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幼教网 2010-01-18 21:13:48
拥有快乐的心情,正常健康的生活习惯,还有一些备孕的常识,每个女人都可以迎接好孕。现在就一起看看已经好孕的她们都总结了什么经验报告。
报告人:芭蕉薇拉
好孕报告:好孕爱在轻松时刻到访
工作环境对女人的孕气是很大的,辞职前,我在一家五星级酒店做大堂副理,这个职位挺能锻炼人的,但是,根本不适合怀孕!我一天的工作不是端着7.8个果盘各个房间换,就是钻到桌子下面给人换网线,遇到好点的客人能跟你说声谢谢就算不错了,遇上一些没礼貌的客人,他们总是“出口伤人”。在并不自愿的情况下上班对我来说越来越是一种煎熬,几乎已经到崩溃的边缘,反而搞得心情很糟,更别谈怀孕了!经过几日几夜的挣扎思考,我递了辞职报告。结果不用说,刚刚离开酒店就发现有了,哈哈!明明就是“风水”不好嘛!
提醒:
人一旦处于焦虑、抑郁或有沉重思想负担的精神状态下,不仅会影响精子或卵子的质量,即使受孕,也会因不良情绪的刺激而影响母体的激素分泌,使胎儿不安、躁动,影响生长发育甚至于发生流产。因此,发生不愉快的事情时,最好暂时避免受孕。但也要注意:
不要有太大的压力。若想孕育一个健康宝宝,孕前应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尽量不要熬夜,注意饮食均衡,注意平日的用药习惯,改变工作性质(调换压力较小的工作)。
不要在蜜月时受孕。由于在新婚前后男女双方为操办婚事和进行应酬而奔走劳累,体力超负荷消耗,降低了精子和卵子的质量,再加之新婚蜜月时性生活频繁,也会影响精子和卵子在子宫里着床,降低胎卵质量,从而不利于优生。
不要在旅行途中受孕。由于在旅行途中生活起居没有规律,居无定所、睡眠不足、饮食失调、营养不足,加上旅游过程中过度疲劳和旅途颠簸,可影响胎卵生长或引起受孕子宫收缩,导致流产或先兆流产。
报告人:甜心
好孕报告:孕前该检的检,该禁的禁
要好孕,备孕前就要积极做好准备,该忌的东西一定要忌,比如烟酒可乐咖啡温泉辐射。因为对于老公来说,怀孕时候所用的精子是三个月前的,所以要准备怀孕至少3个月前,老公就要有非常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孕前要做好各项检查,免得怀孕以后查到病,或者老是怀不上要好。备孕女性应该做的检查是:白带,妇科比如B超检查,乙肝标志物,家里养宠物的最好做做TORCH检查,以防感染弓形虫、巨细胞、风疹等病毒症。
提醒:
除了要改善生活习惯外,有服用避孕药习惯的准妈妈应在受孕前六个月就停服。这是因为口服避孕药的吸收代谢时间较长,6个月后才能完全排出体外,因此停药后的6个月内尽管体内药物浓度已不能产生避孕作用,但对胎儿仍有不良影响。还有,尽量避免吸入二手烟,因为孕妇间接吸烟过多,可能引起胎儿缺氧,造成流产、早产或胎死宫内,还有可能造成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智力相对低下。
受孕也很讲究饮食营养,孕前3个月开始服用针对孕妇特殊需要而研制的微量营养素,比如叶酸。准爸爸们最好也不要忽视补充叶酸。研究显示,男性体内叶酸水平过低会导致精液浓度降低,精子活力减弱。
而孕前检查的对象,除了准妈妈外,准爸爸也不应被忽视。准爸爸要检查的项目包括:精子质量和数量的检查、染色体检测、HIV、肝炎全项、肝功能检查、ABO以及RH血型检查。
报告者:Lily安
好孕报告:善于“侦察”身体变化信号
虽然生命的来临总是无声无息的,即便如此,宝宝来了,还是会给你释放一些信号的。所以备孕的姐妹可通过监测自己的体温变化,结合排卵试纸来探察胎宝宝来临的信号。体温会在排卵的时候降到最低,排卵后体温会很快上升。如果持续高温,就要看有没有好孕喽。排卵试纸就很直观了。所谓排卵期是按下个月的月经倒退14天左右,所以可以根据自己的月经周期来推算的。如果不准确,那么就用排卵试纸吧。看到阳性了,就要开始AA了,最好能够坚持到排卵试纸从阳性转阴,这个时候是卵泡已经排出了。
提示:
女性在家里做怀孕自我测试,没有任何外界的指导,一般测试结果只能达到50%至75%的精确率。如果你期望提高自我检测的准确度,那么就按照下列方法做吧:
1、注意包装盒上的生产日期,不要使用过期的测试卡,因为化学药剂时间长了就会失效。
2、为了减小测试不确的几率,在去卫生间具体操作之前要仔细读测试卡使用说明,然后要小心谨慎地按照说明去做。
3、如果你对测试结果拿不准,最好打咨询电话问问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完成测试。例如,你喝水过多尿液稀释,医生会告诉你用不用重新再做一次测试。如果测试结果呈阳性但很不明显,你就该假设自己怀孕了,去医院检查一下吧。
4、最主要的,是相信自己的身体。如果你的症状告诉你已怀孕了或是没怀孕,不管自测结果如何,应该想到自测也许会有误,最好去医院检查检查。早孕的症状有:恶心呕吐、疲劳乏力、尿频、乳房发胀、偏食、嗜睡等。
5、如果自测结果呈阴性,1周之后月经仍未来潮,你应该再做一次自测。如果不是阴性,最好去看医生。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