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幼教网 2009-12-02 14:45:42
看过“中国好友”圈圈主心灵能量的博文《让人止不住泪水的感恩话题》后,我就想写一写这个故事;
看过草根名博首页一了山人的博文《感恩节前说感恩》后,我也想写一写这个故事;
每一个想起、说起这个故事的时候,我都想写一写这个故事,但一直未能如愿。也许,是我怕触动心底的那一丝痛楚吧。作为一名老师,作为一位母亲,我惊诧和心寒于孩子那一句冷漠的话语……
今天,我还是鼓起勇气,用文字记录下这个故事,用以警惕自己时刻记住做老师的责任。
那是今年“三八妇女节”前夕,学校为了进一步深化感恩教育,给每个学生下发了一张明信片,让孩子们写写对母亲最想说的话。我总是认为一次活动要有一次活动的收获,否则,哪怕只花费一点点时间,也是一种浪费。所以,我没有应差,而是作了精心的准备,设计了《心存感恩》主题班会,让学生了解“三八妇女节”的来历,认识社会上杰出的女性,夸夸我们自己的母亲,并和孩子们一起欣赏了李雪峰的电视散文《我的丑娘》。当我听到孩子们嘤嘤的抽泣声时,当我看到孩子们眼眶里打转的泪花时,我才适时地对孩子们说:“孩子们,相信此刻,你们已经有了太多的话语想对母亲说,拿起你手中的笔,写出你对母亲的感激,写出你对母亲的赞美,也可以写出你对母亲的歉意和忏悔……”
孩子们稍稍抬起的头又俯下,有思虑,有凝视,有疾书。就在此刻,响起了一个极不和谐的声音:“老师,没有话说可以不写吗?”他的声音虽然不是很大,但足以打破教室的静寂,也足以牵引他人的目光。我能感觉到一股愤怒的浪潮瞬间从心底涌出,可在喷发之际又被一股悲哀之情掩埋了,我冷冷地对他说了两个字“可以”,但是我用目光与他的目光对峙了很久……
这是一个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孩子。他的父母早在三年前就离婚了,他随了父亲。父亲常年在外工作,也就是说他基本上是和奶奶相依的。但三年来的每一个周末,他都是和母亲一起度过的。在我接手这个班后,因为孩子的内向和胆怯,我曾和他的母亲深深交谈过。母亲为了弥补孩子那份缺失的爱,最大限度地推卸了周末的一切工作和应酬,周五放学时亲自到校来接他回到自己的身边,陪他开心过周末,甚至和他睡一张床并且睡一头……
瞬间的愤怒之后,我感到真真切切地悲哀。我悲哀,悲哀平时的感恩教育真的对孩子没有起到任何的触动吗?我宁可相信他是怕动笔写点什么;我心寒,心寒母亲的付出和良苦用心没有植根于孩子的心中,我宁可相信他是有话说而只是不想写而已。
下课了,他的话语一直萦绕我心头,让我的心情也忧郁起来。要是平时,我可能会在办公室里说出我的困惑,说出孩子的冷漠,听听其他同事的高见和良招,但我知道多一点时间的冷静对我来说非常的重要也非常的必要,我需要抓住再一次对孩子进行感化的契机,我需要真正找到触动孩子心灵的方法。
沉思良久,我拨通了孩子母亲的电话,但我不想让做母亲的伤心绝望,于是满怀歉意地说道:“不好意思,今天我对这个单元进行了测试,感觉孩子做的不是很好,有些该掌握的知识也没有掌握,我想把他留下来再辅导一下,你六点钟再过来接他好吗?给你添麻烦了。”孩子的母亲自是感激地连声说“好”。
放学的铃声响了,我进到教室对孩子说:“妈妈刚才来电话说,她有事,要到六点钟再来接你,你先看书或者做作业吧。”开始他不以为然,但随着教室里的同学越来越少,天色越来越沉的时候,他有点坐不住了,不时地向门外眺望,我知道,他在期待母亲的出现,他渴望回到和母亲相处的那段时光。差不多快到六点钟时,他终于熬不住,轻轻地走过来对我说:“老师,我能不能去打个电话,看我妈妈来了没有?”
“不用了,妈妈说了到六点钟才能过来。再等等吧。”说完,我又开始“认真”改作业了。孩子站在我边上不肯回座位。我偷偷看了孩子一眼,他不自然地摆弄着手指,有点想哭的感觉。
“想妈妈了吗?”
孩子没说话,也没点头,只是手指停止了摆弄,眼泪流了出来。
“还记得下午你说过的话吗?如果让妈妈听到了,妈妈还想过来接你吗?”
也许是无望的守候,也许是寂寞的煎熬,也许是我话语的刺激,他哭了,很伤心,抡起袖子不停地擦眼泪。
“孩子,难道只有在放学的时候你才会想起妈妈吗?难道妈妈对你的全心付出还换不来你一句感激的话语吗?……”再说时,我心都已痛楚。
但我必须向孩子说明真相。“孩子,知道吗,是老师叫妈妈今天不要来接你的。如果到此刻为止,你还没有一句想对妈妈说的话,我也可以打电话给妈妈,让妈妈今天来接你,但以后的星期五就不会来接你了,行不行?”
孩子拼命地摇头,哭得更伤心了。我知道,此刻,我已触动了孩子内心的情愫,他是爱母亲的。
“回到座位上,写好那张卡片,一会亲自交给妈妈。”
在孩子写卡片的瞬间,我又打了个电话给孩子母亲,告诉她我已经给孩子辅导完了,可以来接孩子了。
我没有去看孩子写了什么,但从母亲与他的相拥中,我深信,孩子肯定写出了内心深处对母亲的爱与感激!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