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来自网络 2009-11-23 14:07:28
导读:为了让幼儿进一步理解顺时针旋转概念,我做了一个顺时针排列钟面和一个逆时针排列钟面,让他们通过操作,比较两者有什么相同、什么不同。接着,我让幼儿用手分别“行走“在顺时针钟面和逆时针钟面上,进一步掌握两者的区别。
暑假后,我和孩子们带了许多贝壳到幼儿园。大班的自然角一时五彩斑斓,布满了形态各异的贝壳。在数数玩玩中,幼儿自发开展了一些游戏,我则依据他们对贝壳的浓厚兴趣,开展各种渗透性的数学活动。
兴趣一:数贝壳
区域活动时,孩子们在一只大扇贝外围摆了一圈小扇贝,正兴致勃勃地数着大扇贝有几个扇贝宝宝。很快孩子们就爆发了一场争论:“不对,你数错了!是21个贝壳宝宝。”“是22个贝壳宝宝!”见此情形,我走了过去,幼儿兴奋地指着桌子上的一圈贝壳说:“老师,你快来数数看,贝壳妈妈到底有几个贝壳宝宝?”
幼儿数排列整齐的物品时一般不会出错,可一旦遇到首尾相连排列的物品(即封闭状排列物品)就犯了难,加上幼儿口眼手的动作不协调,常会出现重复数或漏数的情况。面对孩子们求助的眼神,我没有帮着数,而是把问题留给了幼儿:“你是从哪里开始数的,数到哪里结束的?你们仔细想一想,有什么办法可以数得又快又对。”
听了这话,孩子们议论开了。“是不是数了第一颗贝壳,等一下就不要再去数它了?”易易轻声地说着。“不对,你怎么知道它是第一颗呢?”多多反驳道。“你可以任意选一颗贝壳数起,然后用手指点住它,等一会儿数到这里不要重复数,这样就不会数错了。”奇奇边说边演示着。我插问道:“你用手捏住这里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数到这里就不数下去了?”奇奇回答:“从哪里数起,就能决定数到哪里为止,这样不会重复数,也不会漏数,就能数对。”大家听了他的话,明白了自己数错的原因,也知道了如何避免出错。
接着,我又请幼儿思考:“你怎么记住自己从哪里数起的呢?”孩子们开动脑筋,在后来数自己穿制的贝壳项链时想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有的特意找一颗与其他贝壳不一样的贝壳作记号,有的在起数的贝壳上用蜡笔做个醒目的标记,有的在起数的贝壳上夹一枚回形针或发卡,等等。
在幼儿积累一定经验后,我提供了一些封闭状排列的物品,如夹满相同袜子的晾衣架,挂着小铃铛的阳伞,贴有多个相同婴儿头像图片的奶粉罐等,用于巩固幼儿的数数技能。此外我还利用外出机会带幼儿数一数水池边的花盆、操场周围的小树、游乐场里的转椅等。
通过数贝壳及一系列后续活动,孩子们渐渐掌握了窍门——认准一个起点,接着往下数。
兴趣二:制作贝壳钟
飞飞和鸿鸿看到幼儿园门厅挂着的钟,就想用贝壳自制一口。他们找来一只一次性纸盘作钟面,在12个贝壳上分别贴上1—12的数字做分时点。过了一会儿,我听见飞飞激动地跟鸿鸿说:“你把钟面数字的方向搞错了!”鸿鸿感到莫名其妙:“没错呀1~12个数字不是都在吗?”其实幼儿用贝壳自制圆形钟面自然地引出了一个知识点:顺时针旋转概念。我赶紧抓住这个机会,问鸿鸿:“你看看你排列的钟面数字与真正的钟一样吗?”鸿鸿仍没发现什么。于是我又问:“12个数字是在了,但排对了吗?”在我的提示下,鸿鸿仔细对照钟面检查起来,发现除了要把12个贝壳都按正确的顺序排列外,还要注意12个数字是从右侧开始旋转排列的。
为了让幼儿进一步理解顺时针旋转概念,我做了一个顺时针排列钟面和一个逆时针排列钟面,让他们通过操作,比较两者有什么相同、什么不同。接着,我让幼儿用手分别“行走“在顺时针钟面和逆时针钟面上,进一步掌握两者的区别。在户外活动时,我特意在地上画一个圆,让12个幼儿组成一组,分别在胸前贴上1~12的数字,设想如何合作站成顺时针排列的钟面。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幼儿对顺时针旋转概念有了深刻的理解。
兴趣三:给贝壳分类、排序
孩子们在玩一大堆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贝壳时,自发地为贝壳找起了朋友,但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分类标准。可可、卉卉在按贝壳的形状给贝壳分类。她俩一边分一边自言自语:“海螺跟海螺放在一起,扇贝跟扇贝放在一起……”接着,她们发生了争论,卉卉要把一片白色扇贝放到彩色扇贝堆里,可可不让,理由是:“虽然它们形状相同,但颜色不同,不能放在一起。”卉卉说:“它们都是扇贝,就可以放在一起。”两人争论不休。卉卉提出:“你不相信,我们可以去找老师呀。”孩子们围了过来,我没有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是鼓励孩子们讲述自己为贝壳找朋友的依据。孩子们认为贝壳能够做朋友的条件是颜色相似、形状相像或名称(种类)相同。于是,我指着卉卉和可可分的结果问道:“你看你们是按什么分的?”“是按名称分的。”“那好,白色的扇贝是不是扇贝?彩色的扇贝是不是扇贝?”孩子们明白了。找到分类标准后,分类游戏尽管仍有小小的争论,但一般都能求同存异,达成一致,一桌子贝壳很快就被分成了不同类别。
接着,排序活动也自发产生了。孩子们结合一些情景来给贝壳排序,玩得不亦乐乎,如有的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给“贝壳小兵”排序,请他们一个跟着一个走,有的迁移玩俄罗斯套娃的经验,以叠罗汉的方式把扁平状贝壳从大到小纵向排列。孩子们自主交流各自的排序方法,乐于接受从同伴处获得的信息。在此基础上,有个孩子玩出了新花样,他以“一个扇贝、一个海螺,一个扇贝、一个海螺……”的顺序排列一组贝壳。在他的启发下,孩子们将排序与装饰结合在一起,用贝壳有规律地给班里的自然角、桌子、镜框等围了一圈花边,他们对自己的“作品”十分满意。
以上活动难在让幼儿自己概括分类标准和排序模式,对此,我先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想法去分类、排序,允许幼儿出错和争论。然后分以下几步加以引导,帮助他们理解分类、排序可以有多种方法:一、采用模式排列。即让幼儿按照提供的排列模式图例(如ABAB、ABCABC、ABB、AAB、ABA、ABCC、ABBC、AABC、ACBC、ABABBABBB),选取与图例相同的贝壳,用对应匹配的方法跟着模式一个一个排列;二、寻找规律接着排列。一组幼儿按某一规律排列几个贝壳,由另一组幼儿分析其排列规律,然后按此规律接着排;三、自创模式排列。在对某种排列模式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幼儿自己确定排列模式并排列。
来源:《幼儿教育》2007.6
浙江大学西溪幼儿园 何美祯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