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幼教网 2010-08-06 17:58:20
夏日炎炎,天气闷热,宝宝可能出现胃口变小、食欲不振的情况,而贪吃冷饮冷食更容易引起肠胃不适,为了宝宝的饮食健康,妈妈一定要遵守这8大纪律。
纪律1宝宝拒食有原因
宝宝对吃的兴趣一般都很大,可是,到了夏天很多宝宝却会出现食量减少、食欲不振的情况,有些甚至拒食,不是摇头躲避就是用手推开。造成以上情况一般有两种原因,一种是天气炎热,使得宝宝的胃口变差,另一种原因则是宝宝可能感染了消化道病如消化不良、胃肠炎、肝炎等,造成食欲减退,或者局部性炎症如口腔炎、咽炎等,吃东西的时候引起疼痛而拒绝食物。
所以,如果你的宝宝拒绝吃东西,一定要先找准原因,再想办法解决。如果是第一种原因,妈妈可为宝宝做一些开胃的食物,若是第二种,则要带孩子去医院尽早治疗。
Tips:平时消化能力差的宝宝,妈妈可以经常帮孩子按摩腹部,帮助消化。
纪律2美食三要素,打开胃口
夏日的饮食要清淡、爽口、好看,有了这三个要素,就能轻松打开宝宝的胃口。妈妈在替宝宝准备餐点时,多做一些清凉、爽口的食品,如:凉拌蔬菜、蔬菜泥、果汁、果泥等,都是不错的菜色。另外,也可制作一些清爽、营养的点心,帮宝宝补充营养。如水果布丁,又或可将柳橙、苹果、芒果等水果加入菜肴,做成丰盛的水果大餐等。
美食范例:水果沙拉
原料:苹果、梨、桔子、香蕉、生菜叶、色拉油沙司、鲜奶油、柠檬汁。
制作方法:
1。将苹果、梨、桔子和香蕉都去皮去籽,切成一寸长三分宽的薄片,放入盛器内拌匀。生菜叶洗净,消毒待用。
2。在小盘里用生菜叶垫底,上面放拌好的水果片。再将鲜奶油,柠檬汁倒入色拉油沙司内拌匀,浇在水果片上。
纪律3吃得少也要保证营养
虽然夏日饮食口味要清淡,但还得兼顾营养,如果宝宝不想吃肉,妈妈可用豆腐、牛奶、蔬果等高蛋白食物来取代。如果宝宝不想吃饭,妈妈可用粥、凉拌面等容易入口的食物来替代。平时需避免给宝宝吃味道太重、太油腻的食物。为了鼓励小宝宝多吃,少食多餐也是好方法,如:在宝宝干净的小手上放一个小包子、小点心,除可让宝宝自行拿握外,还可训练咀嚼能力。
美食范例:鲜虾丝瓜汤
原料:鲜虾100g,丝瓜200g、植物油、料酒、姜、葱、味精、精盐各适量。
制作方法:
1。丝瓜刨去外皮,洗净,切成斜片;葱切成葱花;姜切成丝。
2。鲜虾去肠,洗净,加入料酒、少许精盐拌匀,腌10分钟。
3。锅置火上,倒入植物油烧热,下姜丝、葱花爆香,再倒入鲜虾翻炒数下,加适量清水煮汤,待水开后放入丝瓜片,煮至虾、瓜熟后,加精盐、味精调味即可。
纪律4不要贪吃冷饮
炎炎夏日来一支棒冰真是一种享受。但是,宝宝的消化系统娇嫩,一味贪吃冷饮会使口腔、胃黏膜的血管剧烈收缩,影响局部的血液供给和胃液的分泌,引起腹痛、腹泻和食欲不振。因此,妈妈一定要控制宝宝吃冷饮的量,饭前尤其要杜绝冷饮。宝宝吃棒冰时,妈妈也要提醒他不要大口大口地嚼着吃,以免直接刺激牙齿引起牙病。平时三餐一定要有规律,不要因为宝宝不想吃就由着他少吃一顿。
纪律5时刻补充水分
天热,宝宝又好动,经常满头大汗,这时候需要家长提醒宝宝多喝水,以补充体内水分。缺水不但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也容易发生中暑。补充水分要多喝白开水,而不是用饮料、果汁代替。宝宝流汗过多时,还可以适当喝一些盐开水。如果是纯母乳喂养的婴儿,可在两次喂奶中间喂一点白开水。
纪律6食物清洁很重要
天热,细菌生长繁殖加快,食物很容易变质,宝宝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局部抗感染能力差,因此饮食特别要注意新鲜。最好每顿都现做现吃。如果是冰箱里拿出来的食物,光用微波炉加热是不能完全消灭细菌的,一定要煮透才能吃。另外,要督促宝宝养成常洗手、讲卫生的好习惯。
Tips:如果宝宝吃坏肚子了,一定要带他去看医生。妈妈可以磨些胡萝卜泥煮粥给腹泻的宝宝吃。
纪律7多吃点苦,多补点VE
苦瓜、蒲公英、莲子芯、芹菜、香菜等苦味食物具有解热泄火功能,妈妈可以把这些食物做成美食,让宝宝吃,避免中暑,平安度夏。此外,麦芽、麸皮面包、核桃泥、奶制品等食物中含维生素E量较多,夏天也要多吃些这类食物。
美食范例:苦瓜粥
原料:苦瓜100g,粳米60g,冰糖100g。
制作方法:
1。将苦瓜洗净,切成小块;粳米淘洗备用。
2。锅中加水烧开,加入粳米、苦瓜煮粥,粥煮至半熟时,加入冰糖,糖化解后即成。
纪律8夏日也可进补
很多人都知道冬季适合进补,其实,夏季也是给宝宝补补身体的好时机。夏补能调和宝宝的脾胃,打开宝宝的食欲。但要注意的是,夏补要清补而不是像冬天那样滋补。
美食范例:夏季食补粥
大麦粥:用大麦和粳米及米仁煮成粥食用,有养胃、消热解暑的功用。
绿豆百合:绿豆30g、百合100g,煎汤食用,有养阴、祛暑、清热的功效。
双皮饮:西瓜皮30g、冬瓜皮30g、芦根30g,煎汤饮用,有止渴、清热、利尿功效。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