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幼教网 2010-03-16 11:18:12
这种家长心中有一种模糊的爱的感觉,一般都对家人给自己的爱不满。有被爱的欲望,但不知这种感觉如何实施,以为什么都满足孩子,像对上帝那样对待孩子就行了,其实是把自己内心想得到的爱理想化之后用在了孩子身上。
以为孩子是至高无上的,只有无尚敬仰地对待孩子才是爱,只有这样的爱才能让孩子感到幸福和快乐,于是就把高级餐管服务员照顾客人,电影里看到的宫女照顾皇上的感觉拿来对待孩子,在孩子出现不良情绪或者有任何要求的时候,都以一种谨小慎微的态度和卑躬屈膝的方式来满足孩子。这种爱的方式不是建立在互相平等的基础上的,而是将孩子的地位抬得比自己高,使自己屈居于仆人的地位,使孩子失去了有力量的家长和成长的导师。但孩子感受到的却是过于被重视,会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主宰,以为全世界的人都会这样对待他。对于别人以平等的态度对待自己反而觉得受了委屈和伤害,结果使得其他人都远离他,因为没有一个人愿意找一个皇上留在自己身边。
这样的孩子一旦进入群体,也会以高贵的身份与群体进行交往。由于很少顺应别人,不能感受别人的需要,也从来不知道应该怎样服务于他人,这孩子就会被群体排斥。对于孩子来说,莫名其妙地被人不喜欢,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会产生受害感,要么以为是自己不好,认为自己是一个令人讨厌的人,进而在生活中变得极其自卑和萎缩,要么横行霸道,蛮不讲理,回到家里对亲人极其暴虐和强势,以缓解白天所受的压抑。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在这种境地下都无法找到生活的快乐,其生活是极其可悲的。
这种爱,没有分寸,会给孩子造成只要别人顺应自己,自己无需顺应别人的错误意识,最终使孩子不能成长起利他的精神,不会关怀别人,也无法与别人很好的相处。由于不能体贴他人,也无法为别人服务,孩子就会成为一个不能很好生存的人,一味地掠夺家长,最后只能靠别人养活,靠啃老度过一生。在家长老年后,他依然不能体恤老人,不能计划和组织自己的生活资源,反而认为社会不公、怀才不遇,既可能危害亲人又可能危害自己。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