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资源 2009-11-18 22:22:20
作为教师应该帮助孩子走出“小课堂”,带领他们到更广阔的环境中去放飞心灵的翅膀,这将会让他们受用终生。
中班幼儿有意注意已经开始萌发,对外界新鲜的刺激能产生兴趣,容易进入情境中,关键在于组织引导和把握活动的深度和广度。
我认为,主题探究活动的基本要素有三点:一是解决真实生活中的问题;二是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进行长期的深入主题探索;三是成人与幼儿共同建构、共同表达、共同成长。主题网建构的原则应是符合幼儿生活经验的、幼儿感兴趣的、容易取得所需材料的、可运用家长和社区资源的、方便幼儿实际操作的。根据以上的认识,针对中班幼儿特点,我进行了大胆尝试。
一、主题网络的建构多采用教师引导、师生共同建构的方式根据幼儿的兴趣、特点生成的,并根据幼儿的兴趣增减。
1、开学初,在班级门口出现了许多的蚂蚁,孩子们兴奋极了,蹲在地上不停地观察,因此我想抓住时机,开展有关“昆虫”的主题。在“我喜欢的昆虫”主题刚开始时,小朋友开始搜集有关的资料。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他们陆续带来许多有关动物方面的图片、文字资料,图书,在周末他们还同家长一起捕捉到许多的昆虫,装在小瓶中,带到幼儿园参加“展览”,小朋友就在区角活动时互相交流起来。
2、根据“大主题”,每周设计一些“小主题”,如:“我知道的昆虫”“昆虫本领”“我喜欢的昆虫”“昆虫乐园”等。在观察昆虫时,幼儿为了昆虫的本领争得面红耳赤,为了增强幼儿的认识延长他们的兴趣,我及时地开展了一次“看谁本领大”的活动。根据实际情况对预设的网络进行增减,让主题开展真正落到实处。
二、根据本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注重活动的生活化,加强活动中的情感体验。
1、在进行“有趣的昆虫”主题的实践过程中,我认识到仅仅依靠集体活动的形式是不够的,老师在日常的
活动中要善于发现、捕捉。
2、幼儿每次的“昆虫”作品进行展示,让家长孩子一起欣赏,最终让幼ル得成就感,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下一次的创设中,由此产生了良性循环,使得有关“昆虫”的主题创设丰富多彩。回忆过去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的学习活动,今天所开展的主题活动较以往有了根本性的改变。这种改变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一种学习方式变革,在尝试和实践的过程中我也获得了许多启示。。。。。。
启示一:从“学”到“做”,让孩子亲身实践。
有一位教育专家曾经这样形象地比喻“孩子的学习是听过就忘记,看过就记住,过就理解。”这句话很好地阐明了孩子的思维和学习方式:直接行动思维接受知识的速度凭于具体形象思维,更优于抽象逻辑思维。因此,为幼儿创设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动手操作的机会,是帮助他们获得知识的最迅速、最便捷的途径。
在主题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我们为孩子的亲身实践创设了大量的机会,变以往被动的知识接受,为如今主动的操作、探索和学习。
启示二:从“教师”到“家长”,充分把握家庭教育资源。
通过对一些平时对班级的主题开展关心较多、并对孩子的探索活动支持较多的家长,和另一些对孩子主题探索活动支持较少的家长的比较,我发现:那些参与较多的家长在教育观念上更新得较快,教育理念更先进,教育方法也更科学。同时,这一部分幼儿对主题活动及开始积累一套属于自己的探索方法,相应的知识经验也日渐丰富。因此,我将如何充分发掘家长资源放到了重要的位置上。
我充分地利用通知和谈话向家长宣传和介绍有关主题的内容及幼儿在主题活动中的反应情况等。还不时布置一些小任务,请家长在孩子回家后,协助和支持幼儿完成任务。家长的鼎力配合是主题活动。成功开展的保证。
启示三:从“单一”到“多样”,幼儿表达表现方法的个性化、多元化。
1、幼儿的兴趣点,并加以分析:这是不是小朋友共同的兴趣,应该采取怎样的形式开展活动更为合适?有没有组织集体活动的必要和价值?将集体活动、区角活动、个别活动等各种教学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灵活运用,促进幼儿与同伴、环境的互动,这样才能充分满足幼儿的需求,促进幼儿的发展。
2、在进行主题探索活动过程中,我及时审视和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对活动的有效指导和展开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昆虫”主题活动中,我让幼儿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昆虫,让幼儿尽情地观察,有的甚至让幼儿与之“亲密接触”,孩子边玩我边提问“你带来的是什么昆虫?”“它长得什么样?”“它有什么本领?”“你喜欢哪种昆虫?”等等,逐渐过渡,层层深入。
三、创设宽松的环境,让幼儿大胆提出问题,表述自己的意见进行与分享,初步学习尊重他人的观点
1、在主题探索中,我既有集体活动,分组活动,个别引导,又有相关的展示,墙面的挂图,室内的图书,活动室的里里外外到处都有“昆虫的身影”,十足一个“昆虫的王国”。
2、在活动中孩子们进行交流共同学习,当一名孩子说出昆虫的特征后,他们都聚精会神地听,也有孩子会提出不同的看法,孩子相互的争论中学会了主动表达、分析和判断,为以后的探究活动起了奠基作用。
四、晨区、午间以及活动课上尽可能地提供机会,让幼儿进行表征活动在“昆虫”主题活动中,根据幼儿的兴趣逐步地开展
幼儿表征活动。如:
①美丽的蝴蝶(填色活动)②我喜欢的昆虫(泥工)③蚂蚁搬家、看谁本领大(绘画)④可爱的蜻蜓(插塑)⑤蚱蜢(折纸)⑥七星瓢虫(制作)⑦蜜蜂(头饰制作)等等,做到每个幼儿都参与,在晨区活动中不断地推陈出新,设计一些幼儿感兴趣的动手活动,投入到表征活动的创设中。
在以前的教学活动中,孩子的表达和表现是以语言为主要途径的,随着主题活动的开展,孩子表达和表现的方式更趋于个性化和多元化。特别是在孩子对活动过程的记录中,我们可以发现每位幼儿的不同的兴趣所在。孩子们的记录虽然不是自始至终十分完整,但是却体现出他们观察的独到之处,笔触生动,非常具有童趣。
启示四:从“教学”到“区角”,充分体现整和性。
目前,课改的理念提倡把以往分科的教学活动内容整和起来,将更有利于幼儿的发展。区域游戏是幼儿个别化学习的重要途径,在区域游戏中,我们有意识地将主题活动的内容整和在其中。例如,在有关“昆虫”的主题中,我们的语言角中提供了不少相关的主题书籍和配套的录音磁带;在操作角中,我们自制了昆虫跳棋投放在其中,使得孩子在游戏的同时,又了解了昆虫的知识、复习了各种昆虫的特征和本领。幼儿的任何一种知识经验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性。我们的区域游戏也应该透过游戏的形式,促进孩子多种知识经验的积累和各种能力的发展。
启示五:从“小课堂”到“大学校”,在多种形式中获得体验。
环境对人的教育作用是巨大的,但反过来一想,人的知识经验的获得也是很容易受到环境的限制。山区的孩子不走出大山,他们的知识获得和想象力的发展走不出山的包围,而如果城市的孩子始终坐在教室里,接受被动的知识灌输,思想也同样是狭隘的,和山区的孩子又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呢?
在主题活动中,孩子们越来越多地接触到更新鲜的事物,对陌生的环境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他们尝试着与自己不熟悉的人进行交流,寻找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作为教师应该帮助孩子走出“小课堂”,带领他们到更广阔的环境中去放飞心灵的翅膀,这将会让他们受用终生。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