施大大稳定了边远地区农村学校的教师队伍。
李亚文和他妻子都在东营小学任教,他俩都能拿到每月500元的边补,他们小夫妻住在校园的周转房里,新建的周转房两室一厅一厨一卫,使用面积70平米,室内还配备了电话、宽带、有线电视,住在这里水电暖费用全免。李亚文说,他打算在这里发展。
高楼二小的田洪彬代金娥夫妇也住在学校的周转房里,由于学校离城区不是很远,两人拿到的边补是每人每月200元。他们有自己的私家车,开车到燕郊镇仅20多分钟,燕郊镇是三河市西部的文化中心。
他们有个7岁女儿,就在高楼二小上一年级。
“怎么不把女儿送到镇里的学校去?”记者问。
“我们学校不比镇里差,环境还比镇里学校好。”代金娥说。
“在最近的一次统考中,高楼二小排第九,而全市有60多所小学。”周景强在介绍学校教学质量时这样说。
东营小学的一位张姓家长告诉记者,“头几年,村里人把孩子送到镇里、城里去上学,现在不送了。”
“教师稳住了,学生就能稳住,现在农村孩子享受着与城里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甚至还高于城市。”李维宁对记者说,“现在不是农村的孩子往城里跑,而是城里的很多家长把孩子送到农村学校来。”
刘兵这样总结,农村学校现在是“教师心稳、家长满意、学生高兴”,教学质量明显提升。他透露,“看到学校的环境这么好,临近的蓟县、宝坻县的孩子也到我们这里来上学。”
财政向农村学校倾斜,推进均衡,促进公平
记者在采访中感受最深的是,三河尤为重视教育,把教育优先发展落在实处。
为统筹教育资源,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该市公共财政向农村学校倾斜。“十一五”以来,该市投资近10亿元改造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张纬东感慨,“农村的中小学一定要达到标杆,优先把农村的学校搞好。”他介绍,现在,所有的农村小学设施都与高楼二小、东营小学不相上下。
有钱投教育。
2010年,三河财政收入28亿元,给了教育8亿元。
东营小学2010年新址建设,总投资2400万元,相当于给每位学生投资近4万元。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财政同样给支持。
据张纬东介绍,为提升教师整体水平,鼓励教师进修深造,三河专门设立了在职教师学历提高奖励基金。小学教师中专学历升大专,奖励1000元;初中教师大专学历升本科,奖励1500元;高中教师本科学历升研究生,奖励3000元。
5年来,共发放奖励资金350万元,受奖励教师近2500人次。教师学历层次显着提升,小学教师专科化、初中教师本科化已全部实现,高中教师研究生比例大幅提升。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