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幼教 > 幼儿园资源 > 教学论文 > 教育探索论文 > 正文

幼小衔接的五大新转变

来源:《上海托幼》 2010-07-29 13:46:53

说两句

  幼小衔接是整个教育阶段中第一个重要的衔接环节,衔接得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幼儿未来的长远发展,因此,这一问题历来都得到了较大的关注与重视。上海市教委陆续出台的《上海市幼儿园幼小衔接活动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与《上海市小学一、二年级课程调整方案》等文件,为幼小衔接注入了新的内涵,为幼儿园和小学有效开展幼小衔接工作提供了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从中可以看到,幼小衔接正发生着五大新转变。

  一、衔接的主体:由幼儿园单一主体向幼、小共同参与转变

  幼儿园与小学是开展幼小衔接工作的两个主体,作为两个不同的教育阶段,它们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过程以及教育组织形式等方面存在很多差异,这也是幼小衔接之所以重要的原因,而如何让幼儿适应这种差异是幼小衔接工作的难点。在以往的研究与实践中,我们更多的是关注幼儿园如何单方面地开展衔接工作,幼儿园是幼小衔接的唯一主体。而小学只是在开学的第一周内开展参观小学、学习相关规章制度等少量的活动,帮助刚入学的幼儿适应小学生活。小学对幼小衔接的重视程度远远低于幼儿园,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缺少沟通,而且传统观点总认为“幼儿园应该向小学靠拢,衔接任务主要由幼儿园完成”,这些都是影响幼小衔接有效开展的因素。

  近年来,有些学者从生态学的角度指出,家庭、幼儿园、小学要为幼儿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作好各种准备,只有各方面加强配合,才能有效提高幼小衔接的质量(王文乔、杨晓萍,2007)。因此,幼小衔接的主体不应该是单一的,幼儿园与小学应该共同参与、双向互动,可以采用参观、座谈、共同研讨等形式,在幼儿的认知、行为习惯、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培养上展开沟通与协作,最好能采用一种连续的培养方式,由幼儿园阶段开启,在小学阶段加以延伸,毕竟习惯与态度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一个长期培养的结果。

  此外,家庭虽然不是开展幼小衔接工作的主体,但家庭的作用也非常重要,只有保持家园一致、家校一致,幼小衔接的质量才能得到保证。

  随着上海市教委出台了幼小衔接的相关文件,部分区域的幼儿园与小学开始合作,幼儿园应该把握住这一个契机,增进与小学的联系与互动,与小学共同完成幼小衔接这一工作。

  二、衔接的内容:由重知识、技能向重兴趣、习惯和情感转变

  幼小衔接到底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即“衔接什么”,已有研究大多从幼儿到底存在哪些适应困难着手。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国家教委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这项研究指出,幼儿入学困难一般分为学习与社会性两大方面。学习适应困难主要表现在读写与数学两个方面,社会性适应困难主要表现在任务意识与完成任务的能力、规则意识与遵守规则的能力、独立意识与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以及人际交往的能力等方面(朱慕菊,1995)。

  在以往的实践中,我们往往以解决幼儿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为主,较为重视读、写、算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传授,这也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因为幼儿在进入小学后第一个面临的就是这些方面的困难,更为重要的社会性方面的适应问题往往就被忽略了。

  日本一项有关幼儿园大班幼儿的发展状况与小学1~3年级成绩的相关调查指出,幼儿的好奇心与社会能力的得分高低与一年级语文、社会、数学等课程的成绩高低存在着相关性。因此,幼儿的好奇心与社会能力的培养才是幼小衔接需要重视的内容。

  另一项关于学业成绩与IQ的相关调查指出,有的幼儿IQ高,但生活习惯与自主性差,会导致较低的学业成绩;相反,有的幼儿IQ虽然不高,但自主性和适应性方面较强,学业成绩照样很好。

  幼儿园如果仅仅关注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在幼儿园大班阶段就开始大量训练幼儿的读、写、算等学业技能,甚至出现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当幼儿刚进入小学时,因为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业技能,他们看起来似乎很快适应了小学的学习生活,但实际上,这样却更有可能挫伤幼儿的积极性,降低他们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幼儿顺利解决社会性适应方面的困难,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与行为习惯,提高他们进入小学的愿望,培养积极的情感,就好比“授之以渔”,这样才能使幼儿从“看上去适应了小学生活”转向“真正喜欢小学生活”,实现幼小之间的过渡与衔接。

  三、衔接的形式:由零散、随意的活动向系统、有计划的课程转变

  关于幼小衔接的开展形式,即“怎么衔接”的问题,幼儿园与小学以往都是分别开展符合各自教育阶段特点的活动。幼儿园主要从大班下学期开始,采取主题活动的形式,而小学则集中在一年级开学初开展一些相关活动。这些活动大多较为零散、随意,未形成规范化、系统化的课程。

  在上海市教委出台的这些关于幼小衔接的文件中,我们可以看到幼小衔接开展形式的一种新取向。

  文件首先对幼小衔接的目标、内容与评价等方面作了详细的规定,幼小衔接活动有了统一的规划与要求,幼小衔接活动的开展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各做各的”,而是要从课程的角度全面、有计划地开展。对于幼儿园而言,幼小衔接活动不再是大班下学期零散开展的一个主题活动,而是要纳入到幼儿园大班的课程计划中,与幼儿园新课程的实施结合起来(如新教材大班《学习活动》中的“我要上小学”主题),提高课程实施的有效性。对于小学而言,幼小衔接活动不再是学校可有可无的教学活动,而是被设置成系统的学科课程与综合活动课程两个部分,并且纳入到了小学的整体课程设计之中,成为学校整个正规教育的一部分。

  日本也开展了这方面的实验,研究如何从课程的角度完成幼小衔接。在日本文部省颁布的新幼教大纲与小学教育大纲中,对幼小两方面都进行了重大改革,让幼儿园与小学在课程目标、内容与教育方法上保持一致性,让幼儿园教育成为幼儿进入小学学习与发展的基础,并且在小学1~2年级新开了一门生活课。生活课包含了原来小学课程中的理科与社会科,采取“合科指导”的方式,将游戏、动手操作、观察等方法引入课堂,与幼儿园以游戏为中心的“综合指导”方式相同,减少了幼儿入学后的不适应。

  四、衔接的评价:由结果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转变

  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小学,以往都更为强调结果性评价,即以幼儿认识了多少字、会做多少算术题等知识要求为评价的主要依据。但评价的最终目的不应该是为了衡量幼儿获得了多少知识,而是为了引导幼儿展示已有的成就与进步,感受自己的成功,体验成长的快乐,发现存在的不足,找到努力的目标,充满信心地进行后续学习。因此,对于幼小衔接活动的评价应从结果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转变,更注重评价的个体化与纵向性,对于小学教师来说,要更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的各种表现,根据个体的实际情况给予具体的评价,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各种发展变化,感受进步的快乐与满足。

  评价的形式也应该灵活多样,这点对于小学而言尤其重要。除了单一的书面评价,还可以综合运用口头、演示成果等形式,甚至也可以用语言、动作、表情、手势等方式肯定学生的进步表现。

  家长也可以参与到评价工作中来,为过程性评价提供更客观的信息。由于幼儿园一贯比较重视家长工作,家园之间的良好互动有助于幼小衔接评价工作的开展。在这方面,小学应该向幼儿园学习,鼓励家长参与评价,充分利用家长资源。

  五、衔接的范围:由阶段衔接向终身教育转变

  对于幼小衔接涉及到的时间范围,目前人们广泛认为仅仅是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这一过渡时期,是幼儿从一个教育阶段向另一个教育阶段过渡的环节,更确切地说,幼小衔接只是涉及到幼儿园大班与小学一年级之间的衔接问题。

  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来看,幼儿的发展是一个具备连续性与阶段性的过程,对于一些习惯与态度的培养,必须贯穿于整个幼儿园教育阶段,成为连续性的长期培养目标;从终身教育的观点来看,幼儿教育是终身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为人的终身发展做准备,而终身学习需要具备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欲望与能力,需要学习者的独立性、主动性、自我决策与思考能力,这些是各个教育阶段的共同目标。因此,幼小衔接不应该只是解决两个教育阶段之间的衔接问题,而是要从更长远的角度考虑,如何为幼儿各种终身学习素质的养成提供支持,让幼儿终身受益。

  《上海市幼儿园幼小衔接活动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指出:“要把集中性的幼小衔接活动与经常性的教育活动结合起来,注意从幼儿一入园开始,加强对其进行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而小学方面亦提出要理顺一至五年级关于习惯、兴趣与情感培养的这条主线,将学习准备期中所集中体现的各项要求,通过后续的学习过程不断内化、习得与养成,这些都体现了一种终身教育的价值取向。在这种取向要求下,幼儿园与小学在课程与活动设计上,尤其是关于一些习惯与态度的培养上,应该在相互沟通的基础上,设计一个循序渐进的连续的课程体系,不仅仅在各自的教育阶段内体现连续性,而且要在一种更为开阔的视角上体现教育的连续性,为幼儿以后长远的学习与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幼教网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热点专题

  • 幼儿园教学课件:奇特的建筑
  • 幼儿教学课件:小鱼的梦
  • 河头幼儿园“帮水宝宝搬家”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认识时间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A Apple

幼升小

幼升小资讯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择校

幼升小指导

学区房

幼升小真题

重点小学

上海小学

广州小学

深圳小学

成都小学

武汉小学

南京小学

北京一类幼儿园

海淀区幼儿园

西城区幼儿园

东城区幼儿园

朝阳区幼儿园

其他区幼儿园

幼儿园资讯

教师园地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教案

教学论文

幼儿园课件

幼儿园教师心得

幼儿园评语

少儿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园必读

潜能开发

艺术培养

家庭教育

儿童乐园

科普知识

图书推荐

睡前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唐诗宋词

孕育指南

时尚妈咪

健康宝贝

美食厨房

趣味数学

健康饮食

专家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