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幼教 > 幼儿园资源 > 教学论文 > 教学策略论文 > 正文

浅析不同教学活动形式的特点及运用

来源:来自网络 2009-11-25 15:43:05

说两句

  导读:教师可以提醒幼儿每周必须进主指导区活动一次,当然,幼儿何时选择进哪个区,或者重复选择同样的区域,在幼儿完成主指导区的前提下,教师可以给孩子更多的自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灵活运用集体、小组、个别活动等形式。目前,在幼儿园常用的教学活动形式主要是集体、小组、区域活动,这三种形式各有其特点,适合于不同教育内容和教学需要。作为教师,要学会分析、判断,采用恰当的教育形式,而不是盲目跟随当前的潮流。

  首先,我们要明确教学活动是相对游戏活动而言,是教师组织的学习活动,游戏活动也有集体游戏、小组游戏、区域游戏,因此,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区域活动都可称为集体教学、小组教学、区域学习。

  一、集体活动

  1、集体活动的特点

  集体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带领下,全班孩子一起进行的有计划、有目标的学习活动。集体活动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儿童获得某些知识和能力;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尽可能促进所有孩子在原有水平上共同发展。幼儿在集体教育活动中要学会倾听,同时也要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要学会遵守班级规则,学会适当地约束自己,这对幼儿社会性发展很有帮助。集体活动的缺点也在于此,那就是在同一时间,全班孩子以同样的速度学习同样的内容,教师难以关注幼儿的个性和差异。

  2、集体活动的指导要点

  集体活动常常被看作是灌输式的教学,实际上是对集体活动的曲解。集体活动也可以采用启发、诱导、让幼儿主动尝试等教学方法,那么如何组织好集体教育活动呢?

  首先,要深入研究“教”。

  1)确定活动的重点、难点及目标。如果教师事先充分分析教材,确定好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在具体实施中就会游刃有余,较好地达到目标。

  2)确定活动材料的性质、材料多少、材料何时出示。这些看似细小的环节,也能影响活动的效果。

  3)确定教学活动的形式,确定幼儿座位的摆放,是围成半圆还是让幼儿坐在桌边,或坐在地板上。这些措施会影响幼儿的注意力,影响课堂气氛。

  4)确定教学策略。教师要针对不同性质的活动内容,选择适宜的教学策略,如角色扮演、言语提示、提供材料、幼儿操作、幼儿游戏、言语强化等。

  其次,要深入研究“学”。

  如何更好地、更有效地让幼儿学习,也就是“学法”。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研究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中的“学法”就是研究幼儿的学习规律。

  1)分析学习内容的特点。一般来说,学习内容可以分为认知的、情感的和运动动作,不同的学习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每一学科领域内容可能涵盖多个学习内容,或认知与情感相结合,或认知与动作相结合,教师在组织教学前,要充分分析学习内容的特点,制定恰当的教学方法。

  2)分析、了解幼儿的认知结构。认知结构是存在儿童头脑里的知识结构,原有的认知结构对新的学习会产生影响。因此教师要注意:

  ①注意某些学科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特别是数学,因为儿童的认知结构是从教学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

  ②新知识必须适合幼儿的学习能力,适应幼儿原有的认识结构。

  ③预知幼儿学习新知识将可能面临的困难,可能提出的问题,并进行准备。

  ④针对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准备难易不同的问题、操作材料,提出不同的要求。

  3)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年龄越小的儿童,越需要通过自我发展的活动学习概念,需要将感觉、运动系统和直接经验融入学习活动,在教学中需要提供充足的操作材料和具体形象的范例。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同年龄段之间的幼儿还是有细微的差别,应在教育活动中逐渐增加抽象、概括的学习内容。

  4)分析、了解影响幼儿学习的各种内在因素,采取各种手段调动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内在动机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师的一个眼神,一句鼓励、表扬的话,有趣的活动内容,一朵奖励的小红花,取得成功的自豪感,这些都可能成为影响幼儿学习的内在因素。

  最后,要深入研究“教材”。教材是活动的内容,是教育活动的中介。教材必须适合幼儿所处的发展阶段,教什么内容,程度深浅,要符合幼儿的智力发展水平和生活经验,并最大限度地引起不平衡,使幼儿产生同化或顺应活动,使幼儿扩大原有知识结构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1)分析教材、修改教材。不唯专家、不唯教材,对每个教材中的活动设计都根据本班情况进行修改。

  2)将新的教育观、儿童观融入教材中。

  3)从幼儿生活、经验中寻找教材。幼儿教育不像中、小学教育那么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因此教师可以不受教科书的束缚。随着社会生活和季节的变化,从幼儿的生活经验中寻找幼儿感兴趣的、有助于幼儿主动探索的、蕴含丰富教育价值的“教材”。

  3、集体活动的运用

  有些许多教育内容是适于以集体活动的形式进行。首先,健康领域的有关的安全、卫生等常识;社会领域中有关社会的观念、行为规范、活动的规则,必需的社会知识或概念;某些技能的传授,如工具、物品的使用方法等;人类优秀文化传统,如古代的诗歌、童话等。其次,幼儿都感兴趣的内容,或不需要幼儿探索、个别化学习的内容,如讲故事,学唱歌曲、体育游戏等均可以以集体活动的形式进行。当然,这些内容也可以以小组、个别活动等形式进行,只是效益不如集体活动。

  二、小组活动

  1、小组活动的特点:

  小组活动是指将一个班级分为两组或三组,每组由教师带领开展不同内容的活动,活动结束后,各小组再交换。分组教学能够解决班级学生人数过多的情况,使教师能更好地关注每个孩子,事实上小组活动只是小型化的集体活动。

  2、小组活动的指导要点:小组教学活动和集体教学活动一样,要注意“教法”、“学法”、“教学内容”,除此之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在空间上要避免相互影响。两个小组要安排在不同的区域,如一组在教室,另一组在卧室,或者一组在教室,另一组在美术活动室或电脑活动室等。

  其次,如果小组活动是要交换的,两小组活动的内容要避免重复,既两组内容不能有先后之分。如一组是认识“蝴蝶”,了解蝴蝶的特征和习性,另一组是手工制作蝴蝶,事实上,第二组活动的开展要有第一组活动的基础,教师会在指导幼儿制作时就引导他们了解蝴蝶的特征,但在交换小组后,这一组还要进行认识活动,对这组孩子来说,他们的学习是重复的,学习的内容对他们来说缺少挑战性和新颖性。

  第三,确保小组活动的正常交换,使每个孩子能获得同等的学习机会,

  3、小组活动的运用。

  小组活动主要有三种运用。第一种是分成两组的教学活动,教学内容适合分组,这类小组活动也可以在活动区中进行,如一组是计算活动,教师带领幼儿在益智区进行活动,一组是语言活动,教师带领幼儿在语言区进行活动。

  第二种方式是集体活动之后的分组,如数学活动“10的加减”,教师先进行集体示范讲解,引导幼儿了解分合,然后根据孩子的不同水平,设置3~4组不同的操作内容,幼儿分组操作。又如,手工活动“美丽的瓶子”,教师先引导孩子欣赏各种美丽的花瓶,激发孩子创作的欲望,然后让幼儿自选操作的内容,有印染花瓶,有用颜料装饰废旧瓶子,有用纸浆制作花瓶等不同内容。

  第三种方式,是幼儿分组到功能室的教学活动,由于空间和指导的方便,一般功能室活动需要分组进行,如在同一个时间段,一个班的孩子可以分成两组,一组美术活动室,进行美术活动,一组在科学发现室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科学实验;或者一组在教室活动,一组在某个功能室活动。教学内容放在功能室进行能够充分利用功能室的条件,节省教师准备材料的时间,由于空间大,更有利于幼儿活动。而有些在功能室进行的幼儿自选活动,则属于游戏活动。

  三、区域活动

  1、区域活动的特点:

  区域活动又称区角活动,指幼儿在班级中创设的学习性区角中的自主的学习活动。本文中所指的区域活动是介于集体教学活动与自主性游戏活动之间的,呈半开放、半松散的特点,是一种学习性的“区域活动”,是狭义的“区域活动”。现在,许多幼儿园在主题开展过程中,教师会结合主题在活动区中投放丰富的材料,引导幼儿自己在活动区中主动探索、主动学习,每个区域教师都有设定的目标和幼儿的关键经验。孩子在这种“区域”中活动,能够自主选择区域和活动的内容,自己主动运用材料操作、探索;而且孩子可以按自己水平,按自己的认知速度进行学习,同样的操作内容,有的孩子一次、两次就能完成,有的则需要一周、一月方才成功,它都应该予以认可,但最终都要达到预定的目标。

  在目前幼儿园实践中,还有一种类似“区域活动”的“区域教学”,名称虽相似,但内涵却不相同。区域教学实质上是在区域中实施的小组教学,教师的计划性、目的性强,教师对活动的操控占主导地位,而区域活动中教师主要通过投放不同层次的材料来达到活动的目的。同样是语言区,如果是区域教学,教师在会语言区给幼儿讲故事,引导幼儿欣赏、创编;如果是区域活动,教师会提供录音机、磁带、图片等材料,让幼儿自己听故事、讲故事、编故事。

  2、区域活动的指导要点:

  1)教师要根据幼儿的最近发展区,确定每个区域适当的目标,并根据幼儿的操作情况及时调整。如,小班的一个区域活动——量鞋子,教师设定的目标之一是:探索各种方法测量自己的鞋子,学习填写统计表。这个目标对小班幼儿有很大的难度,幼儿缺乏相关的经验,在实际操作中,大部分幼儿尝试了一下,就没有兴趣。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这个活动的目标可改为:比较鞋子的大小,并进行一一对应。

  2)提供各种层次的、丰富的操作材料。教师在区域活动的指导作用主要就是体现在材料的投放,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和经验,投放适宜结构的、能体现教育内容和要求的材料,使幼儿在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经验水平上产生新的突破、新的提高。如在探索区活动“蛋宝宝站起来”,教师通过提供沙、橡皮泥、纸屑、瓶盖等丰富的材料,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需要示范讲解,孩子在摆弄的过程中,在与同伴的交流中就会主动探索、发现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3)活动过程中的观察。当幼儿在区域中学习的时候,教师就是敏锐的观察者和谨慎的记录者,一方面,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对话,解决问题的方式,必要时,可以随时将幼儿的表现记录下来,作为孩子的发展情况记录,另一方面把幼儿参与活动的情况,作为下阶段的区域活动材料更换、目标变化的依据。

  3、区域活动运用

  1)目前,区域活动的设置一般是与主题活动相结合的,区域活动的内容、材料与主题活动有关。在某一个新的主题活动开展后,教师首先要考虑,在活动区中提供那些材料能够激发幼儿的主动探索;哪些内容适合于在区域中开展,适合于幼儿的自主操作,如何将教师讲授的内容变为要幼儿主动学习的内容。

  2)在制定每周计划时,要考虑设置2~3个主指导区,制定每个区域的活动目标和幼儿的关键经验,投放、添置不同层次的材料,这样教师就会掌握重点,有重点的观察、指导。

  3)制定必要的区域活动规则,保证活动时的秩序。如规定入区的人数,拿放材料的要求,怎样交换活动区,使幼儿能够自觉遵守活动区规则,约束自己的行为,有序的活动。规则最好是教师和幼儿相互讨论的结果,并以幼儿能够理解的方式出现,教师可以启发幼儿自己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这样孩子们就能主动地遵守规则。教师可以提醒幼儿每周必须进主指导区活动一次,当然,幼儿何时选择进哪个区,或者重复选择同样的区域,在幼儿完成主指导区的前提下,教师可以给孩子更多的自主。

  这三种教学形式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在开展主题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育内容灵活地运用,可以先集体后小组,或先小组后集体;也可以先集体后区域,或先区域后集体。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幼教网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热点专题

  • 幼儿园教学课件:奇特的建筑
  • 幼儿教学课件:小鱼的梦
  • 河头幼儿园“帮水宝宝搬家”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认识时间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A Apple

幼升小

幼升小资讯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择校

幼升小指导

学区房

幼升小真题

重点小学

上海小学

广州小学

深圳小学

成都小学

武汉小学

南京小学

北京一类幼儿园

海淀区幼儿园

西城区幼儿园

东城区幼儿园

朝阳区幼儿园

其他区幼儿园

幼儿园资讯

教师园地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教案

教学论文

幼儿园课件

幼儿园教师心得

幼儿园评语

少儿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园必读

潜能开发

艺术培养

家庭教育

儿童乐园

科普知识

图书推荐

睡前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唐诗宋词

孕育指南

时尚妈咪

健康宝贝

美食厨房

趣味数学

健康饮食

专家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