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商报 作者:敬江晴、曹旭刚 2009-12-01 09:40:17
近几年,早期教育问题引起无数人的关注。今天,我们要谈论的话题是另类教育。所谓另类教育,就是不同于传统的学校教育的一种教育,比如,将一岁多的孩子扔进海里,以此锻炼体魄;比如,不让孩子上学,让孩子在自己的“私塾”学习……这种教育,往往会打破人们对于教育的固有认知。这几年来,各地陆续出现了许多另类教育的案例,而与这些案例相应而生的,则是巨大的争议。
一个另类教育的例子
主持人:11月22日的《华商报》刊登了郑伟先生让五岁的儿子郑浩然在生日这天跑“马拉松”的消息,消息刊登出来后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有人在赞颂,认为这种做法锻炼了孩子的体质和毅力;有人却在担忧,认为这种让五岁孩子突破生理极限的行为太过残酷,为此,我们先请新闻当事人郑先生介绍一下情况。
郑伟(市民):谢谢大家对我孩子的关注。到底是不是生理极限,原来我也不知道,但我想,能做到的就不是生理极限,不能做到的就是生理极限,再说孩子和孩子不一样,我没有特意地去让孩子锻炼某一项运动,纯粹是让孩子去玩,将各种能玩的都经历一下。说老实话,我以前也没敢想孩子能跑完这五六千米,但试试之后我觉得还是可以的,孩子的潜力,是要远出乎我们大人的预料的。
刘红梅(市民):十分佩服郑先生对孩子的精心关爱。他是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他也在观察他的孩子,循序渐进地培养自己的孩子。我感觉,对这些天赋比较高的孩子,从家长角度要注意开发,但不能过头,不能像熟悉的那个“伤仲永”的故事一般的结局。
李梦雄(幼教工作者):“伤仲永”实际上是一个失败的案例,失败在他父母不懂教育。这孩子天赋很高,但后期的教育没有跟上。不能拿这个例子来解释我们现在的教育。我们现在的教育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早期教育。我们的幼教目前还不是很规范,传统的育儿观念有很多问题,根本就谈不上什么早期教育。
另类不另类,孩子说了算
范存宏(市民):不是强制性的,孩子高兴做的就是好的。现在的独生子女,一家只有一个,一个孩子太难教了。现在年轻人要上班,都是老人带,这样孩子要教好是相当不容易,人们不由自主地就将孩子宠坏了。另类教育实际上是别人看不惯,自己的亲人能不心疼?
郑伟:我带孩子锻炼的时候,警察都来过,因为有人看不惯,以为我虐待孩子,所以报警了。但警察离开后,孩子自己就跑起来了,他喜欢跑步。
一豆灯(华商网网友):我觉得,另类教育到底另不另类,关键要看孩子。如果孩子确实对你的那种教育方式很感兴趣,很喜欢,那么就是正常的。比如,一个四五岁的孩子,连续弹琴七八个小时,如果这七八个小时,是他主动要求的,而不是在家长的逼迫之下进行的,这就是合适的。
徐振礼(公务员):对,一定要孩子乐意,而不能是父母强加的意愿。其次,一定要注意科学,不能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
杜娟(心理咨询师):这种另类教育需要掌握一个度,一个孩子有十分的潜力,最好只开发九分或者八分,不能开发完,要给他留有成长的余地和空间。这样孩子对以后就有一个信心,有一个延续性。根据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去开发,要知道他的极限是什么。还要注意一个和谐,比如,现在的学校给孩子的户外运动都很少了,总害怕孩子出安全问题,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弊端,因为你越强调安全,结果是越不安全,不敢让孩子面对自然面对环境,没有教会孩子如何面对挫折,这就背离了教育的一个本质。
不能因材施教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
李梦雄:我认为另类教育的说法是不对的,因为现在的教育是传统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举个例子,小学生毕业的识字量要求是2500字,我的孩子五岁的时候就有2500字的识字量,但入学以后还得跟着其他孩子一起学,这样明显就是耽搁了孩子。不能因材施教,就是学校最大的弊端。我的孩子不上学,我自己教,因为学校不能够适合我的孩子。目前的教育不能达到我的要求,所以我将学校给开除了。
刘红梅:传统教育不能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它只能是一种大众化的教育,只能满足大部分人的教育需求。对于更为个体的要求,学校是没有办法达到的。
主持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李梦雄: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我们目前的教育制度不完善,太不完善了,存在问题太多了。我们现在的教育不是以孩子的成长为教育目的,而是以收钱为目的的。
郑伟:现在的教育成为了一种体制一种制度,好多学校都变成了一个企业,他是制造金钱的地方,是制造高官的地方,现在的孩子为什么会有“伤仲永”的遭遇呢?他要考奥数,要考航模,要拿锦标,孩子要乖要听话,不能惹麻烦。这种情况之下,孩子就完了。
王胜利:教育是个难题,每个人对孩子的成才观不一样,有人认为孩子成为记者就是成才,有人认为孩子成为自然科学家是成才了,有人认为孩子能打篮球能跑马拉松就成才了。教育的确是个难事儿,即使是孩子的父母,也不知道孩子到底是适合跑步呢,还是适合唱歌。他可能也未必很清楚。一方面要因材施教,一方面我们国家目前的教育体制存在很多问题,甚至有很多症结都是无法解决的。教育的功利色彩太浓,有的学校孩子一周一共只有两节体育课,其中一节还叫室内体育课,不准出去,这叫什么体育课?
另类教育在补传统教育的“缺”
主持人:因为现在的教育不能给孩子许多东西,所以才出现了这么多的另类教育?
杨金虎(退休工人):现在的教育走两个极端,要么不教育,要么教育强度很大。
一豆灯:确实是这样的,其实我们可以看看,现在之所以各种各样的另类教育喷涌而出,说到底,还是因为很多家长对现行的教育制度不满意而导致的。在很多家长的眼里,现行的学校教育,由于天然的缺陷,必然不能满足一些家长的需求,所以就逼得他们自己去教育,这就有了各种各样的另类教育。可以说,另类教育就是在给传统教育补缺。当然,那种补缺补得彻底否定传统的学校教育的做法,则是另一种情况了。
李均让(市民):我以前对孩子没有像现在这么精心地去教育过,那时候好像不讲究这些,都是自己成长。等到有了孙子之后,我让孙子学快板,孩子也很有兴趣,但结果孩子他妈不答应,怕影响孩子的学习。于是我也就松了劲,也就不教了。
郑伟:咱们这个教育体制培养不出来怪才偏才,怪才偏才都是家长培养出来的。
学校教育与另类教育相结合是双赢之举
主持人:现在毕竟传统教育是主流的,说到底,大多数人是无法绕开学校教育的,如何将学校教育和另类教育结合起来?
杜娟:学校也在努力,学校也在让孩子接触社会。我们搞的“心理健康进校园”,学校就特别欢迎,学生也特别喜欢。而且一些学校也将国学等项目纳入到了日常教学之中,学校也在改变,家长也在改变,孩子也在慢慢改变,这还是一个可以改变的因素。
刘红梅:我比较支持杜老师的观点。国家从各个方面来看,也是在不断努力,但是因为以前的那种体制也延续了好多年,学校毕竟要针对大多数学生,他的教育措施只能符合更多人的需求。目前这种教育体制是存在很多问题,但它只能是不断地完善,而不能突然地就转个方向。
孙李军(教师):孩子要敢于挑战,不管怎么样教育,还是要融入这个社会的,社会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社会,培养的孩子适应不了社会的挑战,无论什么样的教育就都是失败的。能够适应将来的社会的孩子,就是一个成功者。刚才有人提出了一个很是激烈的观点,反对现代学校教育。其实我觉得不可以,因为我们都是在现代教育中成长起来的。我的子侄很多,在他们当中,凡是当时接受了比较好的教育的,现在都不错,凡是没有接受教育的,现在都不大好。所以我们不能因为培养了一个奇才、培养了一个怪才,就忽视了我们的学校教育。对现在的教育完全否定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现在的教育只能改进改良,不能否定,不管能不能融入,都必须要融入进去。你不能脱离社会,像在秦岭山中搞的那种“读经”,我认为将来是要出问题的。我们必须尊重现代教育,认可现代教育。将孩子放在家里,我觉得长期放下去就毁了,因为学校的教育,都是相对专长的老师,放在家里,你语文可以教得好,但物理化学怎么办?
说到底,还是要提倡素质教育
小毕飞刀(华商网网友):我觉得中国的家长是非常可怜的,我的小孩还不到一岁,我和我媳妇常常在家讨论,咱的小孩将来怎么办?明知道单纯地交给学校有点不靠谱,挺害人,但我又没有勇气,像别人那样拉到深山去那样搞,实际中国多数的家长都是妥协的,我也得跟着人家那一套来,然后周末练个琴画个画,我就好像要给他多一项特长或者多一项能力。这是中国多数家长的一种无奈选择。前些年国家天天喊搞素质教育,实际上就是要让学校的应试教育划出一部分时间,拿出来去做体育美术这样的一些事情。现在的问题是,考试的指挥棒在这指挥着,喊了几年没搞成,最后的结果是应试教育还在搞,家长加了一个素质的东西,弄成了一个四不像,孩子的压力更大了。我们多数家长还得依靠这种体制内的教育,我们的中小学多给我们的素质让出一些时间,让将孩子的素质提升上去。单纯让我们自己将孩子拉出去,我们没有这么多的精力。
雷春华(心理咨询师):无论什么样的另类教育,都是举个人之力来表示对现行教育体制的不满。像他们还有这样大的一个精力培养孩子,但不是所有的中国人,可能是百分之七八十的人都没有像他们这样大的精力,都不能做到。更多的孩子都得进入到学校中去。孩子是一个玩的时代,如果将孩子圈养起来,没有了和同龄孩子的游戏,他也是一种孤独。所以我提倡我们家长要做学习型的家长,我们要不停地吸收社会上各个方面的对孩子有利的东西,不是说我们将孩子培养成清华的北大的学生就算我们成功了,只要能将他潜能所在的地方充分地发挥出来,这就是一种成功。再一个,所谓的素质教育是什么?全面学习,发挥孩子的潜能,这才是素质教育。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