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晨报 作者:罗德宏 2010-09-25 09:40:28
家访——这一过去老师了解学生家庭教育环境的重要手段,在今天社会遭遇越来越多的挑战。由于一些家庭担心隐私暴露,加上生活节奏日益变快,家访在有的学校已悄然淡去。步入新学期,记者从北京市部分学校了解到,除了传统的登门家访,部分小学借助网络等方式推出“新版家访”,万泉小学一些班级甚至把新生家长见面会搬进公园来开。
“家访是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的重要途径,这对于一年级新生尤为重要。”万泉小学副校长张立介绍,“新版家访”是近年来该校“平稳度过一年级”课题研究组老师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新招儿。
据了解,考虑到传统家访面临的社会难题,该校新生一年级教师把家访形式设计得与众不同,他们选择在假期根据学生的家庭住址合理搭配,将六、七个家庭分成一组,安排在附近的公园一起见面。“新家访拉近家长和教师的距离,氛围轻松活泼,还增进孩子们的友谊。”
除了公园集体面访等形式,万泉小学一年级新生家长还可以通过学校的“希望谷”网络平台和老师及时沟通,随时进行网络平台上的“新家访”。
“一年级是个特殊的群体,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同时担心孩子是否适应并平稳度过小学一年级。”多年来关注并潜心研究“幼小衔接”问题的万泉小学校长景小霞表示,为此学校三年前启动一年级的校本研究,着力推进一年级新生教育的家校合作和习惯培养,填补幼小衔接的教育空白。
专家介绍,刚刚步入一年级的孩子,面对新的作息时间、空间环境、人际关系、学习内容、教育方式和相对独立的应对,都有许多地方不能适应。针对孩子们面临的六大挑战,万泉小学一年级的全体教师形成合作共同体,凝聚集体智慧,共同研究“平稳度过一年级”的课题。一边探究家校合作,一边研讨孩子好习惯的培养。
记者在该校“一年级日常行为习惯评价表”上发现,从到校、课前准备、上课、课间、上操、中午、放学到回家,一年级孩子需要培养近30个具体的好习惯。如在课间,“我能做到”的好习惯便包括:及时喝水、上厕所,不和同学打闹、追跑。为了让一年级学生记住好习惯,老师们还编出琅琅上口的儿歌,让孩子们在读诵中实施。
“过去一开学,一年级孩子上学容易又哭又闹,家长着急天天给老师打电话,老师没几天嗓子就哑了。”拥有多年教育教学经验的李莉老师说,伴随课题的推进,这种现象越来越少,一年级新生上学很开心,而且逐渐有规有矩;而在一年级带班不再是老师们“发怵”的苦差事,而是在挑战中收获快乐的好活儿。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