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刘昊 2010-03-01 09:51:37
关系中国教育未来1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2月28日终于向社会公布。描绘了未来十年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蓝图。
规划纲要提出了未来1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目标。为成就这一目标,规划纲要共列出了139个创新点,绝大多数属于具体的改革措施。
十年后,教育是这样……
2020年,幼儿入托将不像现在这么难,学前一年教育将得到普及;高中阶段的教育普及率将达到90%,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40%;高考不再一考定终身,甚至有的考试科目可能会一年考多次;将有两亿人拥有大学学历。
教育经费占GDP的4%
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将达到4%,虽然“4%”的目标已提了多年,但此次是少有的明确实现时间。
财政部副部长丁学东表示,4%的目标是上个世纪90年代提出的,我国一直在努力实现这个目标。政府对教育投入的努力程度在国际上通常用财政教育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来衡量。从2004年到2008年,我国公共财政教育支出从4000多亿元增加到9700多亿元。财政教育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从14.9%提高到16.3%,目前,教育支出在我国财政支出当中所占比重最大。这一比重已经高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
学前入园率提高到95%
2020年,学前一年幼儿毛入园率将从2009年的74%提高到95%,学前三年幼儿毛入园率从2009年的50.9%提高到75%。
“原本开始规划纲要的文本中并没有学前教育,后来意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最终成为规划纲要的一章,这在以往的教育规划中很少见。”顾明远说。
未来十年,政府将担负起发展学前教育的责任,发展学前教育将纳入城镇、新农村建设规划,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政府还将建立幼儿园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制定学前教育办园标准和收费标准,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给予财政补助。
为保证留守儿童入园,政府还将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通过新建扩建托幼机构、在小学附设学前班等多种形式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
学生可以走班上课
未来各级各类学校更加注重“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学校中不分重点班,但学科可以进行分层教学,学生走班上课。比如分语文A、语文B、数学A、数学B,同一个班的学生语文水平高的去学语文A,数学是B的水平,就学数学B。”纲要起草专家介绍说,到2020年,无论是中学还是大学,走班上课、学分制、导师制都将建立起来,不仅学习困难的学生有帮助机制,而且优秀学生跳级、转学、转换专业、选修高一学段课程将更加容易,高中、高校将建立适合拔尖学生的培养模式。
教师资格打破“终身制”
已施行十余年的现行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将在未来十年得到改变,一朝通过认定,就终身拥有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将被打破。我国将完善并严格实施教师准入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国家制定教师资格标准,明确教师任职学历标准和品行要求。建立教师资格证书定期登记制度。“现在教师的入门门槛不高,只简单考核教育学、心理学,应该加强对教师专业技能、教育教学能力的考核。”北京师范大学研究教师教育的专家曾晓东说。
我国将继续加强师德建设,教师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和评价的首要内容。未来,我国将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将教师培训经费列入政府预算,对中小学教师实行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
“减负”成为硬指标
“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危害民族未来。”规划纲要如此描绘“课业负担”的危害。
2020年,各地都要建立对学生课业负担的监测制度,并适时公告。“减负”将成为各级政府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不得以升学率对地区和学校进行排名,更不得下达升学指标,各种社会补习机构和教辅市场也将得到规范。
各校还需严格执行课程方案,不得增加课时和提高难度,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减少作业量和考试次数。各种考级和竞赛成绩不得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与升学的依据。
“择校”变得没必要
2020年,我国义务教育将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各项资源,“择校”将变得没有必要。
这十年中,将加快薄弱学校改造,实行县(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还将通过把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削弱“择校”的动力。
在义务教育阶段,各地将不再设置重点学校和重点班,并在保证适龄儿童少年就近进入公办学校的前提下,发展民办教育,提供选择机会。
未来十年,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还将主要在公办中小学中平等地接受义务教育,我国还将专门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
高考不再是“独木桥”
2020年,如果你想考本科,可以参加全国统一高考,也可到高水平大学去参加自主招生;如果你想考专科学校,经过专业技能的加试后,可以凭借高中成绩直接注册入学。不仅如此,某些高考科目还可能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可考多次,用最好的成绩去申请高校。
“看上去好像是考试次数多了,学生负担重了。但其实不走‘独木桥’,考生的心理负担会大大降低。”全程参与规划纲要调研、起草的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顾明远说,未来高考,大部分高校将结合高考成绩以及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考生。对于特长显着的考生,高水平大学还可以通过面试或测试自主录取,今年高招清华大学等5高校联考自主招生的方式将得到推广。
“规划纲要中的高考改革方式将先挑选部分省份进行试点,循序渐进。”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例如“有的高考科目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考多次”的方式就不会马上铺开,“考哪科?考几次?考试成本有多少,都需要经过研究,通过在部分省市的试验后,才能施行。”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说。顾明远表示,高考的改革要符合社会发展的速度,例如“推荐录取”就必须建立在整个社会诚信的基础之上。
高中成为义务教育
在规划纲要首次征求意见时,“高中取消文理分科”曾成为不少公众的建议。此次发布的纲要文本中虽未提及是否高中还分文理,但却明确要求高中生需全面完成国家规定的文理等各门课程。
顾明远认为,这说明学校必须保证学生能够兼学文理。不仅如此,未来十年,我国高中还将逐步适当减少必修课的内容,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提高课程的选择性,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2020年,我国将普及高中教育,全面满足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需求。
大学建立“退出机制”
未来十年,我国高校将建立“退出机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
“办不好的大学,就不要办了。”顾明远说。不仅如此,“211工程”、“985工程”也将引入竞争机制,实行绩效评估,进行动态管理。“达不到要求的高校就退出工程建设,补充新的有竞争力的高校,‘211’、‘985’也要打破终身制。”起草专家解释说。
此外,我国还将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建立高校分类体系,按不同层次实行分类管理,进行分类评估,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
未来十年,我国还将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步伐,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形成一批世界一流学科,产生一批国际领先的原创性成果。
高校逐步“去行政化”
我国高校今后十年将“去行政化”,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表示,今后将适应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求,明确政府管理的权限和职责,明确各级各类学校办学的权利和责任,改变目前政府直接管理学校的单一模式,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
依法保障学校充分行使办学自主权,自主开展教学活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自主制定学校规划并组织实施,自主设置教学、科研、行政管理机构,自主确定内部收入分配,自主管理和使用人才,自主管理和使用学校财产和经费。
未来十年,公办高等学校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完善大学校长选拔任用办法,依法制定章程,依照章程规定管理学校。尊重学术自由,营造宽松的学术环境。全面实行聘任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
高校还将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高校与科研院所、社会团体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培养人才。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