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幼教 > 家庭教育 > 家长教育心得 > 正文

如何培养会生活懂生命的孩子

来源:幼教网 2010-05-13 13:48:25

说两句

  这世界原本就是风风雨雨,重要的是如何跨越面对风雨,孩子有一天终究会离开学校,还会一个人去面对严酷现实的生活;所以要有生命,有伙伴朋友助力,如果拥有这些特质,就会有机会!

  学习看到孩子的优点

  一张白纸上有个黑点,我们通常都是看到那个黑点,这些年透过自己不断学习,我渐渐看到的是白色的部分。孩子若有85%的优点,15%缺点,大部分的家长都忘记看见他的优点好处。所以,有位心理学家曾说过:「孩子需要一个懂得疼惜他的父母」

  有个「比马龙」定律就是:你用什么眼光看你的孩子,他就会成为那样的人。

  发明电灯的爱迪生,当学校的老师都放弃他,认为他一无可取,把他带回家交给他妈妈时说:「笨蛋还给你」,爱迪生的妈妈却对他说:「别人看不起你,妈妈觉得你不错」。因此看孩子的角度不同,结果就会不一样,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有自信。

  我曾经在精神病院辅导过一位台大医科毕业的病人,透过对谈了解他的成长历程,发现他从小学到高中从未得过第2名,从中让我体认到承受高压力(高处不胜寒)的人容易失败且败得很惨!

  其实失败可以带给人经验和阅历,两者加起来则形成智慧;我们究竟是要培养孩子成为会读书的人还是有智慧的人?

  培养孩子成为具有智慧(思考、想象、创造力)的人

  会读书的人,是从对的答案里作出对的答案(拥有的是记忆力);有智慧的人,是从对的答案里找出错的地方,或是从错的答案里找到对的地方(拥有的是思考想象和创造力)

  会思考、会动脑的人可能在学校的表现差强人意,然而记忆无法长久,因为我们的脑总是重复在作记忆和遗忘的工作,许多的答案也随着时空变化而有不同。现有科学知识在8年内许多都被新的结果推翻,例如玉山的高度随着地壳变动而改变,每年实际高度都不同;1904年莱特兄弟发明飞行器才开始有「飞」的名词产生;过去速度是低音速,目前是高音速,将来可能是光速.因此,记那么多东西干嘛?脑袋如果背太多东西,就不可能想很多;若只会背,不会想(思考),脑子就好像被水泥糊起来一样。

  曾经有记者问过我,我对孩子的期望是什么,我不假思索地回答:健康、快乐和记得爱我。

  许多人是用钱养孩子,不是用心;最近自己一直在想:有天我老了,会希望孩子怎么对我?他们以后会有什么记忆?会想到爸爸给过他什么?你想到孩子的又是什么?我会希望我的孩子能够想到好多好多,例如:我和儿子是一起骑脚踏车、泡汤、爬山、溯溪的好朋友。然而,有人每天的生活模式是:早上刷牙、洗脸、骂小孩,晚上是吃饭、沐浴、更衣、骂小孩,希望大家和孩子之间不是这样的朋友。

  教育的目的是教他成为一个人

  教育的目的归要一句话是教他成为一个人。

  我们反省一下自己的生活是这样吗:

  1.每天忙得像猪,每天作牛作马(动物)

  2.每天活得像机器(会动的人.会走路的殭尸,还是年轻的老头?)

  你的伟大的贡献只是工作吗?我们读了那么多书是为了工作?还是为了生活?很多人生活就是拚命读书、努力工作、拚命赚钱,最后是养病。

  读书和工作并没有最直接的关系,并不是很会读书就会当总经理,它所靠的是能力;生活就是一种能力(耐),读书和钱只是一个媒介,最终的目的是懂得生活,也可说是为了编织一个梦想,一个活生生的梦,快乐有趣的梦。

  生命是一种慈悲喜舍

  生命是一种慈悲喜舍,这比读书更重要,会成为一辈子受用的资产,也是现今社会所欠缺的东西。一流的人不慈悲就没有用,医生不慈悲,对病患不能视病犹亲,就对社会无用;一流的化学家不慈悲,制造毒物来害人就是恐怖分子,也对社会无用。

  我有个朋友是医师,他说他每天开药时都很挣扎,为了平衡自己,他在开药的同时,也提供养生数据给病人,希望他们身体健康,下次别再来。其中有个养生方法是:天天要运动.好好睡个觉.慢慢吃顿饭。

  有人一早起来就喝咖啡和茶,难道一早起来还这么累吗?不健康的人,脾气会不好,就不会以身作则。

  最近的诈骗事件频传,他们都是很聪明的人,像我就想不出来这种骗术,如果把他们的聪明才智用在正途该有多好。因此,一流未必有用,有用必定一流,希望社会不要充斥着一流而无用的人。

  有用的孩子或许他们很质朴,但他们会像金庸笔下的周伯通般「大智若愚」。

  培养孩子的内在智慧

  人有外在智慧与内在智慧,外在智慧指的是成绩和分数,内在智能则指动机(即主动学习的能力)这是孩子将来智慧的源泉,包含慈悲、尊重和理性。

  隋文帝至清乾隆总共出了868个状元,每个几乎都没有什么出息;曹雪芹(红楼梦作者)、李时珍(本草纲目作者)等人都是落第的书生:因为曹雪芹的文思澎湃(思考创意取向)因此无法符合八股的科举制度(记忆取向)

  另外,另外,兴趣也很重要(如果没有兴趣作一份工作,很难做一辈子),职业只是努力读书谋求生活的工作(会想退休);志业则是很喜欢做很开心的工作(永不退休),而慈悲就是一种志业,希望我们能够培养孩子能以志业的心情去做工作。

  教孩子阅读自己和大自然二本书

  有位哲学家说:教孩子要读二本书:一本是自己,一本叫做自然。希望孩子能够用心来阅读这两本书,不单用眼睛。

  第一本书读自己,就是指兴趣、性向、能耐,能够演活自己、演好自己的人生(拥有自身独特性)。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幼教网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热点专题

  • 幼儿园教学课件:奇特的建筑
  • 幼儿教学课件:小鱼的梦
  • 河头幼儿园“帮水宝宝搬家”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认识时间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A Apple

幼升小

幼升小资讯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择校

幼升小指导

学区房

幼升小真题

重点小学

上海小学

广州小学

深圳小学

成都小学

武汉小学

南京小学

北京一类幼儿园

海淀区幼儿园

西城区幼儿园

东城区幼儿园

朝阳区幼儿园

其他区幼儿园

幼儿园资讯

教师园地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教案

教学论文

幼儿园课件

幼儿园教师心得

幼儿园评语

少儿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园必读

潜能开发

艺术培养

家庭教育

儿童乐园

科普知识

图书推荐

睡前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唐诗宋词

孕育指南

时尚妈咪

健康宝贝

美食厨房

趣味数学

健康饮食

专家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